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阴虑可否明言得失

作者原创!禁止转载!禁止剽窃!请互相尊重!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

第一句。阴虑,暗中考虑。可否,指是否可行。明,作副词,明确地。得失,指利弊、优劣等。御,引导、驾驭、控制。以,表目的,不是可以、能够。其,指君主的。

这里说的是欲谋之事,不再是交谈的情景。“阴虑”在“明言”之前,反覆篇有“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这“阴虑”就是要“定”。考虑什么呢,考虑顺应君主意图的计谋是否适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当前形势是怎样的,前文说过,这属于需知之事。计谋是怎样的,这要靠你自己去想。随后,在向君主进献计谋时,要明确地分析你计谋的得失、利弊、优劣等,明确是指不要模糊、啰嗦、长篇大论(现今,更详细的东西一般在文字材料中),要知道留给你陈述的时间并不多。(要做到明确,你在“阴虑”时就要思考得清晰,这就考验你的能力、耗费你大量时间。)通过“明言得失”来期望君主采用你的计谋,这就是“御其志”所指。

这里看一看“志”,通常,志是志向,再具体的说,是君主有想做一番大事的志向,这就有了欲谋之事。放在春秋战国时,就是君主想提升国力、吞并他国等;放在大一统时,就是君主想国泰民安、开疆拓土等。有这些志向的君主跟明君粘点边,他们想做的事都是国家大事,这就是内揵篇所言的君主和事。放到现在,将“其”抽象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再具体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想将企业做大做强的老板和有志向的君主对应。倘若你接触不到组织的领导者,退一步而言,“其”可以对应整个组织中会开拓进取、想向上爬的中层管理者。(这时“计谋”得变成“方案”了,现今“计谋”一词被拔得很高。另外,不同的“其”的欲谋之事不一样,你为想出方案所需的能力和时间也不一样。)

这些有其志的领导者(非常少),自身的利益和做事是高度重合的,这使得你为做成事而想出来的方案不会因为要顺应其意图而改得面目全非。然而,无论在何种类型领导者下,顺应其意图(即计谋、方案符合其利益)仍不可少,因为即使是有其志的领导者,自身的利益仍是第一位的,做事排在后面。(注意区分欲谋之事中的意图和日常之事中的意图。)

(而你倘若是躺平、随遇而安之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和有其志的领导者并不匹配。因为有其志的领导者对做事要求高,而躺平者缺乏做事的内驱力,高要求的做事会使其感到痛苦。)

所以第一句话的意思为:在欲谋之事中,我事先暗中考虑顺应君主的计谋是否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在进言时明确地给君主分析计谋的得失、利弊、优劣等,引导君主采用我的计谋。

第二句。方,指计谋。应时,合时机、合时宜。其谋,指君主的谋虑。上一句翻译中有“在进言时”,那么在什么时候进言呢?在合时机之时。

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趋势、形势与时机。形势指现状,当前事物各个方面如何。趋势指未来,当前事物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这个机会在某个时间节点顺应了形势或趋势。常常需要分析形势来判断趋势,需要结合形势、趋势等来选择时机。

如果不合时机,计谋在决议时会遇到阻力或不被重视,这可能会使得你的计谋被否决。准确来说,时机是相对你的计谋而言的。如果你的计谋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那就不需要什么时机了。但这只是理想情况,现实和理想总是差得很远,你的计谋总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够实施或者更轻易的实施,形势中出现这个条件就是所谓的时机。

所以第二句的意思为:我进献计谋要选准时机,以合于君主的谋虑。

第三句。详思,详细思考。来,动词,获得,得到。揵,名词,用手段技巧等无形的东西做的门闩,能用于锁住君主的谋虑而不让其他人的计谋进入君心,不翻译。往,动词,指将“揵”用于君主。当,所说合其心谓之“当”。(陶弘景曰:详思,计虑来进于君,可以自固;然后往应时宜,必当君心也。)所以第三句话的意思为:我详细思考后获得“揵”,然后运用符合时宜,计谋必当君心。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M]

[2]国语辞典[M]

[3]郑杰文.鬼谷子奥义解说[M]

[4]许富宏.鬼谷子译注[M]

[5]许富宏.鬼谷子集校集注[M]

[6]刘君祖.新解鬼谷子[M]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阴虑可否明言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