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静谈养生》,记录精彩回顾(20)

【静谈养生】第468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很多人高血压多年,一直控制得非常好,不间断吃药,血压都在正常范围,但是忽然有一天心梗、脑溢血,或者发生了脑萎缩、老年痴呆,就是堵塞的问题没解决,反而把元神给伤了。糖尿病的根源,在中医来说是脾虚,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运化水谷,另一部分叫运化水湿。脾运化五谷之精微,成为气血。糖,书面用语叫做碳水化合物,现代营养学讲,它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人体必需的营养有六种,分别是蛋白质、脂肪、糖、水、维生素和矿物质。那么糖的功能是供应能量,糖分解掉产生热量,我们的一举一动,任何一点运动都需要消耗糖来作为动力。糖本来在食物当中,被肠胃吸收进血里面,在血里的时候就叫血糖。用来表示血糖的单位叫做毫摩尔,正常人的血糖不会高于7毫摩尔,同时不能低于4毫摩尔。健康人的身体把血糖调节在这个范围内,是两个器官的作用,一个是胰岛,另一个是肝脏。没有糖尿病的人,刚吃完饭的时候,血糖也有可能会超过7。这时候身体会采取两个措施,一个是胰脏分泌出胰岛素,促进全身的细胞加速吸收糖。如果这一顿饭吃的糖太多了,血糖太高了,细胞吸收都来不及,光靠胰脏、胰岛素已经不能在短时间内降到7以下的时候,身体会启动另外一个机制,会把一部分糖储存起来,执行这个任务的,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讲,是我们的肝脏。

(二)

肝脏被称为体内的化工厂,当血糖太高,身体一时半会儿消耗不完的时候,肝脏就会启动,这是个化学变化,它把一部分糖转化成脂肪存起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运动,合理的运动比吃什么药都重要。少吃多餐,运动到酸,这是防治糖尿病的两个法宝。让肝脏把糖转化成脂肪存起来,或者是调取库存补充到血里去,这个调节元神让肝脏这么做的。元神判断肝脏是应该把糖转化成脂肪存起来,还是从脂肪取出糖释放到血里面去,这个存还是取的标准,不是血糖有多少,而是大脑和心脏得到的糖有多少,够不够用。对于空腹血糖降得最好的是二甲双胍,因为它能够抑制肝的这种能力。那么二甲双胍吃了以后也不能彻底解决空腹血糖的问题。首先第一点,天天用化学药物抑制肝的作用,肝一定会受损的,其次,这样抑制了血糖,但是大脑和心脏得不到充足的糖了,能量不足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人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一个运化的问题,一定要做健脾的调理。脾虚一定会湿重,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食物里的好东西会变成垃圾,而且越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不能运化之后,出来的湿邪越多。另外一个脾虚湿重的原因是脾还运化水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排毒,毒素排不出去,毒素垃圾也就是湿邪产生得多,排出的少,体内越积累越多。培元散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一个很好的食品,每天两次,每次两袋,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血糖会变得容易控制了很多。更关键的是脾胃好了,运化水谷水湿的能力强了,体内的痰瘀就会减少,并发症会减少,延缓发生,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静谈养生】第469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古人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医学上,经常要遇到这种选择,例如糖尿病坏疽,到最后没办法了,面临截肢,否则就会丢掉性命,这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截肢。身体当中,元神经常会遇到这种选择,其实是元神在保护我们。所有的病,都跟元神有很大关系,元神越强越好,越敏锐越好。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想要健康,就需要固精、守神,固精就是稳固我们的精,中医里的精,指的是肾精,人体的精华、精髓。所有的气血都是脾胃从食物中运化而来,从脾胃出来的气,叫做后天之气,同时还有一股气,是从肾来的先天之气,这两股气在肝汇合,成为混元真气,从肝脏不断地上升到心。在心这里,正气分为三股,心神用掉一股,第二股送到脾胃,供应脾胃的消耗,第三股往下肃降到肺,肺主肃杀可以提高免疫力,最后剩余的到肾。肾也把它分成了三股,一股自己用了,增强体力,一股往上送到肝,参加下一个循环,要是还有剩余,肾会把它变成精,藏起来。一股气在整个循环当中,表现出三种形态,在脾胃、肝和肺,它是气。在心的时候变成神,在肾的时候变成精。这三种形态的本质都是气,在上为心神,在下为肾精,在中间为气,脾气、肝气、肺气,五脏当中,三个气,一个精,一个神。一个人精、气、神,都很好的情况下,就一定很健康。

(二)

中医有一句话,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神,就是人体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存在的基础,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固精、守神。固精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夫妻生活要节制,然后适当补一些膏方,龟鳖膏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品,是施今墨老先生组的方子,以龟肉和鳖肉为君药,在进行阴阳双补的同时,兼顾了五脏的滋补,很适合大家长服调理使用,陈静老师也在服用十七物龟鳖膏,每天工作在十个小时以上,但是精神一直都不错,说明精气很足。接下来讲到守神,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胡思乱想,七情过用,会导致疾病。陈静老师教大家一个呼吸法,吸气的时候,想象有一股天地灵气,从头顶的百会穴进来,顺着脊梁骨往下走,一直往下填充到肾里,呼气的时候,想着身体里的病气、浊气,从头顶开始,一路往下,最后从脚底的涌泉穴跑出去。有空就这样练习,坚持半年,成为习惯,就会发现受益无穷,而且对睡眠的帮助也非常大。精、气、神,这三个宝贝,最核心的还是气,精和神,都是气变化而成的,没有气血,就什么都没有,而气血来自于脾胃,所以培元散要吃起来,培元散的早方扶阳,可以养神,晚方抑阴,可以固精,不仅调理脾胃,壮大气血,还对精和神,都有很好的帮助。

【静谈养生】第470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脾和肾无论哪一个不好的时候,影响的是全身的气血供应,基本上所有的虚症都是和脾、肾有关系。有一位群里的学员,有三十年的老胃病,吃点东西就胀得难受,总是胃疼,陈静老师给了三个方法,第一,每天早上喝一碗姜汤,不过要用干姜,不能用生姜。生姜一般感冒发烧的时候使用,辛味比较重,刺激性比较强烈,适合散外寒,而干姜辛味要减轻了不少,没有那么辛辣,这时候就偏向于里寒之症。第二种方法,当时冬天正是补肾的时候,给他推荐了龟鳖膏。第三个方法就是服用培元散。正常成年人的胃容量大概有1200到1400毫升之间,男人大一点,女人小一点。胃基本上不具备吸收营养的功能,非常小,它就是个磨盘,把从嘴里进来的食物加工成食糜,送到肠子里去。那么从食物进来,到食糜进入十二指肠,中间在胃里的这段时间,现代医学上有一个名称叫胃排空时间,胃排空不好是因为胃壁肌肉的力量不足。胃病的三大症状是胃胀、胃酸、胃痛,胃胀的原因找到了,是胃排空不好。食糜加工得好,小肠才能更好地吸收,食糜加工得不好,久而久之一定会缺乏营养,而且是多种营养缺乏,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气血亏虚,这就是胃排空不好的第一个影响。胃把食物研磨成食糜,主要靠的是胃收缩、蠕动的力量,排空不好说明胃收缩的力量不足,力量不足不光是磨得慢的问题,磨得质量还差,所以这种人一定是体弱多病。

