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小钻
妹妹早上8点多在我们家的群里发了个红包,附文:祝舅舅节日快乐,越来越年轻!是的,妹妹的舅舅我的叔叔还很年轻,在我们眼里天生长了一副好颜值,当然他的兄弟我爹除了黑点瘦点头发少点,颜值也一样很高。
我叔叔是90年去的部队,当时也就14.5岁的年纪吧,不知道那时的他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猜,当时年少入伍能给家里减少一些负担吧,记得我爹说过,爷爷奶奶共生育四个孩子,我爹,大姑,小姑和我叔。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特殊时期,大多数人家都处在缺衣少食的囧境。每餐吃饭的时候爷爷和小姑吃白米饭,姑姑最小自然要受宠爱一些,奶奶带着其他的孩子吃红薯饭,可能现在的你我都不能理解,红薯是个又香又甜的食品,应该好吃啊!可是在我们上一辈的心里,红薯可能是他们这辈子都不想再吃的东西。
我是怎么开始敬佩我叔的呢?照理来说,去了部队回家就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当年叔叔离家时我尚在襁褓中,不可能知道他的事情,又何来敬佩之说。我对他的印象,模糊记得有一个大冬天,那应该是我5岁左右吧,至少那会我还未识字,由此推测的时间。我脑海里还有的画面就是当时叔叔带了相机回来,给家里人拍了许多照片,有的人还换上了他的军装,姑姑们年纪轻的时候穿军装可谓英姿飒爽极了。我和哥哥姐姐也一起在矿场前面的大坪里拍了一些现在看来很搞怪的照片,最高兴的莫过于奶奶了,从餐餐丰盛飘香的菜品中就能看出来,我第一次知道葡萄酒也是当时叔叔买回家的,酒用青花瓷装的,哈!你肯定不能想象用青花瓷装葡萄酒,可事实是啊!
数年后,爷爷的阁楼里我翻出了几个木箱子,有爷爷当村干部的工作笔记,一本厚厚的中药书和用草纸写的土方子,还有几本关于武术的书,擒拿和一些拳法招式之类的,有药书和武术书是我舅公的。听说舅公是开武馆的,我小时候去过几次奶奶的娘家,在隔壁县的小山村里,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模糊记得每次去了就是一家一家吃过去,那里条件不好,但对我们还算很热情。舅公和爷爷奶奶去世后就没怎么跟那边来往了,所以我完全不能知道奶奶那边还有什么亲人,我问过我姑姑,她也说不清,时代有时候就是会让一些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了,家里人都喜欢舅公,据说我爹和我叔还跟他学过功夫,爷爷的医术应该也是舅公教的吧,附近很多人的疑难杂症都是爷爷治好的。虽然他就像江湖朗中,但却对待病人很真诚,自己亲自去山里采草药,细心研磨或咀嚼之后给他们敷伤口。不要以为我说咀嚼觉得不干净,草药是多苦的东西啊,能为了毫不相关的人这样做已是善良至极,何况我爷爷经常不收钱,还借钱给条件不好的人,帮助过那么多人也是我最好的学习榜样。
我们家的人善良是一代一代以身作则传下来的,从我叔的家书就看得出来,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话,还没有手机,网络也不发达,叔叔远在千里之外的山西部队里,写信成了与家里唯一的连接方式。信是从前面说过的爷爷的木箱子,里面装了满满的信件,都是叔叔写的,从字迹看得出大概的时间段,因为叔叔很早就去参军了,读书自然不多。一开始寄回来的信,字看起来都是尽力写到工整的,可见他在参加训练的同时也没少下功夫练字。但有时你就不得不服有些人就是有这个天赋,比如:我爹,他肯定不是个好学之人,但是我从小就看他写一手好字;有时你又不得不服那些肯下功夫坚持练习的人,比如:我叔,他从一开始写得歪歪扭扭,到后面四五年后的工整有力,笔迹大气稳重,不得不说是一个超越;当然我这种属于既没有天份,后天也不勤学苦练的人,字丑就是活该。
我叔除了字写得好看,字里行间所表达的语气也是相当恭敬,对爷爷的敬重,对奶奶的问候关心,对家里每一个人的思念,还说自己在部队生活的情况,有训练的进步,立功的谦虚,领导的赞场,和生活的琐事。是的,中国的孩子都喜欢报喜不抱忧,做为军人,训练有多苦,环境有多恶劣,执行任务的时候有多危险,才不会告诉父母。叔叔去了部队13年,那么远的地方,交通又不方便,在此期间回来的次数寥寥无几,奶奶除了思念也别无他法,不识字,没有电话,就只能眼巴巴的空想。
我们都清楚,作为军人是光荣的,作为军人的家属更是无上的荣光。国家培养出来许多优秀的军人,他们保卫我们的国土,我们的财产,人身安全,在出现危险的时候,他们是第一个义不容辞的挺身而出的人。有人说军装真好看,我想说是因为穿军装的人好看,他们在部队接受体能和专业训练,也学习共产党的文化精神,他们始终将国放在第一位,才造就了军人身上特有的气质。我叔在部队十几年,始终如一当好这个国家军队里的一名战士,始终跟所有战士一样将自己看死是国家的人,即便已经退伍多年,心里最大的信仰,依然是中国。
真正有灵魂的军人是什么样子的,是入了伍,国为第一,为国家,为人民着想,帮助别人,遇见恶徒不退缩,发扬解放军的优良传统的人。他们热爱祖国,无论身在何处,永远以优秀军人的准则要求自己。虽然青春都留给了部队,但我们很骄傲,因为一个人变得优秀,是因为有优秀的人教出来的,优秀的人会影响更多的人变得优秀,这样中国才会越来越强大,中华民族的精神才会流芳百世。
就在前年我另外一个叔叔的儿子,我的堂弟也去部队了,婶婶他们到是一直对儿子又关心又有要求,必须刻苦训练,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小伙子虽然从小一直住在东莞,但是会说一口标准的栗山话,就是我老家的方言,反倒我这个在老家生活多年的人说不好自己那的话,我们家的长辈对女儿都会宽容一些,对儿子要求极严,我叔叔要求他的三个儿子都不能忘记家乡,要说家乡话。真的我很遗憾,我没有参军,我的心里又何尝没有参军的梦呢,我想知道当我穿上军装,站在国旗面前,庄重敬礼是什么感受,光这样想就已然让我的心肃然起敬了。
最后,向所有在役和退役的军人致敬,建军节91周年,感谢你们!在我们不曾留意的地方,放哨、站岗、巡逻、打战,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