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30讲——第二模块——机会判断

产品思维30讲——第二模块——机会判断:

第八课、

第九课、机会判断:怎样找到有势能的趋势?

1. 拿出平平常常拿出来的样子

    你也许会想会不会是因为他没有看到你最闪耀的点,所以没有喜欢上你,这样是不是太亏了?

如果你追求的是长期关系,就不能基于自己最闪耀的点去缔结关系。因为你所有闪耀的点,都有它没用的时候。

    做生意有亏钱的时候;你擅长计算机,但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你是名记者,但是媒体行业也在不断变革,也不是所有人脉永远买你的账。

    如果对方是因为你闪耀的这些点才喜欢你,那你是不是为了保持对方对你的兴趣,要不停地闪耀呢?

    长期关系里,没有人做得到。 你平平常常拿出来的样子,就是你真实的样子。这才是你可以稳定提供的样子,才是可预期的样子。

    从这个稳定的点开始,作为一段长期关系的发端,有可能才是靠谱的。

    做产品也是如此,世上的机会千千万,应该从哪个“点”开始呢?

    和相亲一样,从你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开始。

    不要憋大招,自古长考出臭棋。

    如果是需要卯足了劲跳起来才能够得到的一个“点”,其实很难持久。

2. 我读《孙子兵法》,最大的收获是两句话, 一句是“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

    《孙子兵法》的全篇核心就是这个概念,意思就是说:我能不能赢了你,其实我做不了主,这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会不会输,会不会打光所有的牌,会不会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3.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将军,那你就要找到战略制高点,带大家爬上一座山,从山上推石头下来砸敌人。

    这时你会发现,每个士兵的勇气与战斗力都提升了3倍,因为地理优势为团队的每个人都赋了能。

    但是作为将军或管理者,不能抱怨士兵或员工不够勇敢,这叫“责于人”。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

    如果想一切靠员工的“点”的努力来得到,所有的士兵其实都贪生怕死,所有的员工都害怕努力而没有收获。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才是CEO该干的事。 找到外部势能,为你的整个组织赋能。 

4. 看到线、面、体

    我们为什么第一模块要花整整五讲来说构成了你心智的情绪、潜意识和集体人格。因为你需要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只是情绪而已。你在做关键决策的时候,不要被这些小情绪干扰。

    你要强迫自己,离开牵动你情绪的“点”,去看到“线”的方向,去预测这条“线”的周期,并且明确你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是哪个“面”在给你赋能。

    你要明白外部的势能才是重要的,不要过于苛求那个跟随你的“点”,这才是决策的关键。

    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你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你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第十课、痛点、爽点、痒点

1. 痛点是恐惧

2. 爽点是即时满足

    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 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你看到了张太太不爽的状态,但是如果你没找到让她即时满足的方法,那么你依然没有找到这个产品的切入点。

    为什么?因为自我实现其实是一条漫长而痛苦的路,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你看到一个人展现出了勤奋、规整、自律,其实这是被一系列的恐惧、集体人格、潜意识压迫,才会呈现出那个样子。

    所以,如果没有恐惧这条疯狗追着,没有爽点这种满足感来持续喂养,只靠一个App帮助女性实现自我,那可以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个不痛不痒的产品。

3. 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

    什么是虚拟自我?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比如,我们看偶像剧,追星,看网文,看英雄故事,看网上的名人八卦,看名人的创业故事、成功神话。

    你是在热追他们吗?不是,你情不自禁投入到关注的内容,是你的虚拟自我,是你自我想象的一个投射。

4.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这个就看产品经理自己对用户的哪个点感受最深、手感最准。

第十一课、用户画像

1. 第一套用户画像:草地、第一只羊、头羊和狼

2. 第二套用户画像——大明、笨笨和小闲

第十二课、产品的场景

1. 什么是场景?

    要把场景拆开,场和景。“场”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一个场就是时间加空间。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某个空间去停留、消费,这个场就是不存在的。

    “景”是什么意思?景就是情景和互动。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是在消费产品,其实你是在消费场景。

    如果你没有把它的消费场景考虑进去,这个产品就是不合格的。

    咱们之前讲过点线面体,新场景的出现其实也是一个“体”,比如碎片时间就是一个新场景。

2. 场景要能触发情绪

    比如“得到”,其实就是抓住了碎片时间和认知焦虑的两大红利,然后成长起来的一只独角兽。

    场景的核心是在空间加时间的点上触发别人的情绪。

    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互联网商业其实就是三个核心词:产品、流量、转化率,也就是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化率的优化,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

    把自己作为一个产品来运营,也需要考虑场景,考虑触发情绪。

3. 你要规划一个产品,需要问自己七个问题:

第一,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第二,我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刻满足了吗?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

第三,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第四,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

第五,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你不要简单地看单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第六,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这是场景问题。

第七,当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到哪个名字呢?我在第四模块会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思维30讲——第二模块——机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