(二)

胃壁收缩、蠕动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医学上有个专门的词儿叫做胃动力。全身所有的力量都是来自于肾气。中医讲,肾为作强之官,身体不强壮,无论是哪一个脏器不强壮,都是肾虚造成的。肾是身体把各种营养物质留在体内,让它能够发挥正常作用的一种功能。胃动力不足,在西医上来说,或者从症状上来说,它是一种胃病,症状表现在胃上,但是在中医来说是因为缺乏了力量导致的,也就是说,这是肾虚的表现。早上一碗姜水,温中回阳,祛中焦寒,同时带有扶阳的效果,是一味很好的养胃食物。龟鳖膏对肾进行阴阳双补,既有补肾,又有温肾的效果,让肾气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只有这样,胃动力才能上来,当然,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全身气血充足的基础上,要保障气血充足就要有一个好的脾胃,所以培元散也是要吃的。那位学员用这三个方法联合,一直调理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三四个月,他的胃胀彻底消失了。胃壁肌肉无力,不是胃的毛病,在中医里,是肾的毛病。这种无力的病,还有很多,一切没有力气的病都是要从肾论治,肾气补充起来,体力自然增强。当然,肾气充实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脾胃要强大。脾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包括肾虚,补肾的同时也要健脾。

【静谈养生】第470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脾和肾无论哪一个不好的时候,影响的是全身的气血供应,基本上所有的虚症都是和脾、肾有关系。有一位群里的学员,有三十年的老胃病,吃点东西就胀得难受,总是胃疼,陈静老师给了三个方法,第一,每天早上喝一碗姜汤,不过要用干姜,不能用生姜。生姜一般感冒发烧的时候使用,辛味比较重,刺激性比较强烈,适合散外寒,而干姜辛味要减轻了不少,没有那么辛辣,这时候就偏向于里寒之症。第二种方法,当时冬天正是补肾的时候,给他推荐了龟鳖膏。第三个方法就是服用培元散。正常成年人的胃容量大概有1200到1400毫升之间,男人大一点,女人小一点。胃基本上不具备吸收营养的功能,非常小,它就是个磨盘,把从嘴里进来的食物加工成食糜,送到肠子里去。那么从食物进来,到食糜进入十二指肠,中间在胃里的这段时间,现代医学上有一个名称叫胃排空时间,胃排空不好是因为胃壁肌肉的力量不足。胃病的三大症状是胃胀、胃酸、胃痛,胃胀的原因找到了,是胃排空不好。食糜加工得好,小肠才能更好地吸收,食糜加工得不好,久而久之一定会缺乏营养,而且是多种营养缺乏,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气血亏虚,这就是胃排空不好的第一个影响。胃把食物研磨成食糜,主要靠的是胃收缩、蠕动的力量,排空不好说明胃收缩的力量不足,力量不足不光是磨得慢的问题,磨得质量还差,所以这种人一定是体弱多病。

(二)

胃壁收缩、蠕动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医学上有个专门的词儿叫做胃动力。全身所有的力量都是来自于肾气。中医讲,肾为作强之官,身体不强壮,无论是哪一个脏器不强壮,都是肾虚造成的。肾是身体把各种营养物质留在体内,让它能够发挥正常作用的一种功能。胃动力不足,在西医上来说,或者从症状上来说,它是一种胃病,症状表现在胃上,但是在中医来说是因为缺乏了力量导致的,也就是说,这是肾虚的表现。早上一碗姜水,温中回阳,祛中焦寒,同时带有扶阳的效果,是一味很好的养胃食物。龟鳖膏对肾进行阴阳双补,既有补肾,又有温肾的效果,让肾气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只有这样,胃动力才能上来,当然,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全身气血充足的基础上,要保障气血充足就要有一个好的脾胃,所以培元散也是要吃的。那位学员用这三个方法联合,一直调理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三四个月,他的胃胀彻底消失了。胃壁肌肉无力,不是胃的毛病,在中医里,是肾的毛病。这种无力的病,还有很多,一切没有力气的病都是要从肾论治,肾气补充起来,体力自然增强。当然,肾气充实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脾胃要强大。脾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包括肾虚,补肾的同时也要健脾。

【静谈养生】第472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老百姓往往说到一些慢性病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三分治,七分养,这句话放在胃病上,特别适合。从黄元御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脾胃的重要性,还体现出中医对疾病的一个态度,可以说是一个特色,就是人跟病是可以长期共存的。关于胃病的根源,最早导致生病的原因是因为胃壁的肌肉没有力气,是肾虚,而肾虚又跟脾虚有关,可以说脾肾两虚才是胃病的根本原因。那么人在中年以后,三十岁以后,脾肾就要一年比一年衰弱,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的。本来就有毛病,还在一年一年衰退,想给它扭转过来是不容易的。所以有很多病就是治不好的,想完全治愈,让它彻底消失是没有可能的。中医非常讲究,患者的心态很重要,不要老想着把病彻底消灭,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在胃病的调理上,心态尤其重要。不要管什么病菌,一心一意地增加胃气,增加气血,慢慢养,等胃黏膜养好了,病自然就好了。我们对胃病从来不说治,而是说养。首先要说的就是情绪,中医讲思伤脾胃,那些性格大大咧咧、整天嘻嘻哈哈的人往往肠胃病比较少,爱琢磨事儿的知识分子、用脑过度的人,脾胃不好的多,大脑在思考的时候耗费的能量是很大的,所以全身的气血都要往大脑集中,胃里面气血少了,胃壁就容易变得松松垮垮的,胃动力不足。吃完饭之后应该做的事情是静坐,闭目养神,深呼吸,尽量减少身体对营养和氧气的消耗,好保留更多的能量供应给胃,这样保持胃的活力,保持胃动力充足。

(二)

