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罪顶多判三年”,苏联女兵荒唐辩词中透着一点无奈

1976年,苏联法庭迎来了一名特殊的犯人,她叫安东尼娜·马卡洛娃。马卡洛娃在历史中根本算不上啥大人物,手中也没有多少权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被指控在二战数年时间里屠杀了1500多名同胞。马卡洛娃对此并不太在意,她不以为然地认为,自己不过是为了活命;当真要较真,自己的“罪行”顶多也就判三年。

图片发自App

马卡洛娃的言论在当时苏联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她的无知与麻木令苏联人民感到愤怒。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马卡洛娃的遭遇中也透着极大的无奈。

众所周知,苏联在二战中蒙受了巨大损失。整个二战,苏军被俘人数多达500万人,尤其是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兵败如山倒。根据经历过那段时期的苏军官兵回忆说,当时同一个部队会在一天之中收到很多指令,其中有些指令甚至都是相矛盾的。由于苏军军纪很严,军官擅自调动部队很有可能会被推上军事法庭,因此,不少部队的指挥官干脆选择按兵不动。德军将战线推得很快,数以十万计的苏军部队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跑到战线后方。根据规定,他们大多都被定义成了“逃兵”。

图片发自App

在初期大溃败的背景下,苏联高层集中了一切可以征召的力量来保卫国家。二战时的苏军拥有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女兵部队,这些爱国女性为卫国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客观地讲,在特定的情况下,她们单薄的身躯并不能对战局起到立竿见影的影响。

1941年9月底,马卡洛娃跟随部队参加了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苏军在此役中投入兵力多达百万,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陷入溃败,最终,超过60万官兵沦为俘虏。值得一提的是,德军对苏联人的态度非常不友好,尤其是在臭名昭著的“最终解决方案”出台后,纳粹刽子手更是堂而皇之地屠杀苏军战俘。以该方案的重要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为例,明斯克战役后,此人将大批苏军战俘押至城外的战壕中,换着花样枪毙,仅仅是为了测试哪种处决方式“效率”更高。

图片发自App

在一场惨烈的战斗过后,马卡洛娃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她侥幸地逃过一劫,战友们大多殉国,或是成了阶下囚。如果马卡洛娃敢于克服困难回到友军部队中,在需要英雄的时代,她一定会被苏联高层包装成伟大的人民英雄。然而,马卡洛娃却认为自己别无选择——为了活下来,她选择了自暴自弃,走进了德国人的控制区。

脱去苏军制服的马卡洛娃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她借助美貌勾搭上一名纳粹军官。她借助这个盖世太保小头目混到了一份“警察”的活儿,表面上,马卡洛娃的职责是帮助德军维护秩序,实际上,她的工作恐怖得令人发指:马卡洛娃需要对自己的同胞下手,帮助德国人杀掉那些不太安分的苏军战俘和平民。起初,马卡洛娃还存有一点良知,每当杀过人,她都会跑到酒吧里喝到不省人事。然而,随着“业务”越来越熟练,她不但渐渐没了心理压力,反而开始享受起这份工作。

图片发自App

根据苏军后来对马卡洛娃的指控来看,没有过太久,马卡洛娃就不再为此感到愧疚。她甚至经常从被自己亲手处决的尸体上剥下好看的衣服和首饰,并用这些衣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马卡洛娃开始出入更高层次的社交场合,整天同德军军官混在一起,她觉得自己俨然成了一名“上流社会”的社交名媛;实际上,德国人并不怎么正眼看这名苏联女人,只是把她当成一个好看的玩物寻欢而已。马卡洛娃就在这样的状态下自我麻痹,渐渐迷失。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苏军终于艰难地扭转了战场的颓势。在最高领袖斯大林一句“血债要用血来偿还”的引导下,苏军发起了一轮轮气势如虹的反扑。苏军每夺回一座城市,就要展开严肃的“清理”,除了德军之外,那些背叛祖国的叛徒也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其中有不少女兵像马卡洛娃一样,最初是光荣的苏军战士,却在深陷囵圄时背叛了祖国,她们被活活吊死在公众面前,或是被草草地枪决。然而,当苏军攻至马卡洛娃所在地区时,她恰巧因外出看病而逃过一劫。马卡洛娃从此下落不明。

图片发自App

苏军并没打算放过这个“叛徒”,然而马卡洛娃的名字在苏联实在太过普通,完全重名的有千人之多。在随后的20余年里,马卡洛娃一直逍遥法外。直到1976年,直到1976年,一名地方官员偶然发现自己辖区内有个名叫安东尼娜·金斯伯格的妇女身份存在疑问,经过调查后人们才发现,此人便是当年叛逃的女魔头。此时,马卡洛娃已经与一名退伍军人成家,还育有两个女儿。即便如此,苏联方面丝毫没有手软,他们立即将马卡洛娃逮捕,并将她推上法庭。

据苏联方面统计,至少有1500名苏军战俘和无辜平民惨死于马卡洛娃之手,她被全国人民唾骂。然而,她本人却对此嗤之以鼻,甚至大大咧咧地强调自己曾加入过苏军,已经尽过了保卫祖国的义务,后来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她为了活下来罢了。马卡洛娃觉得自己不该遭到这样的谴责,她也声称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到内疚。绝大多数被她亲手杀害的同胞死前绝望而愤怒的表情依旧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中,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马卡洛娃说,如果非要给自己定个罪,“这点儿罪行顶多判3年”。马卡洛娃的言论令人哗然,最终,她被毫无疑问地处以极刑。

图片发自App

苏军高层在二战中出台的一纸“227号命令”颇为诟病,它让不少官兵莫名其妙地成了逃兵,他们的家人也遭到牵连。这样一道命令甚至逼得曾经的“爱国将领”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公然造反。

马卡洛娃的行为和言辞令人气愤,这背后似乎透着许多无奈。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什么,然而,一个人的英勇与坚强虽看似渺小,这并不妨碍其伟大。二战结束后,超过百万有叛逃行为的官兵接受审判,不少叛将的审判和处决过程被全国直播,而士兵则大多被投入北极圈以内自生自灭,他们最终为自己一时的不坚定买了单。

—The End—

文末相遇,感谢阅读!

【文字剧社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码子不易,关注一下呗!】

【文字人不容易,给颗小糖果呗!】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点罪顶多判三年”,苏联女兵荒唐辩词中透着一点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