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调自信的人遇见低调自励的人

有些人,骨子里的自信,样样长在嘴上;
有些人,尘埃里的耕耘,件件埋在心里。

那么,如果把这两类人关在同一个屋子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图片发自App

朋友L曾经的一个舍友就是前者,而她是后者。舍友小A从大一起就是一个活在自信里的人,从天南地北有缘相识相见于一个班级,再相遇于同一个宿舍,是一种缘分。

L对于小A的第一印象是果然,有野心。

大学的第一堂课,小A便和朋友L说,大学和高中不同,这是一个自荐的地方。上课时咱们要坐就坐第一排,这样才会让老师记住咱们。

她也没多说些什么,即使两个人个头并不小,朋友L对于在老师那儿留下印象也没太大的吸引力。但走进大学第一堂课的教室时,L还是被小A拉到了第一排。

后来,学校各社团开始了招新工作,L只执着于自己感兴趣想的部门——宣传中心的编辑部。她想在那学习技能,发展自身的爱好。

另一方面,小A则四处应聘,团委、社联、学生会……各种在她看来“高大上”的社团,当她面试结束后问了L应聘了哪些部门时,她说,编辑部?这干嘛的?这些我瞧都不带瞧的,我只对团委呀,社联呀,学生会呀这些提的上台面的社团感兴趣。

朋友L尴尬地笑了笑没接话,她感觉到了一种里带着讽刺的酸劲儿。

L对于小A的第二印象是自信得有点飘飘然。

后来,小A也确实凭着她的自信,通过了团委和社联两个部门的面试,正式成为了干事,L也不负自己所望,顺利进去编辑部。

各自部门接二连三的活动,两个人渐行渐远,不再是之前如胶似漆的关系。在宿舍里,小A和舍友们手舞足蹈地形容着社团里的趣事,L也会分享着部门的小伙伴在群里的乐闻。

原来,大学就是这般各自昂扬,各自飞翔。只是,L渐渐不再大声宣扬她部门的事情了,因为一日复一日的搬运属于自己的快乐到舍友的耳边,总会有让人厌烦的时候。

一个渐渐缩水不再复制自己的快乐四处粘贴;一个继续膨胀自身的所见所闻彰显自身魅力。

L对于小A的第三印象是我们似乎不是同一路人。

于是乎,两人渐行渐远,维持着舍友的关系,却摆脱了挚友的捆绑。

一条线上,小A争取着各种机会,参与着各项活动,也成了老师眼前的熟人;学长学姐面前的红人。她做到了,一直以来的自信,她兑现了。

另一条线上,朋友L坚持着她喜欢的写作,比起绚丽多彩的舞台,她更喜欢写文时的默默无声。她埋头了,一直以来的坚持,她从未放弃。

同一个屋子,两种不一样的人。有一天,班级通知一学年来有获奖证书的人交上复印件可以加分,小A不耐烦地拉开抽屉,一边找一边说“哎,证书太多,都不知道哪些是今年的,没办法,太优秀……”

说完又自己尴尬地笑了笑,随后,她掏出了两张奖状,又说了一句“诶,我今天只有两张证书?看来这一年我玩太多了,活动都少参加了……”

随后,朋友L拿出了四张她征文获奖的证书,小A一见,惊讶地问道:你什么时候获得的这些证书呀,都没听你说过。

朋友L笑笑地说了句,我说了,只是你没听见。

“什么时候?”

“我也没听到呀”

其他舍友吵吵闹闹。

L从容地回答:我说了,在我心里说的。

小A瞬间埋下了头不再说话……

无言不是不自信的代名词。不一定广而告之的荣誉才是肯定。让自信的人骄傲的偏偏不是她的高人一举,而让她真正受挫的是别人低调的牛逼。

我想,如果说把自信与低调的人关一件屋子里,关键是看什么样的人,如果是恰当自信的遇上无能低调的,是“大鱼吃小鱼”,自信者成功,低调者出局;如果是自信者飘飘然,低调者默默耕耘,那可能会是“小鱼征服大鱼”,自信者受挫收敛,低调者扬眉吐气。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你遇到过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自己和所有的你,是一个自信的低调人。不张扬,不自卑;拿得起社交盾牌,放得下情感寄托。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高调自信的人遇见低调自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