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三习作《深处》的问答思考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文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这是初三的一篇习作题目。这样的题目,你觉得怎么样?当然,很有深沉的意味。“你问我为什么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深沉”的话题是一个有难度的话题。因为这是需要多次沉淀的,是需要你暂时停下匆忙奔跑的脚步,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安静下躁动的心灵,对往事做一番重温,对风景来一番凝视,为自己做一番遐思畅想……
不过,现实总是无奈而又骨感的。在这匆匆忙忙的人流之中,熙熙攘攘的人潮挤压着你,阻碍着你前行的脚步,漫天的尘埃遮挡了你的视线。你是那么弱小,那么势单力薄,那吵吵嚷嚷的声音早就把你歌唱一般的声音给淹没了。是啊,要找到和坚守自己的道路,要聆听内心的生命的声音是多么困难!
我曾经说过,风帆,你是毛毛,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是人类的守护天使。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当我眼前浮现出你那么可爱的笑容,耳边回荡起你银铃般的笑声的时候,我就充满了希望。我就能够静下心来,看到远方的地平线,甚至眺望到白云深处的人家,还有山脚下被风霜染红的枫林。
风帆,读到你的这篇习作,我还是充满了许多的欣喜的。那架穿越时空的碗橱的变和不变表达了一对老人对于孙女的爱,对于生活的深沉的爱。这样的选材真的让人击节赞叹。虽然时移世易,虽然物质的贫乏被富裕取代,虽然我们遭遇到浮躁和功利的轰炸,但是爷爷奶奶依旧坚守着爱的精神家园。走向岁月深处的老人,让我们感受到许多需要坚守的深沉意味。而这一些意味都被充满睿智的你发现了。是的,你是爱心和真善美的使者。
“老师认为篇幅过多,就是废话多。其他没给意见。老师确实是删了很大一段。我写的关于爷爷奶奶对生活的部分。她认为童年的有趣最吸引人。”你这样介绍老师的评价。
为什么老师会有“废话多和篇幅长”的评价?不是因为真的篇幅长,而是因为文章的结构不紧凑和前后不照应,线索不清晰。如果相反,则长一点也不觉得其长。而不扣题,不紧凑的原因还是构思不足,不知道文章开头、展开、过渡和结尾每个部分怎么着墨。品读你带着童年记忆的文字,我发现这一篇文章最主要的问题是对“深处”的理解,你对“深处”的理解不到位,这或许是构思不到位的主要根源。
“我原本很简单的认为这个题目范围广,无论是事还是物,只要有特殊的寓意和代表,能触发回忆或是引起思索,就是深处。于是我想到了碗橱,通过两方面写它的深处。对于我童年的回忆,和爷爷奶奶对我和生活的爱。把这些串到一起……然后简单的概括一下做个结尾。”这是风帆介绍自己构思时的想法。确实,这样的构思有一些草率了。
什么是“深处”,怎样写好“深处”?这是审题的功夫吧,也是写好这一篇文章的前提。我觉得,所谓“深处”与浅近相对,需要心灵的多次发现和感悟,它是你生命历练的结晶,是你内心生活沉淀之后的精华。本文中,“碗橱”这个中心意象集中表现了爷爷奶奶对孙女的爱和对生活的爱。从碗橱浅处到深处,从心灵深处到生活深处或岁月深处(这是本文的三个深处),祖父母对孙女之爱,对生活之爱,这是本文的立意之本。而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需要心灵的发现,所以要写出探索碗橱深处的发现过程。至少要有两到三次发现,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只有这样,本文关于爱的主题词才能够写得丰富而有层次。
于是,我建议风帆:请你从文章的最后的现实,再折返到中间童年的回忆,再到开头的现实,重新梳理一下,思考一下。哪一些材料需要反复、细致来写,哪些是铺垫,哪一些是过渡,如何从而表达出这对老人內心深处的深情。
“懒惰的人天天躺在草地上仰望着青天,等待灵感的降临。而我只是像一个勤劳的首饰匠小心翼翼地打磨一节一节金环,把它们串连成一挂美丽的项链。”这是我高中的时候读到的一句歌德谈创作的话。这句话道出了写作的奥秘,就是环环相扣。作文从外表看是一个个语段,从内在看就是因果、递进或转折的几个逻辑关系。题目的正面和反面、里面和外面、前面和后面,都要想想。在本文,正面是深处,反面就是浅处,里面是祖父祖母,外面是小作者,前面是不懂,后面是渐渐探索和懂得。一个成功的习作者既要善于思考,提炼材料,又要善于运用材料和串连材料。这就是有意识的审题和构思。
