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读书笔记

《逃避自由》读书笔记

2019年9月9日(第一天)

这本书在前言中说,现代人的性格,是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中国的老祖先在2000年前就开始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相处,比如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道家的消极避世态度,。想成为绝对自由的人,一定要更大程度的脱离社会的参与度,叔本华梭罗等一大批国外的哲学家也选择了逃离闹市的生活。近现代欧美历史的中心就是人,谋求幸福,谋求自由,摆脱政治经济精神的羁绊的过程,天生的渴望自由之外,人们也会对外在权威臣服,对内在的权威臣服,如自己的责任和良心。

2019年9月10日(第二天)

“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看到这句话,作为老师的我不由得又想到了孩子的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各一,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大人的经验,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在无形中就受到了限制,也使得“儿童臣服与父母”,在意识上获得了安全感,但在潜在意识里,他们也会认识到这是在放弃自我力量。如何让儿童发展内心的力量与创造力呢?值得做老师与做家长的好好思考,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完善,孩子的性格也会越来越和谐。

2019年9月11日(第三天)

“与现代社会相比,封建社会的特征就是缺乏个人自由,但他既不孤单,也不孤独。因为他扎根于一个有机整体之中。”欲望越多人就越痛苦,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在男耕女织的时代,物质条件匮乏,人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独立,但是那时候人的幸福指数反倒是比现在高。记得读《罗马史》的时候看到过,古罗马的人是以家族的荣辱兴衰为己任的,他们有绝对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幸福指数也是极高的。当一个人的权利剧增的时候,怀疑也剧增了。不由想到了中国古代的帝王在一定程度上谁都信不过,最终都会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一样。

2019年9月12日(第四天)

宗教改革时代的两大派别: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派之间的不同。路德是权威主义性格的典型代表,他们憎恨权威,反对权威。当一个人被统治,所以渴望统治,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他们的一些特定的心理报复行为的形成,在《挑战孩子》一书中就有所展现,慢慢就会从一个心理问题转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希特勒就是强调了《凡尔赛条约》的不公平性才获得了很多人的疯狂支持。不由想到了在一次讲座中所听到的一个观点:寻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结合,就会获得成功。

2019年9月13日(第五天)

“人只有贬抑自己,摧毁个人的意志与骄傲,上帝的恩典才会降临到他身上。”等级的划分,让高一级的人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统治权,在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中,这种等阶划分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萌芽。但是“人一旦有了确信无疑的主观信仰体验,便能确信自己得救。”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 ,所以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在战争年代有多少人为了信仰而勇于牺牲自己。

书读到此处,我似乎明白了书名为什么叫做《逃避自由》了。在看书之前,大家都有过猜测,现在我觉得就是绝对的自律换来高度的自由。看似让自己的心和行为自由时,无形的却受到了更多的限制,为了追寻自由,所以要逃避自由。

2019年9月14日(第六天)

社会的发展会影响到人性格的发展。社会使个人越来越独立自主,但是也让人越来越孤立无援。增加了一种自由,却又创造了一种新的依赖。现代社会的人,离开他人几乎都无法生活。传统的束缚消灭得越多,获得的自由就越大。但是新的自由一定会带来新的束缚。

“原则上我自己同另一个人一样可以是我爱的对象。我之所以能肯定我自己的生命值,幸福,发展与自由,是由于我具有此类肯定所需的最基本的欣然心理与能力。”试想如果一个人都没有能力爱自己,又怎么会有能力爱别人呢?

自私是一种贪婪。最可怕的是一些人会把这些不安全归结到别人身上。一个人景仰自己也不足为奇,但是却不能贬低他人。

2019年9月15日(第七天)

在逃避机制中,有权威主义一说:放弃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个人自我缺乏的力量。个人感觉在集体中放弃自我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就如同许多有棱有角的石头,长期挤在一起也会被磨平了棱角。个人认为这不应该被叫做逃避自由这应该叫做适应。我们中国自古就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019年9月16日(第八天)


如果外表上的身体上的折磨还好,怕 是无形的精神上的折磨,很多时候这种施虐是隐形的不被察觉的。很多家长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让孩子听从自己 的安排与吩咐,也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孩子们也慢慢变得没有想法了。这其实是打着爱的名义的一种绑架。孩子们就像是被关在笼中的金丝鸟,结果常是孩子长大时对爱就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恐惧。

2019年9月17日(第九天)

“法不责众。”从众心理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当大家都这样时,个人心理上就会产生安全感。比如在买东西时,大家都习惯于看哪家的人多就都挤着买哪家的。对于消灭自我,融入大家就是一种逃避的方式这一说法我还是不够认同的。

权威主义性格就是蔑视权威,抗拒一切来自“上面”的影响。权威主义思想的普遍特征就是坚信生命是由自我兴趣及愿望之外的力量决定的。其实权威与破坏欲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消灭他我,实现自我,用书中的观点说就是为了逃避孤独。

对于此观点,我还是不敢苟同。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很多隐士退隐就是为了更好的寻找自我,但是他们本身并不孤独。

2019年9月18日(第十天)

纳粹主义心理学的三种情况:未做任何抗拒便臣服;被这种意识形态吸引并狂热追随;希特勒就是德意志。没有地位的下层中产阶级的臣服也是为了更大化地扩大自己的利益和心里满足。人的灵魂一旦被经济所掌控,就会迷失自我。穷的只剩下钱了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君主权威是无可争议的,下层依赖他,保持一致,他们就会获得绝对的安全感。这说明当人无助到极致时,一棵稻草都渴望抓住,更何况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呢!

