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

AI独角兽第四范式终于敲钟了。

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6682.HK,下称“第四范式”)于9月28日正式挂牌港交所,发行价为55.60港元/股,IPO首日报收58.50港元/股。

上市后6个交易日,截至10月6日港股收盘,第四范式报收54.00港元/股,对应市值250.6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233.64亿元);与IPO首日相比,其市值蒸发20.88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18.64亿元)。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1张图片

「不二研究」据第四范式招股书及财报发现: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累计亏损46.83亿元。目前,第四范式主要面临持续亏损、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在「不二研究」看来,作为决策类AI独角兽,第四范式需要保持一定强度的研发投入,但过高的研发投入暂时未“兑换”成同等比例的营收;在AI大模型与生成式AI的新浪潮下,其需要持续投入,短期内难觅盈利曙光。

第四范式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专注于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软件。

「不二研究」据其半年报发现: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营收14.68亿元,同比增加38.7%;同期,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76亿元,同比减少13.9%。

今年上半年,第四范式先知平台及产品收入为7.56亿元,当期营收占比为48.4%。

同期,第四范式的研发投入6.61亿元,当期营收占比为45.0%。

自ChatGPT问世,无数国内科技公司争相模仿,第四范式在4月发布了AI大模型产品“式说3.0”,偏向于B端,并提出AIGS战略(AI-Generated Software),即以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2张图片

▲图源:freepik

此前4月的一篇旧文中(《四年巨亏49亿,第四范式四闯IPO》),我们聚焦于坐拥五大银行背书的第四范式四闯IPO,在AI行业共同的亏损难题之外,第四范式仍面临BAT等综合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与挤压。

时至今日,AI迎来新一轮浪潮,AI大模型与生成式AI能够带来新的行业想象力。第四范式一方面暂无能力逃脱“AI亏损魔咒”,一方面必须持续加码AI大模型。

AI大模型与生成式AI,既是新浪潮也是新挑战;在第四范式流血上市之后,它能否借AI大模型突破亏损“魔咒”?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4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深陷亏损的AI独角兽第四范式四闯IPO!

此前,第四范式分别在2021年8月、2022年2月、2022年9月递交招股书,但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其IPO申请状态转为“失效”。

在前三次冲击上市无果后,第四范式于4月24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直到9月7日,其正式通过聆讯。

在「不二研究」看来,聚焦于决策类AI的垂直细分赛道,在AI行业共同的亏损难题之外,第四范式面临BAT等综合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与挤压。

打破AI亏损魔咒不易,打败互联网巨头更难!IPO只是一个新开始,在互联网巨头的挤压下,第四范式如何盈利“起势”呢?

三年半累亏46亿,盈利能力待考

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是一位年仅39岁的天才科学家,曾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阴差阳错选择了AI技术方向,结识了AI领域的顶尖华人学者——计算机系教授、华人界首位国际AI协会院士杨强。

学有所成的戴文渊,没有选择深耕学术界,持续登顶学术高峰,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于2015年创立了第四范式。

起初,第四范式试图做高效的工具级产品,但最终因客户需求分散,不了了之。

随后,团队便进行了思路的转变,2016年7月开发了一个能够让非专业人士使用的机器学习平台——先知。用戴文渊的话说,就是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小白,通过运用此数据架构平台,大概经历2周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个AI专家。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3张图片

▲图源:《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电影海报

在AI行业,第四范式聚焦于决策类AI垂直赛道。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2月,其获得腾讯等战略投资,融资金额超十亿美元;由此,第四范式估值近30亿美元,被视作决策类AI独角兽。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2021年6月,第四范式已累计完成11轮融资,投资股东可谓明星阵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此外,还有红杉中国、创新工场等。

但即便在明星光环之下,第四范式依然“增收不增利”、难逃AI亏损“魔咒”。

据招股书及半年报显示,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营收分别为9.42亿元、20.18亿元、30.83亿元及14.68亿元;同期的毛利分别为4.30亿元、9.53亿元、14.87亿元及7.05亿元。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4张图片

2020-2023年上半年,分别产生亏损净额7.50亿元、18.02亿元、16.53亿元及4.78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46.83亿元。

同期,第四范式经营亏损净额分别为5.60亿元、11.73亿元、10.26亿元及2.53亿元;经调整后的经营亏损净额分别为3.86亿元、5.69亿元、5.48亿元及1.76亿元。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5张图片

「不二研究」认为,尽管决策类AI被资本市场看好,第四范式坐拥五大行背书,却依旧不能回避亏损流血的现状。

研发投入近6成,"先知"难回血

伴随营收增长,亏损也持续,为何第四范式难逃“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在「不二研究」看来,销售及营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或在侵蚀第四范式的利润;2020-2022年,三者相加远高出同期营业收入。

在2020-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48亿元、4.55亿元、4.12亿元及1.73亿元;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2.46亿元、5.42亿元、5.28亿元及1.78亿元。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6张图片

在研发费用投入上,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研发费用分别为5.66亿元、12.49亿元、16.50亿元及6.61亿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7.3%、55.3%、53.5%及45.0%。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7张图片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是第四范式的“必修课”,但研发投入具有不确定性,如何落地为商业成果依然待考。

第四范式在招股书中坦承,预计研发费用将持续增加(以绝对金额计);且研发成果商业化时可能会面临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在研发方面投入的大量开支未必会产生相应效益。

此外,2021年第四范式并购了广州健新、上海伊飒海,及增资理想科技,总金额高达3.98亿元。

「不二研究」发现,目前,第四范式的营收来源分为先知平台及产品、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两大块。

