没得到奖励是因为我不棒吗?正确地对待输赢,影响孩子一生

1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给大家先讲个故事。

一位小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她实在搞不懂一件事。昨天他帮妈妈把考好的甜饼送到餐桌上,得到的只有一句“好孩子”。

而那个什么都不干,只知道捣蛋的弟弟得到的却是一个甜饼。他想问一问无所不能的西勒库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

为什么他在家和学校常常看到一些像他这样的好孩子被上帝遗忘了。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栏目的主持人,十多年来,孩子们有关“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之类的来信,他收到不下千封信。

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时,他的心都非常难过,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这些提问。

正当他对玛丽小姑娘的来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婚礼。

也许他一声都该感谢这次婚礼,因为就是在这次婚礼上,他找到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也让他名震四海。

他是这样回忆那场婚礼的:牧师主持完仪式之后,新娘和新浪互换戒指,也许使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许是两个人过于激动。

总之,在他们互赠戒指时,两人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个情景时,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正事因为牧师这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右手之所以成为了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再把饰物戴在右手上了。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

后来,他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善人成为善人,也是对善人的最高奖赏。

觉悟到这个真理之后,他在儿童版的专栏上回信说:亲爱的孩子,神让你成为好孩子,就是给你的最好奖励。

这个真理也被欧美一千多家报刊迅速转载。

太多孩子因为当不到第一名或者得到奖励比较少而闹情绪。

其实,争强好胜已成为目前许多小朋友非常显著的一个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为此而苦恼的爸妈可谓比比皆是啊。

但是家长们,你们有想过原因吗?

为什么你的孩子会“输不起”?

有可能是父母长期给孩子灌输,你要考第一名,你跑步要跑第一名,不然好丢人,不然我不喜欢你,不然没有奖励。

有可能是身边有争强好胜的小伙伴,自己有因为“输了”而受过嘲笑或冷落,导致有强烈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不能“输”!

别那么强烈的教孩子争第一名!

教孩子争第一名,您只是告诉孩子,得了第一名有些什么好处,没得第一名有什么坏处,这从本质上,您就让孩子输掉了这场比赛。

不论输赢,您应该教孩子的是在拼搏的道路上,孩子能学到什么,即使没有得第一,但是孩子努力过了,他有经验了,他掌握了一个新技能。这才是重中之重。

1.正视孩子争强好胜心理与行为

争强好胜,是2-7岁孩子的典型特征。

家长平常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就需要将重点放在肯定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创意发挥,鼓励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而非只看成果。

告诉你的宝贝: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比结果要大得多。

2.教会宝贝正视输赢

有人训斥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比如孩子回家丧着小脸说:“今天没得到贴画。因为我不捧,棒的小朋友才有!”。

你可以鼓励ta说:“虽然这次没得到,但你已经努力了,妈妈一样很开心。宝贝再接再厉~”孩子才会明白,输赢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化遗憾为动力!

3.注重语言教育的力量

家长或老师要避免对孩子们进行不正确的语言暗示,如“看谁第一个坐好!”等等。

而应转换成对儿童行为的具体要求,如“看谁坐得直”。

这样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是好的”,而是“我做到了正确的要求就能得到肯定”。

另外,我们需根据孩子的气质、性情等特点,对他们的行为作出不同反馈——对于外向好强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肯定和表扬,适当的时候需要泼些冷水,让孩子经受点挫折;

对于内向不争的孩子,多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就特别重要。

4.学会评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帮助孩子恰当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并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就像笑笑妈所说的,一个人不可能所有的表现都好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面对自己的长处,赢是正常的;面对自己的不足,输也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活动中就能坦然地面对遗憾啦。瞧,孩子若能学会评估自我,非常有利于解决“赢得起也输得起”这一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得到奖励是因为我不棒吗?正确地对待输赢,影响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