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又一个起点

彩云之南  我心的方向

孔雀飞去  回忆悠长……

漫长的火车生活,因为有团队成员的妙曼歌声而不枯燥;紧凑的学习生活,因为课程的多样和实用而不觉得难挨。

每天漫步于古朴的云南师大校园,脑海里浮现的是西南联大的“大家”们在这里治学和战斗的悲壮景象,遐想着自己若身处那样的历史氛围是否也可以做到奋起救国以及和平年代中的我们怎样才是爱国。

一天两场的教育专家讲座,内容精彩、营养丰富、教学形式多样,让我真正地感受到:教育是交流的过程。

成为高效的自己

王俊程副教授用他的激情和幽默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提升效能的课,这是一堂接地气又实用的课。而作为“拖延症患者”的我,更是时时中枪、吐血不止。痛定思痛,而后立改前非:改进工作方式、改进沟通、改掉拖推忘、痕迹管理、恰当备注、善用便条、想到即办……最后成就自我,因为:能力+艺术+技巧+厚重+务实=Wonderful!

关注思维品质

彝族的茶世俊博士,一位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一位在课间为学员们跳“打歌舞”的博士,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名词“思维品质”。课堂中教师的行为差异源于教师的思维差异,而教师的思维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努力形成自己的思维品质,读书学习就是形成思维品质的一个良好途径。在茶博士的课件中,最可爱的一页便是书单:《思维教学》、《教会学生思考》、《教你的孩子如何思考》、《为思维而教》、《101种有效学习策略》、等等。当即我便网淘了一本《为思维而教》,目录简介已使我兴奋不已,期待郅庭瑾先生的力作。在课堂中有幸得到茶博士的赠书《思维教学》,意外和感恩之外更给了我信心:坚持思考和追索,定能成就学生的思维品质。

做研究型教师

昆明市教科院的饶又明院长,在开课时便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你到底是有15年的经验,还是只有一年的经验然后将它重复了14次?为什么我们会有将一年的经验重复14次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与实践的结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所以我们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并非高、空、远,其实它就是对教学实践中的某一种现象、某一类问题、某一个案例的思考、研究和总结。这个过程,就是“研究”,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教师专业的深层次、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它,而它的载体便是“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又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