民间有句民谣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所以很多人有饭后散步的习惯。正确理解这句话是吃完饭之后至少要静坐半个小时以上再起身活动。情绪是影响胃健康的第一要素,第二个是忌讳暴饮暴食,建议吃半饱,吃到感觉不饿了就差不多,然后可能过两个小时又觉得饿,那就加一点点心之类的,在两顿饭中间加一点,保持不要饿着就行了。这样胃里面时刻都有东西,又不会撑着它。有一个误区,就是一日三餐,按时吃饭的问题。我们讲按时吃饭是对于正常人、健康人,但是一个胃有问题的人,胃动力不足了,排空不好,消化得慢,早上七点钟吃了早餐,到中午的时候感觉还是胀的,一点都不饿,甚至还觉得有点撑得慌,这时候硬逼他吃饭,等于是在吃毒药,在毒害他的胃。再强调一点,胃喜欢松软的、稀的食物,所以我们讲究要细嚼慢咽,多喝汤,少吃干的。还要注意生冷寒凉的食物不能吃,很多人总觉得是因为这些东西有病菌才不能吃,却不知道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热胀冷缩的原理。低于体温的东西吃进去,胃里面毛细血管遇冷会收缩,影响胃壁肌肉的供血供氧,胃动力从而受到影响,所以尤其是饭前喝凉的东西或者吃水果会造成消化不良。老年人的胃病,除了这些注意事项之外,把培元散吃上,另外有一种中成药叫养胃舒,各个药店一般都有卖的,它的组方是以党参为主,补气的,黄精为辅,黄精有不错的补肾功能。陈皮、乌梅开胃气做调和,是一个不错的方子。缺点就是说明书上的推荐量比较小,可以用两倍的量,配合培元散,坚持吃上半年会有不错的效果。养胃是个长期的事情,不要着急。

【静谈养生】第473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培元散是用来打基础的,不见得能直接治疗什么病,但是如果没有脾胃、阴阳这个基础,治什么病都会很难。服用培元散有很快很明显的效果,体质比较敏感、反应快的人,三四天就能见到改善了,最慢也不超过半个月,必然会有改善。很多同学基本上都发生过的几个效果,最基本的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强调的四个方面,就是吃饭香、睡眠沉、大小便通畅、有力气。首先第一个改善是吃饭香了,服用培元散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发现自己爱吃饭了,用中医的话说是胃气提升的表现,胃气是中医理论里面一个衡量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人无胃气不活。人的气血,是从饭里面来的,中医的专业术语叫五谷之精微,脾运化五谷之精微成为气血。培元散最大的功能就是调脾胃,它里面用了鸡内金,消食化积功能很强,胃能够快速地把吃进去的食物研磨成食糜送到肠子里,胃排空快,人就饿得快,脾又能快速地把食物中的精华运化成气血,时刻保持气血充足。糖尿病人根本的问题不是糖太多,而是利用得太少,说到底就是脾虚。那么脾强大了,利用率提高了,糖都能转化成能量,多吃点饭只会增加能量体力,却不会增加血糖,只要坚持少吃多餐,运动到酸,糖尿病人是不怕吃饭的,不仅不怕,而且还必须要多吃,这才能预防那些因为细胞缺乏糖而导致的并发症,所以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用培元散。服用培元散的第二个改善是睡觉沉了,大概也是半个月之内,大部分人能够感觉睡得沉,但不包括那些严重失眠症的人。

(二)

中医认为,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元神,一个是肉体,元神才是我们的本质,肉体就是元神的房子。身体里面有寒气湿气的时候,元神就不安稳,睡眠就不好。服用培元散,在很短的时间内,睡眠质量改善,说明元神比以前安稳了,那元神安稳又说明体内的寒湿邪气少了。睡眠改善的意义,和用安眠药得到的改善不一样,完全是两码事,这代表着寒湿邪气减少了,代表着各种慢性病都有了好转治愈的希望。第三个改善是大小便通畅,其实大小便的力气是肾的力量,中医讲肾司二便,那么肾气也是需要从脾胃中来,用龟鳖膏把肾补好以后,服用培元散,很快就能把肾气给充实起来。服用培元散之后的四个改善是体力增强,吃上半个月以后,能明显感觉身体有力气,有一种运动的欲望,就想出去活动活动。一般我们认为懒是性格的问题,其实不是,懒也是一种病,是正气升不起来的表现,正气旺盛了,整个身体全面好转,才能谈得上治病的问题。吃了培元散以后的这四项表现其实就是身体环境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一些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培元散对于各种疾病的调理当中起到的基础作用,往往也会在几个月左右时间,能够得到亲身的体会,但人和人的体质不一样,还是以健好脾胃、补足气血、健康长寿为目标来进行调理。脾胃好、阴阳顺、气血足的最大效果其实是长寿,导致衰老的源头就是气血虚,通过培元散把脾胃调理好,让气血运化的越来越多,让身体的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了,长寿就真的离我们不远

【静谈养生】第474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定期给大家组织团购的原因,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效果方面自然而然也就有保障了。第二点是价格方面,既用很低的价格,又让服用的效果得到了保障。培元散是一个简称,全名叫做稼穑培元散,稼穑是中医的一个名词。东方肝木,木曰曲直。中医说,心脑血管病要从肝论治,因为它都跟血管、心脏的弹性减弱有关系。另外还有肌肉、关节上的筋也是能伸能缩的,所以中医说肝主筋,关节病也要从肝论治。南方心火,火曰炎上,对应的是中医的心;西方肺金,金曰从革,对应的是中医的肺;北方肾水,水曰润下,对应的是中医的肾。稼穑描述的是中央脾土的特性,因为脾胃属土,土的特性是土爰稼穑,稼是种庄稼,穑是收庄稼。古人用稼穑来形容脾胃的特殊性,脾胃好,能吃饭,气血就足,五脏全都有饭吃。黄元御留下的八字真言,培植中土,扶阳抑阴,非常直白告诉大家要想治任何病,一个大方向就是健脾胃,调阴阳。吃培元散以后,最多不超过半个月,这个人就有活力了,爱活动,这就是阳气提升的表现。心脏不好的,包括脑萎缩、高血脂、记忆力减退、帕金森等这些病,看上去表现都不一样,其实本质都是血液污染,血管堵塞造成的。

(二)

血管堵塞只是个现象,不是病根,造成的堵塞是血管里面的油脂,过氧化物。从中医的脏器来讲,肝管清理血管的,肝主疏泄,关于肝的能量,西医说是要有健全的酶,中医说,它是消耗正气,正气就是能量。脾为五脏之母,药吃下去有没有效,全看脾胃,脾胃运化正气,输送全身。好的脾胃是一个基础,是五脏健康、全身健康的基础,不管治什么病,这个基础必须要打好。那么培元散是一个非常好的脾胃调理方,所以非常推荐、建议大家使用。从长远角度、健康长寿角度对身体好处很大,从药物的吸收利用率角度,也能够增加对症药物的药效,让对症的药物能尽最大可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产品在服用的时候,建议如果初次服用,那么第一个月的用量要加倍。培元散属于药食同源的东西,当饭吃都不会有任何副作用。这次团购的组合四盒为一份儿,一盒是一个月的量。有一个自发成立的中医研究会,以研究黄元御学问为主,因为黄元御,名玉璐,号研农,所以自发组织的研究学会名字就叫研农学社,厂家的老板也是会员,对《静谈养生》也非常的支持,所以,对于团购方面也是给了很大的支持。