2019年9月19日(第十一天)

希特勒的权威主义性格是他成为霸主的主要原因。希特勒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他善于以演说者的身份,用优势力量摧毁听众的意志,对于听众实施肉体上的疲劳战术。他充分利用了《凡尔赛和约》的不公平,而且旧中产阶级的无能为力与焦虑使他们产生了破坏欲。希特勒为自己的施虐狂寻找最后一个借口——防卫别人攻击。他和德意志人是无辜的,敌人则是暴虐的野兽。攻击别人也要找到最好的借口,这就是典型的强权主义。

2019年9月20日(第十二天)

“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利,只有在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思想时才有意义。”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比人的脑子里的人,而不是让自己的脑子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对于儿童的教育我们同样也要注意,大人与哄或吓的办法,让孩子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获得了暂时的想要的自由。他们看似自由了,其实并非如此。现在很多人感到不幸福,关键就是不知道如何做自己。如何遵从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才会获得幸福。

2019年9月21日(第十三天)

“真理首先能使人在外面的世界里定位。个人最大力量的基础在于人格最大限度地整合。”人格,看似很空洞的一个词,实际上是人幸福的基础。但是做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会在纷繁的社会里失去自我,大家都过得不是自己,而是活成别人,是活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而不是自己希望的样子。

积极的自由在于全面完整的人格的自发活动。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发性,他们有能力感觉和思考真正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但大人往往会把孩子看成是一无所知的,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人只有坚守自我才能强大自我。生命的意义只有一种,那就是生存活动本身。要好好地关注自己的生存质量生活品质是很难的,缺少内心精神的拥有与自守,容易去羡慕别人,这样永远也做不到“充分肯定个人的独一无二”。

2019年9月22日(第十四天)

社会群体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性格称为社会性格。在一个群体共同的基本经历和生活方式作用的结果下,发展起来的该群体大多数成员性格结构的基本核心。关键是在群体中发展自我,又顺应群体。思想时被需要的,只有一种思想被众多人认可和接受时,才可以被称为思想。

但是最可怕的是把假理想当做真理想,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或者把对于物质的追求当做自己的理想,慢慢的自我就被物质或金钱所统治。

2019923日(第十五天)

自律中的自由

——读《逃避自由》

渴望自由是每个人都会拥有的一种正常的心态,但怎样才算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呢?作者以《逃避自由》为题,从社会学与心理学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获得自由。

说真心话,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感到很费劲儿,因为每一句话都感觉很绕,还有很多陌生的词语,但是读到第二章时似乎慢慢读明白了。

明白之后的第一个感觉是不太认同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许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吧。书中的一些观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出的概念是不同的,比如作者说逃避自由的第一种机制是放弃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身之外的某人或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个人自我缺乏的力量。个人感觉,在集体中放弃自我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就如同许多有棱有角的石头,长期放在一堆儿,也会被磨平了棱角。这不应该叫做逃避自由,这可以叫做适应。我们中国自古就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个人觉得这不是逃避。

但是整本书读下来,自己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首先人是要有信仰的。“人一旦有了确信无疑的主观信仰体验,便能确信自己得救。”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 ,所以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在战争年代有多少人为了信仰而勇于牺牲自己。但是“现代人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信仰的内在能力。”之所以人会迷失方向,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了,但是人依然会痛苦,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缺乏信仰的缘故。

其次人要有爱自己的能力。“原则上我自己同另一个人一样可以是我爱的对象。我之所以能肯定我自己的生命值,幸福,发展与自由,是由于我具有此类肯定所需的最基本的欣然心理与能力。”试想如果一个人都没有能力爱自己,又怎么会有能力爱别人呢?而且爱自己和爱别人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要爱自己,但是却不能伤害别人。生活中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迷失而感到不安,但是他们却把这种不安归结到别人身上,从而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再次人要活出精彩的自我。“只有内在的心理状况能使我们确立自己的个性时,摆脱外在的权威,获得的自由才是永久的。”这句话获得了我绝对的认同,人只有精神独立了,人才会是自由的。但是人往往会在追逐中忘记了自己出发的初心。“表达我们思想的权利,只有在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思想时才有意义。”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比人的脑子里的人,而不是让自己的脑子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对于儿童的教育我们同样也要注意,大人与哄或吓的办法,让孩子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获得了暂时的想要的自由。他们看似自由了,其实并非如此。现在很多人感到不幸福,关键就是不知道如何做自己。如何遵从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才会获得幸福。

最后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与性格教育,不要把教育问题变成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很多时候,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些方法看似是奏效的,但是背后却隐藏着可怕的问题。因为性格的发展与社会进程的发展是由密切的关系的。因为小孩子也是有自发性的,他们有能力感觉和思考真正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但大人往往会把孩子看成是一无所知的,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人只有坚守自我才能强大自我。生命的意义只有一种,那就是生存活动本身。要好好地关注自己的生存质量生活品质是很难的,缺少内心精神的拥有与自守,容易去羡慕别人,这样永远也做不到“充分肯定个人的独一无二”。我们在抱怨孩子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时候,也要考虑自身的原因。

读书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逃避自由》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