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而治之可称为分治法,即逐个击破,分而治之,含义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来解决,一直分下去直到每个子问题都可以简单地求解出来,最后合并所有的解,从而得到复杂问题的解。该方法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场景有查找算法(二分查找
)、排序算法(快速排序
、归并排序
)等等。
一个问题可以采用分治法的特征有以下:
①问题可分解为很多小规模的相同子问题;【前提】
②分解后的子问题后可以很容易地解决;
③各个子问题是相互独立的;【效率】
④分解的子问题的解最后可以合并。【关键】
规模上较小
、内容上相互独立
、性质上与原问题相同
的子问题;治理,是对各个子问题直接求解,若仍不容易解决,则再进行进一步分解后再求解,由于性质相同,所以求解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问题是相同的;治理中包含合并,是将得到的各个子问题的解进行合并,从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左半部分分解和治理
】,若大于中间元素则沿序列右半部分继续缩小范围进行查找【右半部分分解和治理
】,一直缩小直到查找到该元素为止,此时查找成功,否则,查找失败。其基本步骤如下:
(1)通过一个一维数组s[n]来存放具有n个元素的有序顺序表,设查找元素为x;
(2)初始化查找范围,令变量low=0,high=n-1,分别指向数组的头和尾;
(3)取中间元素,即变量mid=⌊(low+high)/2⌋(向下取整,取比它小的最大整数);
(4)将指定查找的元素x与中间元素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查找的元素即为mid指向的位置;若不相等,根据大小关系,选择中间元素的另一边元素继续进行比较:
①若查找关键字小于中间元素,左半部分分解和治理,low不变,high=mid-1;
②若查找关键字大于中间元素,右半部分分解和治理,high不变,low=mid+1。
(5)重复以上(3)、(4)步骤,直到查找成功或查找范围超出(low>high)为止结束算法。
通过二分查找算法在有序序列{-7,-2,0,1,3,4,5,9}中查找元素6。
假定该有序序列存放在一个一维数组s[8]中,长度为8,如下:
下标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元素 | -7 | -2 | 0 | 1 | 3 | 4 | 5 | 9 |
首先,令low=0,high=7,即mid=⌊(low+high)/2⌋=⌊7/2⌋=⌊3.5⌋=3,将序列一分为二:
由于x=6大于mid=3的元素1,即6>1,此时向右半部分分解和治理,即x可能位于序列s[mid+1,high]范围内,即s[4,7]中。此时high=7不变,low=mid+1=4,mid=⌊(low+high)/2⌋=⌊11/2⌋=⌊5.5⌋=5,将序列一分为二:
由于x=6大于mid=5的元素4,即6>4,继续向右半部分分解和治理,即x可能位于序列s[mid+1,high]范围内,即s[6,7]中。此时high=7不变,low=mid+1=6,mid=⌊(low+high)/2⌋=⌊13/2⌋=⌊6.5⌋=6,将序列一分为二:
由于x=6大于mid=6的元素5,即6>5,继续向右半部分分解和治理:
此时仍未找到要查找的元素,所以查找失败,序列中无该元素。
时间复杂度
为O(log2n)。也可以通过在折半判定树求出时间复杂度,由于比较次数最多不会超过树的高度h=⌈log2(n+1)⌉,即折半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2n)。
在之前的文章,数据结构学习笔记—— 排序算法总结【ヾ(≧▽≦*)o所有的排序算法考点看这一篇你就懂啦!!!】,我们分析过:
改进型
的排序算法,其平均时间复杂度
均为O(nlog2n),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都采用分治
的思想,而堆排序是通过使用堆
这种数据结构。排序算法 | 平均时间复杂度 | 最好时间复杂度 | 最坏时间复杂度 |
---|---|---|---|
快速排序 | O(nlog2n) | O(nlog2n) | O(n2) |
堆排序 | O(nlog2n) | O(nlog2n) | O(nlog2n) |
归并排序 | O(nlog2n) | O(nlog2n) | O(nlog2n) |
快速排序基于分治
,通过多次划分
操作来实现排序思想。每一趟排序中选取一个关键字作为枢轴,枢轴将待排序的序列分为两个子序列,比枢轴小的元素移到其前,比枢轴大的元素移到其后,这是一趟快速排序,然后分别对两个部分按照枢轴划分规则继续进行排序,直至每个区域只有一个元素为止,最后达到整个序列有序。快速排序的代码中有递归
的应用,其递归的进行需要栈来辅助,代码如下:
/*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int r[],int low,int high) {
int temp,i=low,j=high;
temp=r[i]; //将其设为枢轴,对序列进行划分
while(i<j) {
while(i<j&&r[j]>=temp) //从右往左寻找,找到小于temp的元素
j--;
r[i]=r[j]; //放在枢轴temp的左边
while(i<j&&r[i]<=temp) //从左往右寻找,找到大于temp的元素
i++;
r[j]=r[i]; //放在枢轴temp的右边
}
r[i]=temp; //一趟快速排序结束,枢轴temp被放到其最终位置
if(low<i-1)
QuickSort(r,low,i-1); //递归,对枢轴temp的左边区域进行快速排序
if(i+1<high)
QuickSort(r,i+1,high); //递归,对枢轴temp的右边区域进行快速排序
}
其基本步骤如下:
(1)分解
