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怪诞行为学》1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的故事,给大家讲讲我的一位大学室友对我的印象,我们的第一次见面,那天我刚洗完澡回来,看到我的一位新室友到了,我就站在门口很嗨的和我的舍友打招呼“嗨,你好!我时你的室友xxx”我当时的形象时提着一个小篮子,由于时间比较赶,头发也没有吹。这个印象就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舍友的心里,当大四时我们聊天回忆对对方的第一印象时,她说了这就是我给她的第一印象。

其实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很少有很人会去想为什么呢?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理性的。当我们对一个人有了第一印象以后,以后的很多事情都会用这个第一印象来判断。

生活很多事情都时由于我们人类的非理性而产生的。有哪些可以预见的非理性呢?《怪诞行为学》这本书里讲到了很多很多,比如为什么人对义务干活帮助他人感到很高兴,而对干活挣钱反而感到不高兴?为什么面临多重选择时,我们反而会迷失主要的目标?相同的阿司匹林,为什么50美分的管用,5美分的就不管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用行为经济学的知识来解释。本书的作者丹.艾瑞里就用行为经济学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事情,他的一系列研究颠覆了人们曾经普遍认同的我们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假设,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样的决策行为都会带有非理性。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自己之前的认知都被颠覆了呢?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去研究行为经济学这个领域?在作者18岁的时候,一盏大型镁光灯的爆炸,导致了他全身70%的皮肤遭受了三度烧伤。在后来的三年里,他都被迫住在医院里,不得不每天浑身上下都缠着绷带。所以他没有办法像家人和朋友一样参加日常活动,感觉自己已经与社会隔绝了,于是他就在医院里不停去反思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其中就有烧伤科里“浸泡治疗“的方法和步骤,护士们常用的方法是从绷带的一角快速撕下,让剧痛的时间尽量缩短。护士们的理论依据是,快速地扯去绷带给病人带来的剧烈疼痛比一点点的慢慢揭要好,因为慢慢揭虽然疼痛的程度会减轻一些,但是病人的疼痛会延长。但是作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等出院以后,他就用老鼠来进行科学的实验,正是由于这一次的实验,让作者有了新的认识,这个认识就是对感兴趣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研究,于是就开启了他研究行为经济学之路。本书也就是他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接下来我将以每章一分享的方式将我对书本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请见谅。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怪诞行为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