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人更容易成功,测一测你是不是够乐观?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特别好玩的故事,颇有点喜感。它来自新疆少儿出版社的《贝贝熊系列丛书》。


读点儿故事




小熊一家的对面,搬来了新的邻居——熊猫一家。面对新面孔,一家人的态度有着不太一样的反应。


小熊妈妈抓住两个想去凑热闹的孩子说,先给人家时间搬家,等下我们全家一起去欢迎他们啊。


小熊兄妹看到对方家里也有2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就想赶紧过去跟他们玩。


小熊爸爸则是完全不同的反应:你想啊,他们是什么人?来这干嘛。


呃……连小熊妈妈都受不了了:他们来这干什么?跟我们一样——住在这里!


其实小熊爸爸在全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表现:


得知对面的房子已经售出时,怀疑中介故意向他们隐瞒主人的信息; 看到对面的熊猫一家搬来时,内心琢磨对方是不是有什么不良企图; 小熊妹妹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新领居时,他吞吞吐吐地回答“感觉和我们不太一样”; 认为新邻居修的篱笆是“一道充满敌意的篱笆”; 不愿意让小熊妈妈送给新邻居特制的蜂蜜。


好在呢,后来小熊一家去做客,当了解到了熊猫一家“充满敌意的篱笆”是一排竹子、熊猫先生见多识广、他们做的冰镇竹汁非常美味之后,小熊爸爸也愉快地接受了这家新来的与他们“不太一样”的新邻居。

由最初的猜忌到最后接受,小熊爸爸面对“不一样”的陌生伙伴的一连串本能反应,其实还是相当有代表性的,很多人在这种时候的会跟熊爸一样,表现得被动、敏感多疑、有较长的适应期。


在这一点上,小熊妈妈则显示出了完全不同的气质特点——主动热情、活泼外向、信任度较高。


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显然更像小熊妈妈,他们在全家人正式拜访之前就已经等不及了,自己先跑到邻居家,和他们的三个孩子打成了一片。


学点儿专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熊爸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习惯于从悲观的角度,而熊妈妈则更加乐观。


比如,故事一开始,当小熊妹妹问爸爸妈妈,对面多久才会搬来新的家庭的时候,熊爸爸和熊妈妈的回复,是有着很大差别的——


熊爸爸说:“这很难说。


熊妈妈说:“我想不会空太久的,那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


随着故事的发展,就越来越印证了这一差别——


当地产中介没有回复熊爸爸是谁要搬进新家的时候,熊爸爸认为她是故意隐瞒,熊妈妈认为她可能真的不知道;


熊爸爸觉得新邻居没有安顿稳当就开始修篱笆的时候是为了不让大家看到他们在干什么,熊妈妈认为他们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看上去,好像熊爸爸更加世故。没错,看待问题容易从悲观角度出发的人,总是显得更加理智客观,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但是,理智是理智了,客观是客观了,可实际上他的一系列推论,是有偏差的。事实证明,如果不是有小熊妈妈孩子们的坚持,有可能就错失和熊猫一家成为好朋友的机会。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专业名词——解释风格


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大大小小不太走运的事情是怎么看的?


有的人遇到挫折很容易被打击,他们往往觉得自己“运气总是不好”,“什么事都办不成”,“自己真的不适合干这个”;


而另一些人则拒绝向命运低头,他们会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厄运走到头就会迎来好运”、“这一路上还有更多困难等着我,我不能就被这点小事打败了”等等。


当你遇到不幸时,你的解释习惯和解释风格,不仅只会在你面对失败的时候说出来,这还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而且,这基本是在你童年和少年时代养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过一个著名的“ABC理论”:我们对某件事的认知评价引起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反应,而非事件本身。心理学家把这个东西命名为归因方式,也就是解释风格,说的就是每个人解释事件发生原因的倾向。


家长的解释风格会不经意地流露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这种在潜意识里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认知,被称为父母解释风格。


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中,把人格分成“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他认为,在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决定了这个人总体上是乐观还是悲观。


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面临成功和成就时,他们会认为这是自己内在原因所致,而且是长期的,他的这种自信还会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面临失败和挫折时,他们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只限于此时此地。


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相反,遇到挫折往往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当他成功时,往往会归根于其他人的努力或自己运气比较好,不太容易肯定自己的努力。


掌握点儿方法


来自生活的体验型教育,永远要强于书本中的理论指导。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成为“社交达人”,最省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跟孩子一起建立起融洽的邻里关系。


我们通过小熊妈妈以及小熊兄妹的一连串行为,不难总结出这样的几条“新邻居相处”秘笈,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新朋友相处”哦。


主动打招呼。心理学上有个“第一印象”的说法,人们认为良好的第一印象会对日后关系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主动去和新邻居中的每一个成员打招呼,微笑、自然,让新邻居感觉到你的诚意和友善。
对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打招呼的方式各有所别,显示出自己的知书达礼,温文尔雅,给邻居一个较好的印象。


主动关心更多家庭成员。邻居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是我们今后要交往的对象,友好的相处对大家都是件好事。就像小熊兄妹,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主动打完招呼之后,还会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从而很快打成一片。


付诸行动。小熊妈妈和全家人带着见面礼,去新邻居家里做客,两家人其乐融融,既打消了小熊爸爸先前的疑虑,又向熊猫一家表达出自己的热情好客,为今后的和平相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小熊妈妈还表现出强大的社交能力,组织社区的邻居聚会,把熊猫一家介绍给了社区的其他邻居们。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总是相互的,相信这样的行为,会令熊猫一家十分感动,在今后给予更多的热情回报。


做点儿游戏


游戏一:悲观者和乐观者


同样的事件,因为想法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采取了不一样的行动,获得了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个“悲观者和乐观者”的游戏,最好能三个人一起配合,一个代表悲观者(可以戴上悲观头饰或在胸前贴上悲观的表情贴纸);一个代表乐观者(戴上乐观头饰或胸前帖乐观贴纸);第三个人代表考官。 然后“考官”给两人看下面的这几个图片,分别请“悲观者”和“乐观者”讲出对于事件的解释,并且推测可能产生的后果。

游戏二:去邻居或朋友家做客or邀请对方来家里做客
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参与更多的社会交往,从而实践到书本中无法学习到的“人际交往经验”。

无论是邀请朋友来家里办个小Party,还是去对方家里做客,我们都可以在事前和事后,像小熊一家那样,做 一些准备和总结工作。
比如,如果要跟孩子一起去拜访朋友,去之前准备一些小小的礼物(可以是自制的,这样更有温度)。和孩子一起交流一下对方家庭成员的情况;
回来之后,和孩子一起总结一下,接触到的对方家庭成员,每个人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性格上的特点等等。
怎么样,其实变成社交达人也不难对不对?快跟孩子一起行动起来吧!
等等,你觉得你不擅长这些?可能你的解释风格需要调整一下,快关注我们,在对话框中回复“解释风格”,测测看你是个悲观的还是乐观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乐观的人更容易成功,测一测你是不是够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