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list
变量classmates就是一个list。用len()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
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
当索引超出了范围时,Python会报一个IndexError错误,所以,要确保索引不要越界,记得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是len(classmates) - 1
如果要取最后一个元素,除了计算索引位置外,还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以此类推,可以获取倒数第2个、倒数第3个
当然,倒数第4个就越界了
classmates = ['Zane', 'L', 'Z']
len(classmates) # 3
classmates[0] # 'Zane'
classmates[-1] # 'Z'
classmates[-2] # 'L'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号为1的位置
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classmates.append('Tht')
classmates.insert(1, 'Cws')
classmates.pop()
classmates.pop(1)
classmates[1] = 'LJD'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
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
注意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若不加逗号则定义的不是tuple,是1这个数
classmates = ('Zane', 'L', 'Z')
t1 = (1, 2)
t2 = ()
t3 = (1)
t3 # 1
t4 = (1,)
t4 # (1,)
Python在显示只有1个元素的tuple时,也会加一个逗号,以免你误解成数学计算意义上的括号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可以用elif做更细致的判断
age = 21
if age >= 18:
print('your age is', age)
print('adult')
elif age >= 6:
print('your age is', age)
print('teenager')
else:
print('kid')
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和else
if判断条件还可以简写
if x:
print('True')
只要x是非零数值、非空字符串、非空list等,就判断为True,否则为False
input()返回的数据类型是str,str不能直接和整数比较,必须先把str转换成整数
Python提供了int()函数来完成这件事情
s = input("birth: ")
birth = int(s)
if birth < 2000:
print('00前')
else:
print('00后')
int()函数若发现一个字符串并不是合法的数字时就会报错,程序就退出
模式匹配
当我们用if … elif … elif … else …判断时,会写很长一串代码,可读性较差
如果要针对某个变量匹配若干种情况,可以使用match语句
score = 'B'
match score:
case 'A':
print('score is a')
case 'B':
print('score is b')
case 'C':
print('score is c')
case _:
print('score is ?')
使用match语句时,我们依次用case xxx匹配,并且可以在最后(且仅能在最后)加一个case _表示任意值
复杂匹配
match语句除了可以匹配简单的单个值外,还可以匹配多个值、匹配一定范围,并且把匹配后的值绑定到变量
age = 15
match age:
case x if x < 10:
print(f'< 10 years old: {x}')
case 10:
print('10 years old')
case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print('11~18 years old')
case 19:
print('19 years old.')
case _:
print('not sure.')
在上面这个示例中,第一个case x if x < 10表示当age < 10成立时匹配,且赋值给变量x
第二个case 10仅匹配单个值,第三个case 11|12|…|18能匹配多个值,用|分隔
可见,match语句的case匹配非常灵活
匹配列表
args = ['gcc', 'hello.c', 'world.c']
# args = ['clean']
# args = ['gcc']
match args:
case ['gcc']:
print('gcc: missing source file(s).')
case ['gcc', file1, *files]:
print('gcc compile: ' + file1 + ', ' + ', '.join(files))
case ['clean']:
print('clean')
case _:
print('invalid command.')
第一个case [‘gcc’]表示列表仅有’gcc’一个字符串,没有指定文件名,报错
第二个case [‘gcc’, file1, *files]表示列表第一个字符串是’gcc’,第二个字符串绑定到变量file1,后面的任意个字符串绑定到*files,它实际上表示至少指定一个文件
第三个case [‘clean’]表示列表仅有’clean’一个字符串
最后一个case _表示其他所有情况
Python的循环有两种,一种是for…in循环,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
names = ['Zane', 'L', 'Tht']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sum = 0
for x in [1, 2, 3, 4, 5, 6, 7]:
sum += x
print(sum)
所以for x in …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然后执行缩进块的语句
如果要计算1-100的整数之和,从1写到100有点困难,幸好Python提供一个range()函数,可以生成一个整数序列,再通过list()函数可以转换为list
sum = 0
for x in range(101):
sum += x
print(sum)
#####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n
n -= 2
print(sum)
在循环中,break语句可以提前退出循环
在循环过程中,也可以通过continue语句,跳过当前的这次循环,直接开始下一次循环
n = 0
while n < 100:
if n % 2 = 0:
continue
print(n)
n += 1
break语句可以在循环过程中直接退出循环,而continue语句可以提前结束本轮循环,并直接开始下一轮循环。这两个语句通常都必须配合if语句使用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
d = {'Zane': 19, 'L': 21, 'Tht':18}
d['Zane'] # 19
d['LJD'] = 20
d['LJD'] # 20
给定一个名字,比如’Michael’,dict在内部就可以直接计算出Michael对应的存放成绩的“页码”,也就是95这个数字存放的内存地址,直接取出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这种key-value存储方式,在放进去的时候,必须根据key算出value的存放位置,这样,取的时候才能根据key直接拿到value
由于一个key只能对应一个value,所以,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
如果key不存在,dict就会报错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注意:返回None的时候Python的交互环境不显示结果
'Zane' in d
False
d.get('Zane')
d.get('Zane', 666)
666
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请务必注意,dict内部存放的顺序和key放入的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和list比较,dict有以下几个特点:
所以,dict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的一种方法
dict可以用在需要高速查找的很多地方,在Python代码中几乎无处不在
正确使用dict非常重要,需要牢记的第一条就是dict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
这是因为dict根据key来计算value的存储位置,如果每次计算相同的key得出的结果不同,那dict内部就完全混乱了
这个通过key计算位置的算法称为哈希算法(Hash)
要保证hash的正确性,作为key的对象就不能变。在Python中,字符串、整数等都是不可变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为key。而list是可变的,就不能作为key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
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
s = set([1, 1, 2, 2, 3, 3])
s # {1, 2, 3}
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s1 = set([1, 2, 3])
s2 = set([2, 3, 4])
s1 & s2 # {2, 3}
s1 | s2 # {1, 2, 3, 4}
set和dict的唯一区别仅在于没有存储对应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样,所以,同样不可以放入可变对象
str是不变对象,而list是可变对象
a = ['c', 'b', 'a']
a.sort()
a # ['a', 'b', 'c']
a = 'abc'
a.replace('a', 'A')
'Abc'
a # 'abc'
要始终牢记的是,a是变量,而’abc’才是字符串对象
对于不变对象来说,调用对象自身的任意方法,也不会改变该对象自身的内容
相反,这些方法会创建新的对象并返回,这样,就保证了不可变对象本身永远是不可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