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先知平台及产品收入分别为6.19亿元、10.15亿元、14.92亿元及7.56亿元,占总收入的65.7%、50.3%、48.4%及51.5%;同期,其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的营收为3.23亿元、10.04亿元、15.91亿元及7.12亿元,占总收入的34.3%、49.7%、51.6%及48.5%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8张图片

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分別服务47名、75名、104名、92名标杆用户;其中2020-2022年标杆用户收入分別贡献总收入的60%、51%、60%,三年内,标杆用户的营收占比过半。

招股书中,第四范式将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定义为标杆客户。来自每个标杆用户的平均收入,由2020年的1230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370万元,并于2022年进一步增加至1790万元。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9张图片

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来自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的收入逐渐占据C位。其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主要的业务是与第三方定制的AI硬件(服务器) 、定制开发服务。

定制化服务的弊端一一反映在第四范式招股书中。首先,定制化服务成本更高,招股书显示,去年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毛利率为43.4%,而先知平台及产品毛利率53.4%,相差十个百分点。

其次,定制化服务有客户不稳定、回款压力大的隐患。

据招股书显示,第四范式前五大客户,几乎每年都会有一家更换,稳定不变的大客户仅一家。

随之而来的还有应收款项过高的风险。据招股书及半年报显示,2020-2023年上半年,第四范式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2.63亿元,7.78亿元,14.93亿元及14.36亿元,应收款项高企的风险亦影响着第四范式的运营能力。

「不二研究」认为,决策类AI仍处于早期阶段,尽管先知平台带来一定收入,但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其需要保持一定强度的研发投入;且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仍对第四范式造成困扰;短期内,第四范式难觅盈利曙光。

AI大模型,新机遇or新挑战?

根据灼识谘询报告,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支出达到2255亿元,预计于2027年将增长至69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1%。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10张图片

按照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大致分为四大类別:决策类人工智能、视觉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

不同于大众熟知的“AI四小龙”,第四范式选择了更垂直细分的决策类AI,其典型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智慧营销、风险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优化。

灼识谘询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的支出规达到532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21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7%;高于视觉类、语音类和机器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期,后三者分别为21.9%、25.2%和22.3%。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11张图片

决策类AI垂直细分市场虽是增长蓝海,但潜力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据灼识谘询报告,若以2022年收入计,第四范式以22.6%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决策类AI提供商;但其面临综合型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第四范式曾在招股书中坦承:在已涉足的各行业垂直领域,与公司同台竞技的参与者,有若干领先技术公司、非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等。

「不二研究」发现,以BAT等互联网传统巨头及华为等为代表,综合性科技公司在此前也争相入局决策类AI赛道。

尽管第四范式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但相较于互联网巨头,其在知名度、覆盖率、用户群、资金储备等并不具备优势。加之迟迟未见盈利曙光,当众多巨头携大势倾轧下,第四范式在决策类AI垂直领域的话语权岌岌可危。

第四范式也在招股书中坦言,竞争加剧或会使销售额下降、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及市场份额流失。

此外,人工智能方案并非不可替代,除互联网巨头之外,金融、电商等细分行业也有其它AI创业公司虎视眈眈。

在招股书中,第四范式特别提及《数据安全法》潜在影响。其强调目前已采取多项措施以确保法律合规;然而,有关隐私及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通常复杂且不断变化,存在不确定因素。

在「不二研究」看来,中国AI正处于发展早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扯到行业神经;决策类AI垂直赛道虽然蓝海广阔,但其所面临的行业竞争尤胜其它AI领域。

六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港元,第四范式难逃AI大模型“魔咒”_第12张图片

▲图源:pinterest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大语言模型成为行业热点,和商汤一样,第四范式也想抓住大模型的“风口”。今年4月,第四范式也发布大模型产品“式说3.0”,偏向于B端领域。

“式说3.0”展示出来的是生成式AI的能力,但第四范式作为一家决策类AI企业,涉足生成式AI所需要付出的人力财力以及战略协调性,一度受到市场质疑。

不过,在“式说3.0”发布之初,戴文渊对其未来的构想在于,AIGS(AI-Generated Software)战略,即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在其大模型产品“式说3.0”的发布会现场,戴文渊表示,AIGS将是一个10万亿量级的市场。

戴文渊解释称,鉴于B端软件在交互体验和产品开发上的复杂性,恰恰为生成式AI留下足够大的重构和改造空间。

不过,大模型及AIGS战略的成果还未能体现在财务数据中,对于第四范式而言,AI大模型及AIGS战略是商业化新机遇,还是难以落地的新故事?只能待时间来检验。

AI大模型难解困局

继“AI四小龙”之后,第四范式也堪称AI行业的一匹黑马:坐拥五大行+明星机构的投资背书、决策类AI独角兽光环……

目前,在「不二研究」看来,第四范式同样面临难逃AI亏损“魔咒”、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

当AI迎来新一轮浪潮,AI大模型与生成式AI能够带来新的行业想象力。「不二研究」认为,第四范式一方面暂无能力逃脱“AI亏损魔咒”,一方面必须持续加码AI大模型。

尽管有了AI大模型与生成式AI的新故事,但第四范式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在「不二研究」看来,虽然顺利开启IPO大门,但第四范式能否借AI大模型突破亏损“魔咒”,还需时间验证。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第四范式赴港IPO文件解读:主攻决策类AI,上半年营收超7.8亿元》,智东西

2.《AI独角兽第四范式冲刺港股,坐拥五大行投资却亏30亿该咋看?》,江瀚视野观察

3.《第四范式挂牌倒计时,AI商业化难题已解? 》,DoNews

4.《第四范式上市:定制服务增收不增利,大模型能否解困局?|氪金 · 大事件 》,36氪财经

作者 | 艺馨 秀一

排版 | Cathy

监制 | Yoda

出品 | 不二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