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读书《同理心的力量》第273—282页收获与分享

让阅历丰富,让阅读走心,美好生活从认真阅读一本书开始……

我读到了:

一、非暴力沟通的下一程

1、生活中不是没有爱,而是不会表达爱,所以也感觉不到彼此的爱。而非暴力沟通转变了我们聆听和谈话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帮助我们渡过了情绪和念头的河流,破除了我们内在和外在的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执着,让我们时刻觉察自己的需要,跨越我们与自身需要断裂的悲剧性行为模式。提升了我们生命的境界,获得生命渴望的理想生活。

2、我们需要不断的放下执着,过好当下的生活,对每个生命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二、修身在正其心

1、身:指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心:指我们的需要。真正的人性,不是通过思考来了解的,而是要从头脑回到身心层面去感应的。

2、日常我们的行为模式:念头——行动;非暴力沟通:念头——感受——需要——行动(图12—1)

我们往往以为这些念头就是事实,我们“以妄为真”,所以就产生了评判与指责,其实那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念头而已。这要时刻觉察,分辨是念头还是事实。

3、我们接触过非常多的观点,只要不和我们的意,都会用观念去批评或评判别人。所以我们日常所走的并不是身心的路径,而是不断从念头回到行动的悲剧路径。

4、我们无法去觉察自己的内心,就无法“正其心”,所以“修身在正其心”,就是经由感受找到每个当下生命内在的需要。

5、感受的根源是需要,需要决定感受。

6、佛家讲“明心见性”;道家讲“修心炼性”;儒家讲“尽心知性、动心忍性、存心养性”我们文化的核心其实就是心性之学。

三、非暴力沟通是明心见性的学问

1、明心就是看见我们内在的需要。当有了念头,我们可以从头脑回到身体,经由体会身体的感受,找到内心真正的需要,进而再采取行动满足需要。

2、从“明心”到“见性”,意味着一个人若能在生活中事事尽心,留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背后的“心”就能够慢慢发现自己的“性”当对自己的“性”有了充分了解,就会理解发生的一切。

3、每一个当下,我们都有需要在活跃着,看到那些反复出现的核心需要,就是“见性”的过程。

所感所悟:

1、生活中妈妈说宝贝我很爱你,孩子说可我看到的却是面目狰狞。

我们想让老公多陪伴,早点回家,可他回来时,我们表达的话语里没有一个字跟我们的需求有关,跟爱有关。我们因为不会表达爱,而失去了良好的关系。

例如:我们明明想让老公早点回家,满足我们陪伴的需求。老公回来时,我们的表达却成了:你一天就知道在外面瞎混,你还知道回家啊,你把家当旅馆了。这种表达跟我们的需求大相径庭,是一种指责和讽刺,当然也会让老公不满。这就是豺狗语言带来的后果。

2、非暴力沟通的明心见性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需要时刻觉察自己。觉察自己不被念头左右,从念头回到感受,再回到内在的需要。

3、觉察自己每一个当下的需求:

热爱跑步——健康的需求、美的需求   

养的小猫和狗狗——陪伴的需求 

主动学习——内在充实的需求 

每天过得有意义,不荒废时光——价值的需求

诵读美文——滋养心灵的需求

努力工作——贡献的需求

再次验证了作者的一句话:每一个人在做或者不做某一件事都是在满足他内在的一个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10月6日读书《同理心的力量》第273—282页收获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