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做难的事情才会成长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的问题大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问题是我们手到擒来,轻车熟路的事情。处理起来几乎不用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处理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成果。这些问题和事情都处于我们的舒适区以内。第二类问题处理起来就不是特别容易了。但多少会有一些思路,也有一些过去的经验可以适当借鉴。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才能完全交出一个好的结果。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我们跳一跳,够一够才行。这些问题和事情都处于我们的学习区以内。也就是说,只要努力了,时间花上了,还是有做好的可能的。第三类问题处理起来就特别痛苦了。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系统的知识可以学习,几乎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向。难的是你对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思路,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流程和顺序应该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你无法预估,也给不出解决方案。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个巨大的障碍摆在你的面前而你根本看不到,也不知道怎么绕过去。这些问题和事情都处于我们的恐慌区。

在舒适区内做事,永远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在学习区内做事,舒适区会不断的扩大,我们也会不断的进步;在恐慌区内做事,多半是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却拿不出什么成果。

只有挑战才会有进步,做难的事情是我们进步的根源。有一个界限就是做自己学习区的事情才能真正地、循序渐进的成长。

普通人的成长需要在学习区内努力,思维方式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之为——成长性思维。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她说成长型思维也是一种能力,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客服困难,因此会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通常会束手无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运气不足,最终走上截然不同的平庸之路。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习得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天生的,不具备的能力很难习得。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能遇到很多固定型思维的人,他们会说我是搞技术的,不适合与人打交道,沟通协调能力永远都学不会。做市场的人也会有同样的说法,技术我永远也学不了。做做人的工作还可以,做技术,还是下辈子吧。

能不能掌握某种能力,一方面看自己的意愿,另外一方面看有没有练习的环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意愿和兴趣。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做事的效率和效能都会更好一些。

难与不难都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做与不做都在在于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和意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8.12 做难的事情才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