,首先选择一个枢轴元素temp,枢轴元素的位置大小为low ≤ temp ≤ high,以该元素划分为两个子序列;
由于快速排序每趟只确定枢轴元素的最终位置,所以第n趟快速排序完成时,会有n个以上的元素处于其最终结果位置上,即它们两边的元素分别比它大或小。
(2)治理
,对子序列进行治理,然后使两个子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小于等于和大于等于枢轴元素,即[low,temp-1] ≤ temp和[temp+1,high] ≥ temp:
①求解子问题,对枢轴元素两边的子序列[low,temp-1](枢轴temp的左边区域)、[temp+1,high](枢轴temp的右边区域)分别递归调用快速排序函数QuickSort(r,low,i-1)、QuickSort(r,i+1,high)继续进行快速排序;
②合并子问题,当两个子序列都有序时,由于是基于枢轴元素排序的,所以整体序列也呈有序。
设一组初始记录关键字序列{5,8,6,3,2},以第一个记录关键字5为基准进行一趟从大到小快速排序。
以第一个元素5为枢轴,原位置空出,i和j指向序列的头、尾元素,开始进行第一趟快速排序:
整个过程保证i指针左边是比枢轴元素小的元素,j指针右边是比枢轴元素大的元素(j指针找小于,i指针找大于)。首先对于j,从右往左一直寻找,找到小于枢轴元素的元素,若找到则j停下,由于元素2大于枢轴元素5,此时j的值与i的值交换:
然后对于i,从左往右一直寻找,找到大于枢轴元素的元素,若找到则i停下,由于元素2小于则继续向右,到元素8停下,8>5:
j继续移动,由于元素8大于则继续向左,到元素3停下,3<5,此时j与i交换:
…………重复步骤:
j继续移动,此时i与j相遇,最终位置即是枢轴元素的位置:
故快速排序的结果为{2,3,5,6,8}。
可以从划分操作和原序列排列上进行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最坏时间复杂度
会达到O(n2);而初始序列越接近无序或基本上无序时(或划分取的枢轴元素为当前序列中值元素),为最好情况,当n=1时为T(n)=O(1),而n>1时,递归函数为T(n)=2T(n/2)+O(n)=O(nlog2n),即最好时间复杂度
为O(nlog2n);当平均情况下,其平均时间复杂度
也为O(nlog2n)。排序算法 | 平均时间复杂度 | 最好时间复杂度 | 最坏时间复杂度 |
---|---|---|---|
快速排序 | O(nlog2n) | O(nlog2n) | O(n2) |
栈
来进行递归,其空间复杂度与递归层数(栈的深度)有关,最坏情况下二叉树为最大高度,为n层,即最大递归深度,所需要的栈的空间为n,即最坏空间复杂度
为O(n);而最好情况下为二叉树的最小高度⌊最好空间复杂度
为O(log2n);平均情况下,所需要的栈的空间为log2n,即平均空间复杂度
为O(log2n)。归并排序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它也采用的是分治
思想,例如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另外,对于N个元素进行k路归并排序,其排序的趟数m满足km=N,即m=⌈logkN⌉(⌈⌉表示向上取整,取比自己大的最小整数)。
归并排序也是一个递归
的过程,分别对划分后的左右子序列进行处理,Merge()函数中借助到了一个辅助数组r1,首先将划分的子序列放在该数组相邻位置,每次从该数组的两段子序列中取出元素进行比较,较小者放回原本的数组r[]中,代码如下,:
/*归并*/
void Merge(int r[],int low,int mid,int high) {
int *r1=(int *)malloc((high-low+1)*sizeof(int)); //辅助数组r1
for(int k=low; k<=high; k++)
r1[k]=r[k]; //将r中的所有元素复制到r1中
for(i=low,j=mid+1,k=i; i<mid&&j<=high; k++) {//low指向为第一个有序表的第一个元素,j指向第二个有序表的第一个元素
if(r1[i]<=r1[j]) //比较r1的左右两段中的元素
r[k]=r1[i++]; //将较小值复制到r1中
else
r[k]=r[j++];
}
while(i<=mid)
r[k++]=r1[i++]; //若第一个表没有归并完的部分复制到尾部
while(i<=high)
r[k++]=r1[j++]; //若第二个表没有归并完的部分复制到尾部
}
/*归并排序*/
void MergeSort(int r[],int low,int high) {
if(low<high) {
int mid=(low+high)/2; //划分
MergeSort(r,low,mid); //对左有序子表递归
MergeSort(r,mid+1,high); //对右有序子表递归
Merge(r,low,mid,high); //归并
}
}
以二路归并排序为例,其基本步骤如下:
(1)分解
,将序列分为两个大致相同的子序列;
(2)治理
,对子序列进行治理:
①求解子问题,将两个子序列递归进行排序;
②合并子问题,将已经呈有序的两个子序列进行合并,从而整体序列也呈有序。
例如,对于序列{34,15,13,93,65,74,20,17},对其进行归并排序,基本过程如下:
将初始序列分为8个只含有1个元素的子序列:
第一趟归并,两两归并,形成若干个由两个元素组成的子序列:
第二趟归并,继续两两归并,形成两个由四个元素组成的子序列:
第三趟归并,继续两两归并,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序序列:
最终序列为{13、15、17、20、34、65、74、93}。
时间复杂度
为O(nlog2n)。排序算法 | 平均时间复杂度 | 最好时间复杂度 | 最坏时间复杂度 |
---|---|---|---|
归并排序 | O(nlog2n) | O(nlog2n) | O(nlog2n) |
空间复杂度
为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