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6 关于偷窥

第33期我们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洛兹电影学院出身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并简单分析了这位波兰大师《十诫》中的第五诫《杀人短片》(详情请移步《杀人短片》),今天推荐他的第六诫《爱情短片》

《爱情短片》是一部关于偷窥的电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大多情节很松散,而这部虽然有着剧作的情节结构但是用了很艺术的表达,这样的处理其实与导演在创作上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只要是出现在镜头前,都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内心,所以他的电影不注重剧情和故事,这是商业片和娱乐片的功能,着重体现人物被某种神秘的力量、难以预测的命运、千丝万缕的机缘所掌控,才是他所秉持的创作理念。

《爱情短片》讲述了一个空虚孤独的19岁男孩用望远镜偷窥一个成年女子性生活的故事,为了接近偷窥对象,男孩可谓费劲心机,早起5点送牛奶、偷偷往邮筒里塞假的汇款支票、给燃气公司打电话上门维修等,无所不用其极。虽然这两人身份年龄相差悬殊,但却有着相似的空虚和寂寞。当女子发现了这一事实之后,先是火冒三丈,而之后却发生了180度转弯,并主动邀请男孩到她家进行不可描述之事。

有趣的是,当女主责问男主偷窥她的理由,得到的答案却是我什么都不要。按照世俗的逻辑,这里至少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明,但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中,剧情显然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位置。

本以为是一夜牡丹花下的风流,但是女主却将男孩羞辱了一番,大概孤独的人内心都十分脆弱,男孩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自杀未遂,康复后离开了在邮局工作的地方。而此时,女主对男孩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或许是一种笼罩在心头的罪恶感,让两人之间发生了对与错、道德与感情的转换,当她想方设法上门找男孩时,却遭到了拒绝。

当影片结尾女主透过男孩的望远镜窥探自己的生活时,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对面窗户的女主人曾经是少年挚爱,而如今这一切都宛如昨日。

复杂的道德情绪贯穿了《十诫》中的十段故事,在萧条的波兰,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华沙也呈现出一片颓败的色彩,这些也都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大特写大滤镜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关于偷窥,很多电影都有不同程度的引用和阐述,有些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所需要,有些则是赤裸裸的表达,经典的比如萨姆·门德斯 Sam Mendes的中年危机片《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 1999)、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少年成长片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èna 2000)、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的悬疑惊悚片《后窗》(Rear Window 1954)、弗朗索瓦·欧容 François Ozon的《登堂入室》 (Dans la maison  2012)等,这些都是我十分推崇的且难以复制的经典,感兴趣的可以逐一找出来一一观看。

最后推荐一位波兰电影配乐大师泽贝纽·普瑞斯纳 Zbigniew Preisner,他的音乐赋予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与编剧克日什托夫·皮耶谢维茨 Krzysztof Piesiewicz一道构成了黄金铁三角。普瑞斯纳之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犹久石让之于北野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你可能感兴趣的:(NO.36 关于偷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