【静谈养生】第475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有一位学员大便溏稀,通过培元散短短一个月的调理,大便溏稀的问题解决了。很多人认为大便溏稀就是腹泻,其实二者并不同,腹泻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腹泻,往往是吃坏了东西,细菌感染,导致上厕所次数频率增加,针对急性腹泻,吃点消炎药就能解决。慢性腹泻要复杂一些,典型的就是五更泻,五更泻指的是阳气最弱的时候,这时特别容易起夜,拉肚子。而大便溏稀,一般和正常人一样,一天排一次,但是排出来的便却是稀的,不仅不成形,而且特别粘腻,说明消化吸收的功能非常不好,水、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都不能吸收,因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差,导致面色萎黄,这位学员通过培元散的调理,解决了大便溏稀的问题,非常坚定的要把培元散作为长期服用的枕边方。其实人上了年纪以后,都应该把培元散服用起来,尤其是一体多病的患者,中医看病,看的是人,看的是气血的异常变化,不去管病灶,而是先调理根本。健脾胃、调阴阳,就是治疗根本的措施。先打基础,把脾胃调理好,培元散至少吃上三个月,脾胃强了,气血足了,治什么病都会变得容易很多。

(二)

陈静老师列举了一位学员父亲的例子,当时病情很严重,有帕金森,腹泻,便秘,最致命的是肺炎问题,转到北京的大医院,肺炎治好后,气血非常亏虚,身体瘦如皮包骨,筋骨僵直不能动弹。除此之外,因为长期的卧床,还有严重的褥疮,腰上、腿上,脚上都有烂掉的地方,经久不好。针对这种情况,西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好让家属把老人家接回去。回家后,开始给父亲服用培元散和地龙参须汤。培元散健脾胃调阴阳,可以强力快速地启动一个人的脾胃之力,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够获得正气的供应,慢慢恢复机能,有了培元散打好基础,气血源源不断地运化,服用地龙参须汤后,把身体里的寒湿瘀堵通开。服用两个多月时,多年的帕金森减轻了,手不抖了,能自己喝水。又用上了龟鳖膏,气色越来越好,整个人也厚实起来,自己吃饭喝水,都没有问题,帕金森的药物也停了,老人家原本是秃顶的,现在头发也都重新长了出来。其实这位老父亲,没有服用一味对症的药物,都是以气血为中心,先用培元散健脾胃,调阴阳,打基础,脾胃这个基础打好以后,再进行通瘀和补虚的调理,当气血充足了,这些病自然而然就减轻了,甚至是治愈了。

【静谈养生】第476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培元散的品质问题,药材特别讲究两个方面,一个叫道地,就是品种。另一个叫炮制,炮制工艺直接影响药材的服用效果。先说说道地,以培元散当中的山药为例,好的山药是怀山药,这种山药长得很细,很长,像一根铁棍儿似的。农民把铁棍山药的品种引到本地,品种对了,产地不对,效果和真正的道地山药差距很大。培元散当中使用的山药都是产区直供的模式,每一个药材的道地产区,都有合作多年的药农,所以方子的药材质量,就有了保障,服用起来也更放心。人参被称为仙草,自古以来就是珍贵药材,野山参更是普通人消费不起的,作为保健养生来讲的话,野山参大材小用了,所以平时基本用不到。培元散里选用的人参是种植人参,从养生保健上来讲,种植的人参就足够了。人参有一种高级的种植方法,先在地里育苗,长到一年之后,把这个苗挪到山里,在森林里长大,不用农药化肥,完全跟野山参的生长环境一样,这种参叫移山参,或者叫林下参,培元散里面用的人参,就是这种人参,确切地说是五年生的林下参。

(二)

五年生的林下参是最适合养生保健的,年头再长一点,往往火气也会比较大,所以并不是品级越高的越好,适合身体状态的道地药材很重要。药材想要有效果,不仅和药材的产地、药材的品级有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决定了配制出来的方子有没有效果,那就是药材的炮制工艺。还是拿培元散里面的山药来举例,有许多讲究,切的时候要注意薄厚均匀,这样受热才能均匀,晒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中午的阳光去晒,晒完以后再炒,锅具要用陶锅,柴火灶的火是桑树的树根火,可以使山药增加了驱风、避风的作用,同时又加强药材本身健脾利土的特性。炒山药要用麦麸炒,麦麸也是一种药材,有润肺、滋润皮肤,防癌抗癌,健脾和胃,乌发固发,清理肠胃等作用。用麦麸炒山药,不仅能防止炒糊,还能使炒出来的山药带了点炒麦麸的药性,山药的效果再次得到加强。培元散当中的人参、阿胶所用的工艺,相对来讲要更复杂一些。这样做的好处有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减毒,减轻副作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增效,把对人体有益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静谈养生】第477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关于《易经》,易是变化的意思,更替、变化,《易经》是讲述变化的学问的,所以《易经》的本质是变化。算卦的卦和挂是一样的,每一个卦都是一幅画儿,都是一个现象,把这幅画儿挂起来研究,这就是卦。已经发生过的事儿,已经画在这个画上,不能再变的了,但是没发生过的事儿就像纸上的空白,所以未来是算不准的,偶尔有准的,基本上全靠蒙。古人说,擅易者不卜,就是真正精通《易经》的人,明白这个算不准的道理,想要算准要耗费太大的心血,计算各种各样的变化,太难了,所以轻易不给人起卦。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当中可以说是万金油,适用的范围很广,几乎是人类能做的所有事情达到最高境界都可以用这个词。在《易经》里面,有一个大概的解释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一共这四条,都做到了,差不多就天人合一了。陈静老师有一次在饭桌上,有一个厦门大学的教授,60来岁,很有名的一个人,文学功力很深,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这位教授感叹,说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的,修行一辈子,能做到三四成也就不错了,然后在场的人纷纷点头,很赞同,但是当时陈静老师也发表了一下意见,其实这四句话的意思就是老老实实过日子,别做些过分的事情,违背规律的事情,用句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别出幺蛾子,顺着自然规律去生活就好。这位老教授听完这个话以后,想了一会儿,很郑重的站起来,给陈静老师的杯子里面续上了水,左手托着底儿,右手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轻轻的捧住这个杯子,略微一躬身递给陈静老师,很郑重地说,就应该这么简单去理解,做学问有时候想得太多了,陈静老师算是老教授的一字之师,受这一礼,不为过。

(二)

