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彷徨之刃》谈正义

      这本书总共花的时间不多,但是中间由于各种各样的事物被耽搁了,现在才看完。在这部书中我觉得作者已经给出了他对于少年犯得不到深刻罪罚的不赞同的态度,以及在法律与人性之间的无奈与纠结。

      先谈谈长峰重树吧。这是一个身份复杂的人物,他既是受害人绘摩的父亲,也是杀害伴崎敦也的凶手、蓄意杀害菅野快儿未遂的人。身为父亲,自己的宝贝女儿被坏人强灌过量毒品,又被两人强奸,当作是性玩具,甚至还拍摄色情视频,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罪犯是几个未成年,他们的残忍罪行所获得得惩罚仅仅是批评教育或者是在少年院里关两三年,这样的惩处是令受害人家属无法接受的。于是长峰先生选择自己复仇。

      其实这样的心理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书中与他有同样经历的鲇村先生和他一样,与他不同的是鲇村先生还有妻子,有他不能割舍的牵挂,所以鲇村先生只是小部分参与案件进行,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在周刊或者是相关人等中反击。

      因为大部分人的信念都是恶有恶报的,尤其是对等的恶报。而这些赞成复仇的人觉得少年法出于保护主义,对那些恶劣的未成年犯罪行为的惩罚与他们所犯下的罪恶是不等的,所谓对法律正义与否的质疑。

      但是公众的法律正义和律师警察的法律正义是不一样的。法律的正义表现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两个方面。实体正义是公众认为的正义,即要求罪与罚对等。而律师警察的正义是程序正义,即司法程序公正,就像我们总是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定罪需要证据。

      公众要求的正义在成年人身上还可以实现大半,但是对于未成年人则总是不尽如人意。因为出于保护主义的角度,未成年人是可以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改正的,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后天缺乏的教育是可以再补的。但是未成年人那些罪行严重恶劣的呢?他们对应的惩罚在我们看来还是过轻了,至少杀人这项罪责是应该判有好几十年的牢狱责罚的。那些犯有残忍罪行的少年犯,他们的施害对象大部分也是未成年人。那么他们对这些受害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造成的不可逆的影响谁来负责?不是两句悔过之辞就可以获得原谅的。他们伤害的是受害未成年人的未来,伤害的是受害者家庭的希望。近些年罪犯的年龄明显的趋于低龄化,很多国家(至少我国)对于少年法已经作出修正,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国家意识到、并且认可坏人是不分年龄的。

      但是在书的结尾当菅野快儿看到长峰先生的枪指着他的时候,菅野的害怕与恐惧有一点打动我。我在想,他这时候是不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后悔了呢?这时候如果长峰先生真的杀了他,那么这是不是剥夺了他改过自新的权力呢?我不知道,这也是书中和佳子纠结的地方,更是现实中法律与人们的摩擦点。

      书中的中井诚、伴崎敦也与菅野快儿的父母都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孩子犯下了毒品案、强奸案、杀人案、藏尸抛尸案,令人不得不去想这样的孩子他们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而这几位的父母也真的是十分令我不解。中井的父亲一昧叫孩子逃避自我的责任,伴崎的父母只对自己儿子的死而哭泣不满,菅野的母亲纵容儿子潜逃,不配合警方调查。我不能仅仅把这些父母的行为当成是爱子心切,他们对于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的不良,或许这本身就是他们道德准则与行为准则的问题。

      其次是对于久冢警官的疑问。竟然是久冢警官在最后向长峰先生提供菅野快儿的位置信息,最后还辞职,表达自己对于警察、正义的疑惑。这一点我是不太赞同的。作为警察,我认为很多时候职业是比生活要重要的,警察搜寻证据、逮捕罪犯,这便是警察的职责。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与看法可能的确会对警察的信念有所影响,但是绝不能动摇立场。公职人员对于职责的信念一定要是坚定的,即使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也不应该由个人去做出直接影响事件的行为。任何东西都不是完美的,法律与道德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但是作为社会上的个体,我们必须要遵守现行的规则,社会只会有秩序了,才会有改变与发展。

    最后说到结尾。警察先开枪击中了长峰先生,菅野快儿活下来了,但是书中没有交代这二人后续的故事。挺好的,长峰先生没有彻底地变成连环杀人犯,菅野快儿的问题得到关注,给读者们留下了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定义二人的结局。比如长峰先生救活了,判处几十年监禁,菅野快儿的恶劣罪行导致他也被判了几十年监禁。又或许长峰先生死了,菅野快儿在少年院关了几年,但是日本的少年法修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彷徨之刃》谈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