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是否真实存在 | 情绪双因素理论探究

生活中不难发现,往往处在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的女性更容易赢得异性的青睐,好多美国大片里就经常使用这一招,比如飚车的时候、比如枪战的时候、比如冒险的时候,貌似娇弱的女性出现在这种另类的场景里,总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像。

情绪双因素理论(吊桥效应)指出,情绪基于两种因素:生理唤醒情绪认知,当人类大脑将生理唤醒和情绪认知错误挂钩时,就形成了唤醒的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

通俗点说就是,当感受到某种情绪时,人们总是先感受到自己的生理唤起,然后试图在当下环境中寻找促使这些反应产生的线索。如果我们处于一个本身就会令你紧张兴奋的情境或场所中时,你就因为要给这种刺激感找原因,而不自觉地找到对象身上去——觉得是Ta让你脸红心跳。

我们被特定的人吸引,可能是一种投射:

1.理想化的投射。理想化的投射通常发生在我们与对方交往还很浅、并不真正了解对方的阶段,“一见钟情”也常常是源于这种理想化的投射。我们会倾向于努力不断认知到彼此的相似性,来保持认知上的和谐一致。

2.熟悉感的投射。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到关系中的另一个人身上,并诱导他人作出某种符合他们预期的、特定的反应。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X的精神打压,一直被传递“你不值得被爱”“你没有价值”的观念,为了使这种投射得到认同,未来他可能会千方百计地操控自己的伴侣(这个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主动发起攻击,直到他的伴侣真的像X一样,对他进行了讽刺,并表达出“你没有价值”的态度,他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吸引力。(这里不知道是否可以理解为强迫性重复?)

3.相互的投射性认同。这条有点难理解,首先需要清楚一点:投射可以帮助人们减缓焦虑,并且减少或消除对于内/外界紧张源的知觉。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莫名地看他人身上的某一点尤其不顺眼,就可能是我们将自己身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特质投射给了他人,这样一来,他们可以不承认自己就是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并且心安理得地指责对方。若是两个人能够达成一种相互的投射性认同,就可能会变成一种爱恨交织的、充满吸引力的状态。两个人在这样的关系中既能摒弃自己的阴暗面,又能施展自己的阴暗面。

一见钟情的感情优劣势有哪些?

1.优势:激情带来的积极相处模式。一见钟情会带给人们更高的情感强度,对于伴侣和关系的积极想象,能够促进双方的沟通以积极的方式进行。

2.优势:主动寻找相似性。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仍然会不断试图寻找双方的相似性以化解冲突,即便这些相似性并不一定真实而准确。

3.劣势:想象的困境。如前文投射中提到的,这种情感源于理想化的投射,很大程度上建立于人们对对方的主观期待和想象当中。如果当对方的事实行为与我们的期待/想象不一致时,我们会有一种“Ta竟然会是这样的”的不一致感(incongruence)。

其实阴暗面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它们和我们自身的其他部分一样,渴望被看见,渴望存在,渴望冒出来呼吸。所以,那些见到了我们的阴暗面的人,抑或是那些能够激活我们的阴暗面,能够使它存在的人,往往对我们有着异样的吸引力。

——分割线——

现代心理学离不开与医学的结合,对于一见钟情能持续多久,我们从医学的角度去看,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能得出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NA)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

多巴胺(Dopamine)是产生爱情的一个信号。平时多巴胺的释放是受抑制的,只有遇到大脑皮层“认可”的异性时,多巴胺才会大量分泌,使人第一次产生“爱”的感觉,多巴胺也被称为“恋爱分子”。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峰状态。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感,所以大脑只好让那些化学成分自然新陈代谢,这样的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持续到三四年的时间。

当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人体内被激发产生大量“情爱物质”,此时双方血液中苯乙胺(PEA)的含量比平时高出2~5倍之多。苯乙胺最能使男女产生狂热之恋、生死之情,俗话说那种“来电”的感觉就是PEA的杰作。但苯乙胺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对方的优点会被无限放大,缺点则视而不见,一般来说PEA的浓度高峰可以持续6个月到4年左右的时间,平均不到30个月(2.5年)。

在激情过后,我们会产生一种爱情物质内啡呔(Endorphin)来填补激情。内啡呔的效果非常接近于另外一种毒品——吗啡,是一种镇静剂。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体会到一种安逸的、温暖的、亲密的、平静的感觉,或许我们可以称内啡呔为婚姻激素。

最后,不难看出,“坠入爱河”主要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苯乙胺(PEA)的共同作用,尤其是苯乙胺。在遇到吸引我们的人时,在心动的时刻和热恋的时期,信息传入大脑,刺激神经,血液流动也变快了——“化学反应”发生了。

但这种无比兴奋和愉悦的状态,会在时间流逝中逐渐褪去,在2-3年后,它慢慢随着我们身体对苯乙胺耐受性增高而完全消失。换言之,强烈的吸引力和热恋的状态,是注定无法持续的。不过,长期维持着伴侣之间感情的其实是内啡肽的分泌。比起激情与欲望,内啡肽带来的则是一种安全和依恋的感觉。

Reference:

Knowyourself.

Wikipedia.

Google Scholar.

Zhihu.

Jiandanxinli.

Eighteen-year-old programmer wants to be a feng shui master.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见钟情是否真实存在 | 情绪双因素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