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在这个社会当中一定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是——竞争问题。
因为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你是职场人还是创业者,如果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升阶的话,其实都是要跟别人抢资源。
怎么在竞争中顺流而上,《孙子兵法》讲得很清楚。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专注于那些他们无法取胜的战斗,或者不确定性很强的战斗,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却往往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
竞争上,如果你把精力和资源用错了地方,那就是纯粹的浪费。
因为这些精力和资源本来是可以用在解决更关键的战略问题上。
一旦开战,你就要一招致胜;如果不确定能不能赢,那就别开战。
孙子兵法其实讲的是“不战而胜”之法。
打不赢不战;
打得赢,但是打不起,不战;
打得赢也打得起,但也可以看看,能不能不战就解决问题。
但为什么很多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也要投入一切去发起“战争”呢?
因为他们没有战略,他们所谓的“战斗”,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在商业或者各种类型的竞争中,一把好牌打烂了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战术只是解决怎么打的问题,战略才解决打不打、跟谁打、在哪儿打、何时打这些更为关键的问题。
什么是战略?战略首先是一种思考方法。它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标,在特定环境下,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最佳配置和组合的一种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思考,来对你影响未来的选择进行取舍,并依此指导你的决策。
最完美的战略,就是那种不必经过激列的战斗也能达到目的战略——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另外,永远不要和你目之所及的人去竞争。
这个人你能看到、接触到,说明你们多半在一个圈层,互相竞争打转转,赢了,也是过家家的小赢。
而我们真正的目标,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
那么,什么东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孙子兵法的孙子说,是【五事】,也就是战略的五大要素:道、天、地、将、法。
即使你没有读过孙子兵法这本书,你可能也听过这五大要素。
道就是愿景,天就是大势,地就是你所处的行业和市场,将就是你和你的核心管理团队,法就是组织管理流程。
《孙子兵法》里面的【计】不是计谋的计,而是计算的计。计算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叫做“五事七计”。
“五事”就是五件事,道、天、地、将、法。
七计是七个科目,分别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第一,“主孰有道”,问国君是不是有道,就是看国君和民众是不是上下一条心;
第二,“将孰有能”,是比较谁的将领更有本事,更有军事才能;
第三,“天地孰得”就是比较天时地利到底谁占优势;
第四,“法令孰行”,是指双方的军法、法令谁更加严明;
第五,“兵众孰强”;
第六,“士卒孰练”,这两个是一个意思,就是谁的士兵更加强悍,平时的训练更加完备;
第七,“赏罚孰明”,跟前面的“法令孰行”意思差不多,就是军法赏罚是不是严明。
这就相当于咱们今天做策划、写方案,经常用到的SWOT分析法,叫做从这件事情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维度来做分析。
《孙子兵法》一上来就讲“五事七计”, 先做SWOT分析,充分的计算比较敌我双方的实力,然后再看要不要开战。
也许你有很多的优势,但只有相对于对手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只有分析清楚自己相对于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发现自己面临的威胁和机会,才能进行合理的战略评估,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孙子兵法“五事”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来说,道,一方面,是说你的社会价值,经营使命。
比如,你的企业是不是真正能为社会解决问题,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不是真正符合市场上消费者的需要?
二来,你的企业内部,是否上下一心,所有员工是不是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公司,欲成就公司的事业如同成就自己的事业一样?
稻盛和夫先生说:
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定要有使命,而且是为了社会、为了世界,可以足够大。
使命的大小,也决定了组织的大小。
使命就是前进的灯塔,在大风大浪中,为团队指明方向,不至于迷失方向,也让大家能一直看到希望。
有了使命的灯塔,团队在做所有重大决定的时候都更加清晰明了,而且不会偏离方向,随时都能明确发展的方向,减少走弯路给团队带来的风险。
京瓷创建之初,稻盛和夫曾经提出的经营动机是:把个人的技术发扬光大。
后来,发生了员工集体请辞等一些事情,让稻盛和夫意识到,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
于是,他心思一转,重新把京瓷的目的定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贡献。”
为了能与员工心心相通,在确立了企业的“愿景”“使命”之后,接下来他就开始在公司内部讲述自己的哲学,与员工们共有这种哲学。
他认为,京瓷取得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阿米巴经营这一卓越的经营管理体系。
就是说,只有形成一种团结一心的经营风气,才能使这个系统正常运转。
孙子兵法中, “五事”的第二个要素,是“天”。
什么是“天”?孙子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就是【天时】,引申为时势、大势,也就是大的战略趋势,以及大的战略趋势所释放出来的大的战略机会。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运来了,天地都给你助力。大势一去,再大的英雄也无可奈何。
