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珍惜当下,我们都是最富有的人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赶上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大的跨越发展期,科技进步,物资丰富,万物互联。

我们的寿命变得更长,智商变得更高,财富变得更多,而且这些可以通过基因或基金传递给下一代。

像茶水一样清澈的爱你

突破定式思维

但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有一样东西却始终无法直接传递,那就是心智。所谓心智,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以及由此做出的判断与选择。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部都是从零开始的。所有习性、习惯、模式也要从人性的初始状态开始发展,没有人能够直接跨越这一阶段。

如今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工作—婚恋”的路线成长,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

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能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会自然到来。不谙世事的我们认为,即使暂时说不清具体该怎么做,但有份十足的信心就够了,毕竟年轻无敌。

认知觉醒

然而现实并不总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这份十足的信心陪伴多年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而是在不断地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烦恼,开始随波逐流,该玩手机玩手机、该打游戏打游戏。

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觉得反正日子还过得去,希望也还在心里,偶尔挣扎呐喊一声,而后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

然而,你却浑然不知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你迷迷糊糊地到了某个年纪,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梦想与现实落差巨大,生活和工作压力缠身,而优秀的同龄人已绝尘而去。

所以就会出现太多的人焦虑急躁又如梦初醒的感叹:

“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

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

但即使你含泪拷问,也无法从头再来,毕竟人生是个单行道。最后你不得不敲碎那颗高傲的心,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人生。

终身成长

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举办个人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4岁开始创业种橙子,以上这些真的不是个例,该是一个人本该具有的。

之所以太多人认为那些都是个案,只是你被生活中的某些思维定式潜规则了。就算你今年60岁,其实你仍可以对自己说:“我至少还有40年可以随时重来……”

因为你若放弃了成长,五年、十年之后你肯定还是老样子。但只要去改变,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认识大脑

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

在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至少有三重大脑:

年代久远的本能脑

相对古老的情绪脑

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从出现的年代看:

本能脑已经有近3.6亿年的历史

情绪脑有近2亿年的历史

理智脑出现的时间只有250万年不到

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那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

处在舒适区边缘

所以,我们所有的前提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如果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复利成长

几乎任何学习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然后会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我们可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看起来毫无进步,甚至可能退步。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假象,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依旧在发生连接并被不停地巩固,到了某一节点后,就会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此时,复利效应就显示了价值积累效果,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揭示的正是这种力量,不过要想获得这种力量,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

对于任何没有特殊资源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肯定能有所成就。


温润如玉

体贴暖心

做懂你心意的暖公子

在轻柔的微风中

对你会心一笑


美生美

爱生爱

爱生沉淀

沉淀成就对的人

关于16年运动、读书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木子读吧,等你哦!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岁月拾遗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珍惜当下,我们都是最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