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组件化初探

序言

对于一款成熟的App来说,持续迭代带来的功能膨胀,不同开发者的编码习惯差异,必然导致代码管理成为一大重要课题。如何更高效率地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团队需要的时候快速回滚代码,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在我看来,组件化便是对这些场景的一个良好解决方案。

组件化的优缺点

组件化即是将代码按照功能/场景拆分,做成不同的组件分别维护。

优点:
  • 代码耦合少,方便维护
  • 分工更明确,方便分配人员
  • 灵活,组件可以在不同App中使用
  • 回滚方便
缺点:
  • 前期设计工作繁杂,不适合快速试错场景
  • 发版流程冗长,需要通过脚本配合

CocoaPods

CocoaPods是iOS上一个比较有名的类库管理工具,绝大部分的开源库都可以通过它来进行集成。另外,它也支持开发者自行创建私有库来集成。业界常用的组件化方案即是使用CocoaPods来创建组件库,然后集成。让我们简单看一下如何使用CocoaPods创建一个私有库。

1.创建私有库

新建一个lib文件夹,并且在该目录下使用命令

pod lib create 私有库名称

然后跟随着指示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


预览

CocoaPods会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目录BlogPart,在该目录下有一个BlogPart.podspec文件,里面有着该私有库的一些配置,内容如图所示。


BlogPart.podspec

可以看到最后一行s.source_files的值,意味着私有库的源文件全部来自于BlogPart/Classes目录下。在该目录中,可以找到有一个ReplaceMe.m的文件,把该文件删除,并且把真正需要放入私有库的文件放在此目录下即可。
我在该目录添加了BPViewController.h和BPViewController.m文件。

另外,在lib/BlogPart/Example目录下有该私有库的样例工程,查看样例工程目录下的Podfile文件,可以看到pod库的位置为../目录下的BlogPart,即引用了刚刚创建的本地的私有库路径。


podfile文件

在样例工程目录执行以下命令,即可将BlogPart私有库添加到样例工程中去。

pod install

可以看见工程中包含了BPViewController.h和BPViewController.m文件。


工程目录

2.发布私有库

首先在git上添加自己的私有仓库


添加私有仓库

将整个BlogPart工程推送到该仓库中,执行以下命令。

git remote add origin 仓库地址
git add .  
git commit -a -m 'init'  
git tag -a 0.1.0 -m 'init'
    
git push -u origin master  
git push --tags  

其中0.1.0为tag版本号,要与BlogPart.podspec中的s.version保持一致

将BlogPart.podspec中的s.source和s.homepage替换成对应该私有仓库的地址,并且使用以下命令添加git私有仓库。

pod repo add 私有库名称 仓库地址

然后使用以下命令检测私有库是否满足发布要求

pod spec lint 私有库名称.podspec

如果通过,则会显示如下结果。


结果

此时私有库满足发布要求,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发布。

pod repo push 私有库名称 私有库名称.podspec

可以看到如下结果,表示发布成功


结果

3.使用私有库

创建一个iOS项目,并且使用命令

pod init

该项目会被转化为一个包含CocoaPods的项目,编辑目录下的Podfile文件。
添加相关的source

source 私有库地址

在target下添加引入的pod库

pod 'BlogPart','~> 0.1.0'

如图所示


示例

随后在该目录使用命令

pod install

打开项目即可看到之前创建的私有库已被引入。


示例

组件化思路

我们平时设计一个App时就会将各个业务模块分开解耦,而组件化其实就是将这些模块打包做成组件。

结构

一般而言,App的代码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如图所示。


App代码结构
  • 通用服务组件
    这一部分一般存放一些IO、数据库读写、网络传输等代码。

  • 通用UI组件
    这一部分一般存放一些不涉及具体业务的通用UI控件,例如按钮、单选控件等。

  • 业务组件
    这一部分一般存放涉及到具体业务的UI控件、以及调用通用UI组件和通用服务组件的代码。
    这一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再分一层。

  • 基础框架组件
    这一部分一般存放App中用到的各种容器类,处理模块之间切换的交互,通信等。

  • App
    这一部分负责处理业务与容器类的关系。

按照这样的分层方式,各个组件各司其职,代码条理就会更加清晰透彻,容易维护。
如果想要改变整个App的结构,只需要去修改基础架构部分和App部分。
如果想要改变某个业务的逻辑,只需要更改业务部分。
如果想要改变整体的风格,改变部分控件的样式,只需要修改通用UI组件。
如果想要底层某个通信协议需要更改,也只需要修改通用服务组件即可。

通信

不过就如前文提到的,分层越多,组件之间的通信、交互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设计的不好,不仅是修复Bug的时候追溯源头困难,本身开发效率也会十分低下。
我尝试过以下三种通信方案。

  • 各个组件通过Block或者Protocol来与高层组件进行交互。
    此方案需要大量代码来制定不同场景需要的不同规则。

  • 各个组件通过Notification的方式来与高层组件进行交互。
    此方案维护Notification表上会花费较多时间,并且Notification没有编译器检测。

  • 将部分接口下沉到下层,通信全部通过调用下层接口,实际实现通过上层组件的Category来替换。
    此方案需要的代码较少,但是容易发生一些Category相互替换导致的Bug。

每个方案都各有利弊,实际开发还是需要权衡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总结

iOS组件化可以拿出来深挖的东西太多了,限于篇幅的局限,本文仅作抛砖引玉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iOS组件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