我们个人在大势面前,力量是很卑微的。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果你非要跟大势抗衡,一定会被砸个头破血流,就算能活下来,在战略上也已经失败了。
社会的大势,行业的大势,市场的大势,都是不容忽视的塑造你的命运的外在因素。
孙子兵法中,五事的第三个要素是【地】。【地】指的就是战场。
战争中取胜的一条原则是,只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战场作战,同时逼对手在其优势无法发挥出来的战场作战。
胜利的将军往往是因为很好的利用了地形,失败的将军往往是错误的判断了地形。
公元前480年,希腊与波斯的萨拉米斯海战,希腊战舰 380 艘,波斯战舰800 艘。波斯战舰数量远远超出希腊,而且它的战舰体型巨大。希腊海军处于绝对的劣势。
希腊没有选择开阔的海面与波斯舰队决战,而是将波斯舰队引诱进入了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波斯庞大而笨重的战舰挤成一团,进退不得,而希腊发挥其战舰小巧灵活、运转自如的优势,不断向波斯舰队发起攻击,最终以损失40艘战舰的代价,便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舰队。
当你在面对规模比你大得多、资源比你多得多的对手的时候,不要在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的市场去跟对方较量。
你可以选择相对狭窄的细分市场和业务领域,选择对手的规模和资源优势无法发挥出来的市场,来作为你的战场,从而发挥优势,避开劣势。
对于将军来说,地形就是战场;对于企业家来说,地形就是市场。
选择一个让你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战场,就可以改变你所面对的对手,改变交战的条件和性质,从而让你获得竞争优势。
孙子兵法中, 道天地将法这“五事”的第四个要素,是“将”。
孙子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就是孙子所强调的【五德】。
曹操和刘备,你认为谁的战略水平更高?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汉中。
汉中,这个地方很有意思。
汉中和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中间隔了一个秦岭。汉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呢?中间隔了一个大巴山。大巴山虽然也不好走,但比起秦岭来,翻越要容易得多。秦岭不但险峻,而且东西绵延1500公里,南北宽100-150公里,面积很大,穿越非常困难。
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汉中和四川的联系更紧密,别看汉中在地图上属于陕西,实际上就是四川北边的门户。站在四川的角度看,如果敌人占据了汉中,就能很容易地翻过大巴山攻击四川。如果四川占据了汉中,北边险峻的秦岭,会成为天然的屏障,阻止敌军南下进攻。
回到三国时候,刘备占据了四川以后,很快就出兵和曹操争夺汉中。当时汉中被张鲁占据。曹操和刘备,都有机会占据汉中。好了,到了双方较量战略眼光的时候了。
以曹操的军力,打败刘备,占据汉中,也挺难,但是拼了老命可以做到。更有利的条件是,张鲁选择了向曹操而不是向刘备投降。看起来,曹魏占据汉中,简直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可曹操偏偏没这么干。他接受了张鲁的归降,但把张鲁一家人接到了中原。不仅如此,还把汉中的民众也大量带了过来。曹操战略性放弃了汉中。
放弃唾手可得的汉中,看起来,曹操简直是在冒傻气。占据了汉中,南下攻击四川,很容易。放弃汉中,隔着个秦岭,再想攻击四川,可就难了。曹操这是咋想的?
这种主动的战略放弃,正显示出曹操是一等一的战略大师。
汉末的战乱,破坏性非常大。曹魏的实力虽然在三国中最强,但也没强到哪里去,尤其是赤壁之战之后,它还在恢复期。主动出击占领四川的条件还差得远。
既然如此,如果占据汉中,只能是给自己增加一个重大负担,要翻越秦岭给汉中驻军运送粮草。而且,就算费了老大劲把粮草运过去了,也还是要面临刘备随时会进攻的危险。
曹操主动放弃汉中,让刘备去占据。刘备要想翻越秦岭来进攻,千里迢迢翻山越岭运粮草的苦活儿,就落到刘备头上了。
这时,险峻的秦岭,成了曹操的一个大助手。
既然如此,把汉中让给刘备才是最优选择。当然,不能让给刘备一个富饶的汉中,所以,曹操才会把汉中的民众都撤到自己这边来。让刘备占据空荡荡的汉中去吧。
准确地判断形势并果断地承担风险,是成功的战略家必备的素质。
只有强大的决断力,才能把你的智慧和果断的行动结合起来,从而抓住机会,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五事】,最后一个要素,就是“法”。
法,就是军队的编制,将领的管理,军需的供给等内容。用现代话来说,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后勤财务,就是系统性的管理能力。
你发现了吗?管理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新手重打仗,老手重组织。
一个企业刚刚成立的时候,管理者往往关注的是市场,是产品,是营销,是爆款,是业务,是迅速地扩张。
一句话,关注的是如何打仗,如何打更大的仗。
要的都是看得见的结果,要的是立竿见影,是攻城略地。
没有多少人会去思考组织的问题。等到突然发现企业打不了硬仗了,管理者才会意识到组织能力跟不上了。原来所有的问题都是组织的问题。
在企业的起步期,有志同道合的追随者往往就可以了。
但到了企业的发展与扩张期,组织能力就成了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
先天不足的组织,是无法承受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的。所以那些速成型的组织总是走不长远。
原因很简单,离开了核心组织能力的打造,企业业务与规模的扩张就没有了根基。
华为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把能力建立在组织上。
伟大企业的战略,都是以提出宏大的愿景开始,以打造强大的组织能力落地。
再宏大的愿景,再伟大的战略,也需要落实到组织和管理层面上。
真正的决胜往往是在组织层面上实现的。
企业家最后的较量,其实是驾驭和变革组织能力的较量。
不幸的是,在现实中们虽然不乏聪明的创业者,但是有太多的民营企业家,组织架构随意,人事安排混乱,后勤财务一塌糊涂——我们这个时代那么多的败局,就是败在组织上。
乐视为什么出了问题?贾跃亭事后反思说:一是节奏太快,二是组织能力不强。
多么痛的领悟,可惜为时已晚。
面对同样的大势和机会,什么样的组织能够把握住?
一定是优秀的组织,既有清晰的愿景和理念,又有先进的管理和流程,才能把握住时代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