至今老教授还经常提起这件事,经常说,把传统经典简单读的思路对他的影响很大,也很同意这个观点。实际上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学、道家学问、儒家学问、佛家学问,实际上都是一体的,这些学问都并不难,抓住根的东西以后,别把它想的有多复杂。以前曾经有一位高僧这样解释过《心经》,禅宗作为佛教最重要的支派,各种典籍浩如烟海,把所有的典籍都总结起来,归纳、简化,提取核心的意思,浓缩成五千字,就是《金刚经》,把《金刚经》再次简化,总结浓缩成260个字,就是《心经》。其实《心经》还可以简化为四个字,五蕴皆空。把所有能够扰乱心境修行的东西都放下,放空自己,就能得到大自在。相对于其它地方的文化,中国传统的文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总结归纳,精髓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归纳总结成简单易懂的东西,比方说中医,归纳总结起来的话就四个字,气、血、阴、阳。举个例子,比方说糖尿病,过去,很多人知道它叫消渴症,其实再早一点,明朝以前,叫三消症,说一得这个病,三焦都消减了,功能不行了,三焦涵盖了人的整个上半身,里面所有的东西,包含了五脏六腑,所有的脏腑全都功能消减了,整个人都太虚了。血糖高是因为脾失运化,吃进去的食物都不能转化为气血了,这是脾虚;视力不好是肝虚;睡眠不好是心神不安,心气虚;皮肤瘙痒刺痛是肺气不固;下肢浮肿、阳痿是肾虚了,五脏都虚了,当然要补,从脾胃开始,均衡地大补元气。患者服用久了苦寒之药之后发现,不仅没有控制好血糖的症状,而且病情还越来越加重了。而且,苦寒的药物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伤脾。

【静谈养生】第478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就是特别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中医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气血阴阳,中医所有的理论,所有的疗法,都是围绕着这四个字来的。最容易理解的是血,血是一个运输工具,我们呼吸,吸进来的氧气,吃食物,吸收进来的营养,都要靠血来运送到大脑,到心脏,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凡是血到不了的地方,细胞就会缺血缺氧,会萎缩,甚至坏死。血的作用是运输,它运输的是气,中医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天之大宝,唯有一轮红日,人之大宝,仅此一点真阳,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最大的宝贝,就是天上那一轮太阳,人身体里面最大的宝贝,就是这一点真阳,真阳指人体中的一口气。

(二)

人体当中有一股气存在,这股气有很多名字,元气、真气、正气等等,人的生老病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这个气变化的结果。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这就是气。人活着,就靠这一点气,有气就活,气没了就要死,气很旺盛就会健康,气不旺盛就会生病。所谓气血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用黄帝内经的原话来说,就是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有的疾病,在中医看来,病因无非是两种,一种叫做虚,就是气血少。另一种叫做瘀,瘀滞,气血不通,其实就是一些地方血管堵了,血流过不去。血管就是道路,气血就是食物,气血过不来,细胞就要坏死,就要生病。所以很多中医大夫在治病时,总是要补气血,不管什么病,都要先把气血补起来。如果没有把脾胃这个中土调理好,让正气运转得更通畅,那么即便补充很多补益气血的药,也只是临时抱佛脚,起不了大的用处。

【静谈养生】第479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一说到阴阳,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太极图,老百姓管它叫阴阳鱼,易经、八卦、算命、占卜都会用到,实际上,在古人的观念里面,阴阳是一个物体的两个面。古人有一个观点叫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朝外面向阳光的一面都是阳面,背向阳光的一面都是阴面。身体里面有一个圈儿是正气运行的通道,那么这个圆圈,上升为阳,下降为阴。从五脏上来说,阳的一面包含肝和心,阴的一面包含肺和肾,那么从脏器功能上来说,肝和心是正气刚从脾和肾出来,正是最旺盛有活力的阶段,这时候可以多消耗一点没关系,但是到肺和肾的时候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就到了要节约收藏的阶段。过去中医有句话说,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实际上道理都是相通的。人体中的阴阳变化,获得正气、积累正气的过程叫阴,就跟存钱一样,消耗正气,让正气发挥作用的过程叫阳,就跟花钱一样。那么这个圈,阳虚其实就是左边这半边堵了,是肝、心出问题了,阴虚就是右边这半边堵了,是肺、肾出问题了。要想健康,除了培植中土,保证了气血充足之外,还要保障这个圈运转顺畅、正常,所以黄元御说还要扶阳抑阴。

(二)

中医讲究什么时候该吃什么,就拿萝卜和姜来说,这两个东西都可以入药,萝卜是降气的,姜是升阳的,早上吃姜就能帮助正气升腾,早上本来是升阳的时间,帮它一把,它的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加彻底,这就是扶阳。晚上,正气要下降收敛起来,萝卜刚好就是降气的,是收敛滋阴的,所以吃一点有好处,这就是顺应规律,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生姜泡脚好不好要看什么时候泡,早上泡就好,晚上泡就不好,但大家都是晚上临睡前泡脚,结果越泡身体越虚,睡眠越不好,阴虚还总上火,特别高血压的,本来泡脚是可以缓解高血压的,可是晚上用生姜泡脚就会加重高血压。再举个例子,喝牛奶,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早上喝,这又错了,牛奶是寒性的,降气,所以不能早上喝,可是要是临睡觉前喝又刺激胃,不好消化,所以晚饭前一小时,也就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喝杯牛奶,既补了钙,又帮助阳气降下来,很好。吃饭的时候,要讲究扶阳抑阴,那么生病吃药更要讲究扶阳抑阴。是药三分毒,用药,关键是对症,所以医生治病,是阳虚的用热药扶阳,是阴虚的,用凉药滋阴,而且不管是扶阳还是滋阴,有一个东西是必须要注意的,就是脾胃。要想治病,培植中土,扶阳抑阴,这是一个大的纲领,培元散首先是以健脾为主,分成早晚方就是要体现出扶阳抑阴,本身它是健脾的一个方子,但是早上加上人参、生姜扶阳,晚上加上阿胶、大枣滋阴,这样有了扶阳抑阴的作用,有了帮助整个圆圈进入正常循环的作用,所以培元散是比较完整贯彻了黄元御八字真言的一个产品,长期用,坚持用,积累起来的好处是很大的。

