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的奇迹》读后感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时,自己也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是在早上写日记呢?因为我们一般都是在晚上才写日记,对自己当天进行一个总结与反思.那这里讲到为什么在早上写晨间日记?这里总结归纳了有5点

1:是可以做好一天的准备。(计划性)

2:可以准确的记录前一天发生的事情,(效率/记录性)

3:梳理并记录前一天的情绪,尽量客观平衡的看待自己的感情(客观性)

4,:对于一个午餐和晚餐都要忙于陪客户的上班族来说,早上的时间最自由,可以让写日记的习惯保持下去。(持续性)

5:可以将过去宝贵的经验和回忆在当天灵活的用上。(灵活性)


晨间日记的四大功能

IQ智慧指数

智慧指数:将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的记在日记里,就可以冷静的进行分析。因为是早上才写日记.那么对昨天发生的事情就会相对冷静地去思考昨天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时候能够更清晰冷静地处理昨天的事情.慢慢地这样就可以提升我们的一个智慧的指数。

EQ, 情绪指数

将过去发生的事以及自己的情绪冷静的写在晨间日记,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让我们能够随意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掌控。思维想法,会和以前有改变,态度也变得更积极更正象了。这样的话,我们的情绪的指数也增加了。

NQ 人际关系指数

把今天要做的事和未来想做的事都写进日记里,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比方我们通过晨简日记让我们知道某某小姐要过生日了,那我们就可以对她发一些生日的祝福。在某一天认识了某某先生,我们可以跟他发个信息.打一个招呼,我们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会让对方感觉我们很重视她,我们在关心她,关注他,这样让我们的人气关系指数得到明显的提升。

DQ 梦想指数

在晨间日记中,记录了现在正在做的事以及实现未来计划的决心与态度,可以提高实现梦想的能力。比如之前有一个梦想,我想做,但苦苦没有行动的事情。那因为在晨间日记中有了这样的一个梦想班.它就是一个催化剂加速我们的行动力与决心来一步步实施这个梦想计划。

三大原则七作战方法则

原则1:早上写日记,不要超过三分钟

完成再完美。不然很难有。动力能够长期长期的坚持下去。

原则2:先决定写日记的地点

这也是让动作变成习惯的一个关键。最好的地点是选择一个能够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便于我们思考,将今日的行程,三只青蛙,重要紧急的事情一一罗列记录在晨间日记上面。

原则3:只写一个字也没有关系

因为刚开始写晨间日记的时候,我们可能完全不知道写一点什么,那这时候就算写一个谢谢的“谢”字,也没有关系。只要是让我们能够坚持持续的做下去,其实呀.只要你动到笔,其实你就是不可能就只写一个字的。

作战法则1:开心日记作战法

在写日记还没有变成习惯之前,要记得只写快乐的事情。这样让我们就会更积极,更愿意来每一天坚持写下去,如果说你每天都在倒垃圾抱怨、负能量.那我们在每天阅读的时候,就会越写越没有自信了最后就不愿意在写了。

作战法则二 ONE TWO作战法

让写晨间日记的习惯,变得像打开水龙头接水一样,成为一个自然的动作。因为只有自然了才最容易变成习惯,然后一点一点的进步提升。

作战法则三 “巴甫洛夫的狗”作战法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利用一条狗来做试验,他每次在喂小狗吃饭前先摇铃再喂食,结果在几次试验之后,即使没有喂食,狗在听到铃声之后也会条件反射的分泌唾液。那我们该如何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呢?比如。在写晨间日记之前播1段悦耳动听的音乐。这样我们就知道要准备写晨间日记了。让我们每天的晨间日记有这样的一个仪式感的存在。

作战法则四 自我奖励作战法

已经越过了妨碍习惯养成的三大障碍后,奖励自己一下吧。比如说,坚持写三个月后,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6个月后再奖励自己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礼物,坚持一年后,奖励一个更大的一个礼物。然后把每一个奖励的日期,记录在晨间日记上。这样就有更加的动力坚持下去了

作战法则五 昭告天下作战法

诏告天下,也等于是对自己宣告,我们可以在朋友圈里做一个承诺,或在群里做一个承诺,如果完不成,会怎么样?让更多的人来监督我。通过向大家宣告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写日记的动力。

作战法则六 千日作战法

不管什么样的行为只要能够持续坚持1000天以上,就会变成习惯。我们只要做到连续的记录每一天数字。坚持中途不放弃。看着自己一天天坚持的天数 这也会激发自己的写动力。

作战法则七 为别人努力而作战

晨间日记是自己和自己沟通,为了自己而写的日记,可是很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在写晨间日记的过程中,让我们更懂得去体谅别人。让我们不再为自己的利益去斤斤计较。而为了对自己重要的人,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更努力。变得更加的有能量,更加的有影响力最终影响到更多的人。

以上是我总结的为什么写日记?写晨间日记的四大功能,以及他的三大原则和七大作战法则。先完成在完美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间日记的奇迹》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