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玄奘之路》

      这几天,看了12集的纪录片《玄奘之路》,对这位大唐高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公元602年,玄奘出生于河南偃师县陈家河村。六岁时,家道中落,十岁踏入佛门,十三岁正式剃度。

        因为感到佛门各派说法不一,各种法经也用许多不同之处,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他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公元627年,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他混入饥民中出城。

        从长安出发,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路上差不多四年时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他曾被边关将士关押,也曾在茫茫大漠中断水迷路;遭遇过强盗,不仅被劫去所有财务,还差一点性命不保;在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时,他在漫天大雪中染上疾病,几乎无法前行。每一步,都在动摇着他前行的决心和意志。

        但与此同时,他也得到许多善意的帮助,帮助他渡过重重难关。比如高昌王,与玄奘结拜为兄弟,不仅派兵出钱资助他西行,还写书信给沿途各国,希望玄奘能够顺利通关。

        途中经历的许多突发事件,玄奘都记录下来,这些资料对于以后人们研究历史极为重要。     

        公元631年,玄奘最终到达印度,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跟随戒贤法师,学习佛法。

        谦逊好学的态度和天生聪慧的悟性,使得玄奘的佛学知识日渐进步。经过五年潜心学习,他在印度声名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僧。

        之后,他又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戒贤法师让他留在那烂陀寺庙主讲佛法,很受当地民众尊敬,他还曾在多次重要的辩法中获胜,享誉印度各地。

        公元641年,玄奘已离开大唐14年了,他深深怀念祖国,因此,谢绝了印度国王的苦苦挽留,决定启程回长安。

      返程路上,虽有印度国王派来的随从同行,依然充满艰辛。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归国后,玄奘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之后,玄奘亲自设计并督建大雁塔,存放佛经和舍利。

      如果说西行取经是玄奘的一大贡献,那么,译经事业,是他的又一壮举。

      从公元645年开始,十九年间,玄奘主要从事译经事业。他和弟子们每天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忙碌着,他们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75部1335卷。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除此之外,他遵唐王之命,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公元664年,正月初九,玄奘不行跌倒,重病卧床,2月5日,安详离世。4月14日下葬。下葬之日,从皇室到百姓,从佛门到俗世,长安附近五百里内送葬者,达一百多万人。

      根据他的遗愿,遗体被安葬在长安东边的白鹿原。据说,唐高宗在皇宫的最高处,因望见玄奘的坟墓而经常伤心,五年后,下诏迁葬长安南面的樊川。

      在玄奘塔的两侧,埋葬着他的两大弟子,窥基(西域于阗国王室的后裔) 和圆测(朝鲜半岛新罗国王的孙子),他们是玄奘衣钵的传人。( 玄奘弟子有几千人,著名的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靖迈、慧立、玄悰、神昉等。)

      玄奘一生,十岁踏入佛门,13岁正式剃度,为求佛法而西行,他历经五万里,行程110个国家。孜孜不倦学法回国后,十九年呕心沥血,翻译出佛经75部,1335卷……

以下内容摘自纪录片《玄奘之路》: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不仅翻译大量经书,而且创立了法相宗。玄奘圆寂后,法相宗由两大弟子发扬光大。今天,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法相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流派……

      但他的影响,远远超过宗教方面。他以坚定的意志和独一无二的智慧,征服了丝绸之路。在印度学习佛法(五年),并在那里成为佛学大师。没有他的著作,印度人几乎无法重建自己的古代历史。

        2007年,在中印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印度那烂陀,修建了玄奘纪念堂,成为亚洲两个大国之间友好的化身。

      玄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

            2022.9.8

      (根据纪录片《玄奘之路》视频内容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纪录片《玄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