【静谈养生】第480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正气在身体里面维持生命健康、生命运动,人们有它则生,无它则死。自然界的能量有很多种,对生命有利的叫正气,有害的就是邪气。中医把这些邪气归为六大类,分别是风、寒、湿、暑、燥、热,叫六淫邪气,身体里面所有的疾病都与这六种邪气的相互作用相关。这六种邪气其实还可以再简化归类,归三类。风自己是一类,它很难单独导致人生病,而是必须跟其他的邪气纠结在一起,身体表面有一层卫气,是保护我们身体的气。中医认为,肺宣卫气,肺会把正气发散出去一部分,分布在身体的表面,抵抗各种邪气的入侵,所以卫气,大约等于现代说的免疫力。但是风可以把卫气吹开,它就像刀子一样,可以破开卫气的防御,把邪气送到体内。那么六淫邪气当中,寒湿这两个算是一类,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湿邪导致的,而寒邪是湿邪的同党,是湿邪一个很重要的助手,首先寒邪自己可以造成病,但是这些病都是急性病,及时正确处理,用一点热性的药把寒邪赶出去,那么也就没事儿了,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寒邪积累下来会变成湿,中医讲寒久必湿,而且寒邪会造成湿邪病,也就是老慢病的突然加重。所有的老慢病,大部分都是因为堵,痰瘀堵塞了经络和血管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受寒,寒主收引,血管受寒以后会收缩,里面本来就积累了很多痰瘀,血管一收缩,变细就堵死了,那就要发生心梗、脑梗。最后一大类邪气就是火,或者叫热,它包括三种,暑、燥、热,他们都会造成急性病。

(二)

中医有一个流派叫温病派,实际上,瘟疫在中医的分类里面属于温病,温病学派最早通过研究人温疫而逐渐发展起来,包括安宫牛黄丸,它最早其实就是治疗瘟疫的药物,还有雷允上药业创始人雷大升就是温病学派的佼佼者。热症有一个特点叫做火性炎上,一个人上火了,他的症状一定是在上半身,至少是胸部以上。凡是上火的人,睡眠一定不会太好,入睡慢或者爱做梦,甚至有的人就会导致严重的顽固性失眠,那么元神损伤严重了以后,人的精神就要受损。其实这三种邪气也有轻重之分,轻一点的,上火,严重一点的,比方急性的肝炎、肺炎、心肌炎等等。陈静老师前年接诊过的一个患者,也是典型的热病,他得的是肺脓肿。陈静老师当时给他开了一个方子,桔梗4.5克,贝母4.5克,巴豆1.5克,这是散剂,不是用来熬汤药的,分成6份,每次一份,一天两次,先吃上三天。这是从黄元御那里学来的,是治疗肺脓肿的一个特效方叫二白散。肺里有炎症、脓肿比较严重的就用二白散,先把坏的脓、痰给泻出来。里面的桔梗是宣肺利痰的,贝母清热润肺、散结消痈,巴豆更是寒凉泻下的。之后,又给这位患者开了7服二白散。但毕竟二白散方子是寒药,寒凉一定伤脾胃,另外他这个病已经伤了肺,正气一定是不足的。所以,在用完寒药之后一定要遵循黄元御八字真言,培植中土,扶阳抑阴,把脾胃调起来。寒凉药有寒凉药的优势,就是见效快,在合适的时候用一下可以非常快地取得惊人的效果,也没什么不好。关键就是不要让患者长时间吃,最好不要超过十天,否则就容易伤到脾胃。用完寒凉药之后,一定要把脾胃调理起来,把寒凉给祛除掉。

【静谈养生】第481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六邪当中单独归类的风。风这种邪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并不能单独危害人体,必须要跟其它邪气纠结在一起,才会让我们生病。夏天,小孩儿晚上蹬被子,第二天感冒流鼻涕,流的都是清鼻涕,咳出来的都是清痰,一般这种感冒叫风寒感冒,实际上是风邪带着寒邪导致的感冒。还有一种感冒,家里大人怕小孩儿受凉,捂的严严实实的,也感冒了,发烧,头疼,汗多,黄痰,这种感冒叫风热感冒,实际上是风邪带着热邪导致的感冒。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往往都是晚上,在我们精神最松懈的时候,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偷走健康,在黄帝内经中,管这种风叫贼风。贼风就是指当人的精神或者意识放松时,吹进来的风,这种风对人体的伤害最大。我们本身有一股保卫自己身体的能量,叫做卫气。睡着时,卫气会收敛到体内,这时的卫气是最弱的。贼风把风、寒、湿、燥、热带进了身体,身体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那些长时间专注做某一事情的人,也容易受这种贼风,因为他的心神过于集中,耗费的气血比较多,影响卫气的宣发。

(二)

脑力劳动者工作的地方,最好能够避风。陈静老师提到自己的一位患者,是一位画家,就是被风邪吹着了,头受风,落下偏头疼的病根。如何改善头风问题呢?第一点就是贴姜片,姜有温中散寒的效果。把生姜切成片,贴在带有风的穴位上,我们后脑的风池穴,就是风气夹杂寒气、湿气入侵大脑,导致偏头疼的一个大本营。把姜片贴在风池这个位置,用医用胶带固定,每天早上,贴30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头风。除此之外,后脑还有一个风的聚集地,叫风府,后脖子下面,第二胸椎位置上的风门,再加上风池,总共三个穴位。除了贴姜片外,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多运动,动则生阳,让气血动起来,第三点还是要调脾胃。脾胃强大了,外感而来的湿邪,能够及时被脾胃运化出去,而且脾胃强大了,身体表面的这层卫气,也就随之壮大。另外贼风来了我们要避,而不是正面迎对它,一方面是要提高身体的防御能力,打造一个正气满满的身体,使之百邪难侵。补正气的同时,还要把脾胃调理好。还有一方面对虚邪贼风要提防,胳膊肘、膝盖、肚脐、后腰、脚踝这些皮肤和脂肪相对薄弱、又是分布了诸多重要穴位的地方,要把它们保护好了,捂严实了。

【静谈养生】第482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寒症有一些明显的特征,第一个寒具有凝滞的作用,身体的气血经络,在遇到寒邪以后,会造成血液黏稠,流速减慢,甚至会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和经络,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的心脑血管问题,以及局部酸、胀、麻、痛等痹症的问题。寒邪的第二个特征叫做寒主收引,受了寒气以后,人的肌肉、筋都会收缩。陈静老师讲到一个案例,一位朋友的孙女放暑假时,被风寒湿吹着了,导致右半边的身体不能动,在中医里算是中风的范畴,但没有到特别严重的地步,说话也没问题,于是给她开了一个方子,用黄芪、人参、甘草、茯苓、半夏、生姜,六味药煎一大碗,让她趁热喝下去,几分钟后,脸泛红,额头上一层小汗珠。随后对三个穴位进行拔罐,一个是环跳穴,一个是委中穴,再有一个是涌泉穴,过了十分钟,腿有点感觉了,发麻、发热,又用刮痧板,刮了半小时的肝经。肝主疏泄,肝经刮开之后,排寒祛邪的能力会大大加强,没多久,她的腿恢复知觉,可以动了。第二天喝了一服前一天给她开的方子,第三天又喝了一服,基本没问题了,又喝了两个星期的培元散,调理脾胃,补充正气。

(二)

