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很多音乐 APP,酷我、酷狗、QQ音乐、虾米、多米、网易云、豆瓣FM...据我的观察,受国内浮躁的商业环境影响,国内的音乐 APP 在产品形态、运营策略上都差不多,商业驱动较多,大多数都是强运营的现状。很少有把听歌体验当成第一要务来做的。或者说,很少把音乐 APP 当成一款偏工具属性的产品来打磨。打开每一家音乐 APP 都是满屏的运营感。尤其是版权争夺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各家几乎都在推大 IP,用运营手段来驱动流量变现。
直到用了 Spotify,我才知道原来听歌这件事可以如此简单纯净。
没有运营 Banner 的音乐 APP
明显区别于国内音乐 APP 的一点是,Spotify 没有运营活动的设计,这意味着 APP 里面没有一般 APP 标配的 Banner 元素。Banner 是做强运营的视觉体现,如果有好的音乐推荐,一个专辑封面就可以了,无需 Banner 那么大块的位置。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Spotify 确实挺纯粹的。从下面的主要界面截图可以看出,从 UI 上看,基本只有方形的歌单封面和列表,非常简单。界面的主体明显感觉到是歌曲本身,不同的 Tab 下面,有区别的只是内容本身,形式的变化非常少,不像国内的音乐 APP 大多有着多元化的载体。
不听歌的时候不占用音源
意思是你在听虾米音乐的时候,打开 Spotify,虾米的音乐不会停掉。相反,如果你在听 Spotify 的时候打开虾米,Spotify 的音乐就会停。这种不管有没有播放音乐都自动占用音源的做法几乎是所有音频类产品的标配。而 Spotify 没这样做。你不播歌,干嘛占用人家的音源?第一次用的时候发现这个,突然很感动,Spotify 真的是耿直 boy。
用越久越少看界面
关于音乐产品,我始终有个固执的看法,认为好音乐产品的终极形态应该是没有界面的。因为音乐是音频内容,是用耳朵而非眼睛消费。所以如果音乐推荐精准,用户应该是越来越不需要通过界面去查找内容的,或者通过锁屏界面的播放控件就可以操作。实际上就像我前面所说的,Spotify 的界面视觉负担是相对很轻的,几乎没有跟音乐无关的 UI 元素。
而 Spotify 的算法也的确非常准,随着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 Spotify 前台运行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这说明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打开一个歌单,一直听下去,很少通过界面去挑选内容,没有太多的停留。我想 Spotify 是很接近一个理想音乐产品的形态的,它让你尽可能地沉浸在音乐本身,而忘记产品具体的形态。
想起虾米前段时间的改版,界面依然非常 colorful,从专业角度来看,视觉负担很重,风格化非常严重,我觉得这不是音乐产品应有的设计。业内很多设计师直呼惊艳,我实在不明白界面做得那么吸睛,请问音乐作为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是不是会失焦?我也明白国内很多产品把界面做得很多彩是为了运营需求,这样可以营造热闹的氛围。但作为一个纯粹消费音乐的用户而言,只能说并不喜欢吧。
跨端的体验很好
Spotify 在 iOS 和 macOS 之间可谓无缝衔接。当你在 Mac 上播放时,手机上的 Spotify 会自动切换成跟 Mac 的一样,并且还可以用手机来控制 Mac 的播放,也不会用手机的音源播放,整个体验非常自然,无缝。
付费后没有一个广告
付费之后,Spotify 纯净得简直让人感动,一个广告都没有,真的是单纯的听歌。
曲库还算比较齐全
Spotify 歌单通常由官方以及合作伙伴提供,质量很高。虾米、网易云基本都是由用户产生歌单,质量参差不齐,筛选成本挺高的,乱糟糟的感觉。在 Spotify 基本一个类别下的歌单质量都挺高,点随机播放可以一直听下去。
我的账号是跟别人组队买的,一年 100 块人民币,挺划算的。因为我还是喜欢中文歌多点,所以选了港区。曲库算比较全,一般有些找不到的是因为版权签了独家,或者是整张专辑在其他平台首发,隔几个月才在全平台发布。整体上想听的歌都有,对比 Apple Music ,国内的几个竞品,曲库数量可以接受。
基于场景的歌单很省心
我用 Spotify 有个很主要的操作是打开选一个场景,比如阅读、工作、开车,可以一直听下去,不用费心去挑歌,一般歌单都挺准。
最后
在听歌这件事上,Spotify 做得挺纯粹的。我想,它这种极简的设计风格,未来大概在 UI 上也不会有太多变化了,唯一不断进化的大概是算法吧,希望可以强大到不用打开 APP ,一个 widget 能解决听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