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退休老工人哈罗德,因为一封老友的信,毅然踏上了艰险的朝圣之旅,历时87天,独行627英里,最终,他凭着坚定的信念走到了目的地,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这个退休老人身上,我们会看到有些坚持和信念,也许有些荒谬,但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本文的作者蕾秋·乔伊斯,是英国资深剧作家,《星期日泰晤士报》专栏作者。曾在2007年获最佳广播剧奖,还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国家剧院担任主要角色。
在20年的舞台剧和电视职业生涯之后,乔伊斯转向写作,2012年出版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该书入围 2012年布克文学奖及英联邦书奖,目前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2014年,《一个人的朝圣》的相伴之作《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问世,继续掀起阅读热潮。
01、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产生多大影响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哈罗德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英雄,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从小父母不想要他;后来,儿子自杀,妻子怨恨他。儿子、父亲、丈夫,哪一个角色他都没有做好。
哈罗德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对父母来说,哈罗德是一个多余的人,没有人想要他。所以,可怜的哈罗德早早地学会了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
他十六岁生日那天,哈罗德开始独自闯天下,直到遇到莫琳,他结束了一个人的生活,有了一个家,有了妻子,后来,还有了可爱的儿子。
表面上看,哈罗德结束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找到工作、娶妻生子、赡养家庭、深爱他们,但是,早年的影响其实一直跟着他,走进了他们的房子,藏身在地毯下、窗帘后、墙纸内,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一个新的家庭。
儿子六岁的时候曾差一点丧生深海,哈罗德没冲进海里救儿子,却首先在海边解鞋带。哈罗德只是害怕自己用尽办法,依然不能改变事情的结局。他因为畏惧,所以拖延。
从哈罗德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被爱过,很难知道怎样去爱一个人,只有本能地学着自己的父母,哪怕他知道那种方法不对,他也会像中了魔咒一样重复父母的方式。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没有选择投胎到哪个家庭的权利,我们被动的进入一个运行多年的家庭系统中,然后被迫适应这个家庭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的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被深深的烙上原生家庭的烙印。
可是,归罪自己的原生家庭是没用的,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学习修行自己,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原生家庭,只有这样,才能斩断旧的家庭模式,避免孩子承载着你的伤害,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伤害。
02、与生活和解,才能获得美好的人生。
哈罗德和莫琳本来是一对非常相爱的恋人,一对幸福的夫妻。可是由于儿子的自杀,一切都分崩离析了,莫琳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哈罗德身上,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
其实,人常常是这样,相爱时,对方的缺点在眼里都是美的,可是,随着爱情的消逝,那些缺点一点点露出丑陋的样子,变得面目狰狞,曾经的洒脱不羁变成了不负责任,曾经的细心周到变成了一种束缚。让人觉得悔不当初。究其根源,不是那个人变了,而是相爱的心愈行愈远。
对儿子的死,哈罗德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她也负有同样责任。可是,这么多年,她总是在怪哈罗德,用冷漠折磨他,也折磨自己。想到这些,莫琳懊悔万分。何况,儿子已经死了,她和哈罗德冷战,除了让彼此痛苦,还能怎么样呢?
莫琳越想越后悔,越思念哈罗德,她再也忍不下去了,她开着车,找到了哈罗德。她向哈罗德道歉,希望他原谅自己。甚至,后来,在哈罗德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莫琳鼓励他走完了最后一段旅程。
这段旅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哈罗德敞开了自己伤痕累累的心,勇敢地面对了过去的自己;而莫琳更是放下成见,重新接纳了哈罗德。这段旅程,改变了哈罗德和莫琳的人生轨迹,让他们冰释前嫌,恩爱如初。
《一个人的朝圣》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接纳,与生活和解,才能获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