另外,说一说给她开的这个方子,叫黄芪姜苓汤。黄芪是君药,搭配人参、茯苓、甘草、半夏、生姜,其中甘草6克,其它都是9克。是热药散寒的补气方子,对于右侧的肢体障碍,尤其是右侧的偏瘫,有奇效。这个方子也是黄元御独创的,同样是偏瘫,治疗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思路是不一样的。右侧主要是以补气为主。左侧他也有一个独创的方子,叫桂枝乌苓汤。也是6种成分,分别是桂枝、芍药、甘草、首乌、茯苓、砂仁,同样甘草是6克,其它都是9克。治疗左侧偏瘫的特点,以养血通瘀为主,兼顾脾胃。同样是治疗偏瘫,为什么在黄元御看来,左右两侧的治疗思路,差别会比较大呢?一般来讲,在左侧发生偏瘫,多数是血管血液被寒邪凝住,造成正气在这里瘀堵,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寒凝温化开。在治疗中风左边偏瘫的时候,黄元御用的是养血通瘀的方子。而右边发生偏瘫正气往往都是不太够的。所以黄元御治疗右侧偏瘫,采用的是以补气为主的热药方。

【静谈养生】第483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寒久生湿,湿久必寒。湿气主要有两大来源。第一类,从外界而来的湿气,例如潮湿、阴冷、寒凉的环境和食物,还有就是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包括化学药品,这些也属于湿邪的范畴。除了外部因素会产生湿邪,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身体每天也会产生出来湿邪,这些湿邪就是细胞每天代谢出来的垃圾毒素。从中医来讲,湿邪排出的过程,包括营养摄入的过程,都归脾胃管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喜欢翘二郎腿的人,中医有个说法,叫寒湿趋下,寒气和湿气一定是向下走的,寒湿邪气沉到脚底,脚底就发胀,发紧,只有翘高一点,才能缓解。中老年人下肢浮肿的人很多,感觉身体沉重,当有了这种感觉时,就说明那个地方湿邪有点多了。这就是湿邪的特点,重。此外湿邪的特点是黏,湿重,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大便黏,湿邪的特点还有一个是会聚集,聚集在肝脏,就是脂肪肝,聚集在眼睛,就是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聚集在哪里,哪里就有病。很多人受到白内障的反复困扰,白内障看不见了,手术做完以后,过几年,又看不见了。

(二)

白内障会反复发作,是因为手术光摘除了发病的晶状体,换成新的,但是湿邪的问题没解决,又重新聚集起来。所以预防白内障的关键在于祛湿,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要调理脾胃,用上培元散,脾胃强大起来,把湿邪运化出去。大家知道,黄元御就是因为眼疾,弃文从医的,所以他对于眼疾尤其重视,针对早期的白内障,黄元御给出方子,总共八味药,桂枝、丹皮、首乌、甘草、茯苓、半夏、干姜、龙眼肉。其中龙眼肉每服用十个,甘草6克,其余都是9克。桂枝是君药,通阳化气,丹皮清热凉血,通肝瘀,同时可以中和方子的热。首乌和龙眼,一个是补益精血,一个是养心安神。茯苓健脾祛湿,半夏入胃经,燥湿化痰。干姜温中散寒。整个方子,以热药通瘀祛湿为主,兼顾脾胃。这个方子不仅适用于白内障,飞蚊症、玻璃体浑浊,都是适用的。湿邪太多,给中老年人造成困扰最多的,还是心脑血管病。血里面湿邪太多,正气就虚,整个人就会乏力,中医有句话是,倦怠懒言,懒得连话都不愿意说,而这种情况,多半也是湿重造成的。

【静谈养生】第484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有位患者一到换季时,就会上火,鼻子嘴巴附近起火泡。而两条腿,是没有温度的,不管多热的天,都感觉飕飕的冒凉风,这叫上火下寒的体质。上火下寒就是湿浊痰瘀堵住了中焦。导致正气,在肺经这,应该下降到肾的时候下不去,正气逆着经络窜上去,导致身体出现上火的现象。现代人,上火下寒的问题很普遍,都是中焦被湿浊痰瘀堵塞,正气不能下降导致的。特别是到了春天,五行里属木,对应五脏的肝,春天正是正气升发的季节,春季除了养肝护肝外,还要养护肺经,疏通肺经,因为春天正气升上去的变多了,相对下降的也会加速,一旦肺经不通畅,正气升发上去,肃降不下来,就会造成上火。老百姓管这种上火问题叫做春燥,燥也是六邪之一,是热病的一种,它的特点,一个是往上走,火性炎上,所以容易发生在上半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干,水分少。春燥属于肺热,根源在中焦有寒,水火不通。所以在这个季节上火时,不要轻易地认为这是火大了,要考虑是不是寒大了。针对这类患者陈静老师给出方子,生姜、黄芪、白术、防风,每一种用上三五克,当茶饮,泡着喝。这个茶方,针对的是比较轻的问题,有一些过于严重的,例如严重的风湿骨病,用这个方子,作用就有限了。

(二)

陈静老师的一位患者,他的职业是渔把头,常年和冰水打交道,落下了风湿病的毛病。他的口腔、眼睛,甚至呼吸道和食道,这些部位都严重缺水。这种病在西医里,叫做干燥综合征,在中医里属于燥邪太过。结合他的病情,其实就是上火下寒的问题。针对那位患者,陈静老师用了一个黄元御的方子,适应症非常广泛,方子是甘草6克,半夏,茯苓,去皮去尖的杏仁,各10克。去心的贝母,芍药,橘皮各6克,五味子4克,一共八味药,这是一天的量,煎成一小碗,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喝下去。这个方子是黄元御独创的,叫做下气汤。下气汤的作用,就是打通中焦,疏通肺经,使气能正常地下来,补充到肾里面。这位患者使用了下气汤,又配上祛风除湿的外用药热敷,治疗了半年,干燥症和风湿骨关节炎的问题,以及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通过这样一个病例,我们要理解水火互济的重要性,当循环非常顺畅时,水火互济,心肾相交,火不会太热,水也不会太凉,全身都是温的,就能健康。今天教大家的两个方子,一个是茶饮方,另一个是中药方,都是润燥祛寒湿的,同时培元散要坚持用,脾胃强,气血足,寒湿邪气就排得快,脾阳旺盛,才是祛除寒湿邪气的根本。

【静谈养生】第485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一到春秋两季上火下寒的症状就会加重,秋天是肃降的季节,正气要收敛到身体里,一旦身体调节不好,中焦有瘀堵,正气收敛的不及时,就会出现上火的现象。而春季是万物升发的季节,正气要大量地升发出来,参与到全身的建设和改造中,身体的循环,运转的速度特别快,如果中焦堵了,正气只上不下,也会导致上火下寒的问题。昨天介绍了几个应对阴虚火旺、上火下寒的方子如果想要润燥,简单地调理这种情况可以用秋梨膏,秋梨膏是一年四季都能吃的,身体干燥的状态下,很容易被外邪侵袭,干燥破坏了我们身体的皮毛、粘膜上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皮肤上的干燥可采用外涂的保湿霜,减少水分流失。身体里面的干燥,就可以通过秋梨膏来缓解。秋梨膏的方子是,秋梨2斤,蜂蜜50克,麦冬10克,川贝2克,百合10克,茯苓10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这个量大约能熬出2两膏。