“应试作文时间也不是很多。”风帆着急地说。确实如此,考场作文是一种急就章,需要的是急智。“中高考作文,确实是戴着镣铐的舞蹈,所谓代圣人立言罢。而且是在规定时间里,采用能够获得认同的话语方式的一种‘伪个人言说’。”
像一枚硬币,读和写,其实是一体之两面。每一次做阅读的时候,你不仅要根据阅读题目来思考文章的主旨,还要思考这样的题目,如果你来写会怎么开头、过渡和结尾,这一篇文章最值得你学习的写作方法是什么。而写作时候的构思和写完以后的反思,修改等等都是作文提高的契机。
作文的急智是需要平时锻炼的。熟练思维、开阔眼界、丰富积累,是作文的平时功夫。还是要在平时的读写过程中,注重思维培养,坚持思维训练,这样到了考试的时候,那短短的十分钟的构思才能够既准确深入而又迅速高效。
“往深处坠落
思想和文字的落叶 撒满
岁月的台阶
延伸向 地层的内部
心脏跳动时就有
巍峨的建筑凸起
……
俯仰天地 寻找
诗是一种沉浮的过程
纵横沧桑 放大
诗是某种原因和结果”(1995《读诗四章》之二。)
感谢风帆,感谢这样的机缘巧合,让我重新触摸关于“深处”的话题,重新阅读自己那首20年前写的诗。或许,生活本身就是一首长长的组诗吧,需要我反复品读、回味,才能够不断发现其深处的诗意。
附文:
深处
2016届初三6班 风帆
一天,散步去到爷爷奶奶家。刚进门,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不由蹙眉,捏紧鼻腔,快步跑进。却见两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为脱了色的碗橱上色,仔细而严肃,不漏过一方细微之处,半晌才招呼我。不由停住了脚步,看着似曾相识的一幕,有关碗橱的记忆的洪流一发不可收拾……
幼年自打记事起,这个碗橱便伫立在此,十几年从未改变。那时的它在我看来很高大。方正的身子由两部分组成:偏下的小门贮藏锅具器皿,上部带纱的阁子暂时存放食品。
那时的我,总是倾心于其中神秘的美食。趁大人们不在,还邋遢着鼻涕,小手脏黑呢,就溜到碗橱前,小心翼翼踮起脚尖,像长臂猿般高举双臂,尽力向上触着。向上一点,再上一点……近了,近了!下巴抬高,仰起,可是额头只碰到橱壁。手却如小蛇一般跐溜滑进门儿的缝隙里,不管三七二十一,逮到什么就顺着蘸一些,窜回来,舔舔手指,吮吮,整个过程可谓一气呵成!正当我津津有味地砸吧着,想品出滋味来,呸!苦咸苦咸!于是气咻咻地扭头走了。
不过也屡有收获。有时搬个小板凳,可以完全伸入手儿,攥来任意一个袋子,倒一点点不知名物,送进嘴里,舌尖都鲜得翩跹起来,回味无穷;有时“偷”得一个尖尖的小菱角,咬破外皮,果肉细腻清新……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后来啊,实施计划的成功率都高得难以置信。原来,爷爷奶奶早发现了我的小心思,把好吃的都靠在边沿上哩!
渐渐地,渐渐地,载着味蕾的满足和记忆,我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多么快,我便高过了成天屁颠屁颠粘着的奶奶,取碗橱上层物品更是轻而易举。却鲜少再去到爷爷奶奶家了。
每次去,眼前都焕然一新: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爷爷奶奶家中逐渐添置了许多电器和设备,无用的,旧的家具大多被丢弃。唯独此碗橱,仿佛亘古不变,未曾挪动过一丝一毫,依然沉静地守候着。不禁疑惑,为什么碗橱不会“失宠”呢?
原来,爷爷奶奶年轻时条件差,作为木匠的爷爷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设计、磨平、连接、刷漆完成了这个橱柜。虽旧,但它耐用。更重要的是,那时的雨一直在下,屋顶一直在漏,椽子和檩木黑乎乎的生满霉斑……爷爷与身为裁缝的奶奶,胼手胝足,还开了一家小吃店,手变得粗肿毛糙,而那时的所有干净的器具、珍贵的物品和一腔热血全都驻存在橱里。它几十年如一日陪伴他们度过艰苦的岁月,更像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现在,爷爷奶奶一遍又一遍为它刷上绛红色的漆,仿若一个庄重而古老的仪式。透过古朴的绛红,在深处,童年愉快生活是“海洋之歌”里长胡子老爷爷的每根胡须,深藏着童趣的瞬间,编织成密密麻麻的辫子;在深处,爷爷奶奶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从未改变,它仿佛是阴暗路途中一个明亮的出口,天堂的平静在另一面闪耀;在深处,酸甜苦辣的美好味道和点点滴滴的丰富生活铸就了它特有的灵气,像是被赋予了生命。
爷爷奶奶完成了刷漆。碗橱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独特气质,静静伫立着。
碗橱里藏着生活,藏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