(二)

接下来说说熬膏的方法,首先麦冬和百合用水泡软。川贝、百合、茯苓、生姜、大枣都打成粉,方便药力吸收。制作秋梨膏最好用砀山梨,榨好汁,去渣之后要大火煮,全程不要加水,熬到梨汁总量剩下三分之一时,把除川贝、蜂蜜之外的其它所有药材,统统倒进去继续熬,先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熬到只剩原来汁液的五分之一时,把药渣过滤出去,下蜂蜜搅拌均匀,一边熬一边把川贝粉下进去,直到鼓起一个个大泡的时候,把火调小收膏,秋梨膏就完成了。秋梨膏中,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加了健脾利湿的伏苓,养阴润肺、止咳的麦冬、川贝和百合,对各种燥症都非常不错。很多同学担心血糖高,不能吃蜂蜜,其实蜂蜜不会增加血糖值,而且好一点的天然蜂蜜,不仅不会升糖,还具有降糖的作用。秋梨膏对于干燥的问题有好处,有些轻微的哮喘咳嗽,它也有不错的功用。

【静谈养生】第486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想要从根本改善上火下寒体质,最主要的还是要把痰瘀消灭,把瘀堵通开,实际上身体所有的瘀堵,都可以用地龙参须汤来调理,效果是很不错的。说到寒湿痰瘀的危害,最大的还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心梗、脑梗等,这一类的心脑血管问题。中医里最核心的是气血阴阳四个字,人体所有的生理功能,都是在气的推动下完成的。血只是一个运输工具,血到不了的地方,气就到不了,血液里90%的成分是水。水里有各式各样的细胞,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叫作红细胞,也就是血红蛋白,是红颜色的,所以血液就是红色的。如果把血管比作公路,那么血红蛋白就像是一辆辆运输车,装的就是食物中的精华。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把营养和氧气运输给全身,然后再把二氧化碳和垃圾代谢物排出体外,只要这个过程不出错,我们体内的物质交换、运输,就会一直保持得很好,不生病。一般情况下,我们身体不会出现湿邪、浊邪和痰邪,不会堵塞血管。是哪里出现问题导致血管出现湿、浊、痰呢?吃进去的食物,表面可能有农药残留;居住的地方,附近可能有化工厂,所以重金属超标;装修房子时,里面有一些有害气体,这些东西在现代科学上,统称为过氧化物。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一旦装上了过氧化物,就会失去运输能力。

(二)

科学上,把这种失去运输能力的现象,叫做氧化损伤。这些过氧化物,就是中医里说的湿邪。现代医学上讲,氧化损伤是万病之源,氧化损伤几乎在所有的重大疾病中都起着关键的病理作用,很多人服用地龙参须汤之后,明显感到身体轻快了,整个人年轻有活力了,从现代营养学来讲,是氧化损伤的程度降低了。地龙参须汤里面有两味药材是专门针对氧化损伤的,一个是茄子提取物,还有一个是沙棘。茄子提取物中有两种抗氧化成分,辅酶Q10,和原花青素。无论是辅酶Q10,还是原花青素,都是针对心脑血管系统,非常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以防止血液垃圾的形成,净化我们的血液,从根本上,对心脑血管病起到预防和逆转的作用。辅酶Q10想要有效果,每天摄入的含量最好不要低于300毫克,市面上的产品多数是含量不达标的。而地龙参须汤里面的茄子提取物,是按照辅酶Q10,300毫克这个量添加的,可以说是足质足量。地龙参须汤另一个具有抗氧化的药材,就是沙棘。沙棘号称是人体垃圾毒素的吸尘器。沙棘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富含维生素最多的珍贵植物,被誉为“维生素宝库”和“绿色黄金”!

【静谈养生】第487期精彩回顾: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一)

陈静老师前面讲到了,真正给中医争光的事情,比方说很多针灸师对针灸麻醉的研究,还有以前介绍过的安宫牛黄丸治好了刘海若,这是真正的按照中医理论和用药方式来治疗的。前些年著名的老中医李可,二十多年用中药方急救心衰、脑梗患者六千多例,抢救成功率远远高于手术,这才是真正给中医争光的事情,所以说,中医也是一个很科学的东西,之所以觉得它不科学是因为没有读懂老祖宗的书,没有完全理解中医的概念都是什么意思。另外,从现代医学上的观点,氧化损伤不可逆转,只能延缓。中医也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除湿是很难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湿邪难除,并不是完全不能除,身体通过新陈代谢在不断自我修复,那么当自我修复的能力大于氧化损伤的能力,身体上的一些问题就可以得到纠正和解决。那么抗氧化能力,中医说祛湿能力要想提高,现代医学营养的常用方法很简单,就是补充抗氧化剂,很多大家熟知的维生素,像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还有一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像硒、镁,还有一些天然色素、激素,比方花青素、虾青素,这都是抗氧化剂,包括辅酶Q10。效果相对来讲,可能更直接,但是根源没有解决。

(二)

在补充抗氧化剂的同时想要祛根儿,一定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祛湿抗氧化能力。当然了,湿邪太多,给现代的中老年人造成困扰最多的还是心脑血管病。以大脑细胞为例,大脑重量虽然只占人体总重量的2%,但是消耗的能量却占整个身体总消耗的20%以上。除了心梗、脑梗之外,很少缺到这种极端的情况,多数人都是慢慢损伤的过程。春季是养肝护肝的季节,肝主升发,主疏泄,春天把肝养好,给身体疏通瘀堵,那么这一年当中,心脑血管问题都会省心很多,起码可以把心梗、脑梗这些意外的风险降到最低,安安心心过好每一天,不用提心吊胆的。地龙参须汤是通瘀为主的方子,实际上,人参也好,地龙也好,也都是调理肝脏的。人参的主要作用是拔肾水也助肝阳。地龙的主要作用是平肝熄风。可以让肝阳在工作的时候冷静、理性,既疏通血管,又不至于让血压升起来,所以地龙有降血压的效果。中风、受风之后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紧缩,肌肉、肌腱都在收缩,实际上就是血管堵塞、血瘀的症状。寒主收引,所以我们管脑血管突发病叫脑中风。地龙能熄风,能治疗这些嘴歪眼斜、胳膊腿伸不直、弯不了的症状。所以,在这个季节里,地龙参须汤也是一个很好的既可以调理肝脏,同时又能帮助祛除痰湿,预防天热了以后心脑血管高发的好方子。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静谈养生》,记录精彩回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