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三大师传》- 张玉书译

原文没有阅读过,但张玉书的翻译,个人觉得语言还是很好的,用词严谨有深度。翻译的如同一部美文,读来也是已是一种享受。

除去语言的优美,就其内容而言,感触较深的如下:

1.茨威格用作品展示三位大师的内心、精神等,大师们正是通过作品,来建构他们心中(或者说深刻体会的/认可的等)的世界。既是具体到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又是抽象的某一类型的代表,亦是某一精神的折射等。

2.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崇拜拿破仑,可想而知,他的胸怀和梦想是多么的宏大。他曾写下“他(指拿破仑)未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予以完成”的志向。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现实,格局大,内涵丰富。拿破仑在现实中征服了世界,巴尔扎克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被自己征服的世界。其作品主要要素,可简化为“激情-金钱”。

3.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他是幸运儿,恰逢英国整体氛围舒适,人民厌恶战争,向往过自己的舒适小日子的。狄更斯的作品,写他现实中接触到的社会,带着市侩气息,符合民众生活和阅读口味。由此,被推动着成为一代天骄。透过作品,可以发现狄更斯认为人性的美好(或者说一切的美好)留存在童年,因为有关童年的写作展现的是狄更斯内心深处对世界的美好认知,主人公都都具备着良好的品性、梦想、行为等。

4.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心灵描写的大师!茨威格将其喻作宇宙,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内涵的厚重深沉、丰富和辽阔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人物的行为处事超过常人的界限,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想突破,借此寻找到真正的自己。作品中的给予者,我认为类似于病态状态,因爱成为受虐者(既是源于多方,也是源于自己),但同时也无限渴望给予给爱的人。由此,这其中的情感是扭曲的,因恨生爱,由这爱加深恨,往复环迅。

这是一部深刻的心理探讨。文本不再是简单呈现事物,展现内心,而是写作者灵魂深处的流露,是其内心最底层的渴望。正如茨威格所说,这部作品的阅读,基于已阅读过三位大师的文学作品。

《居里夫人传》玛·奥格尔维(美) 闻人菁菁译

简述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原家庭)的一生。

幼儿时的缺失母爱,天资聪慧的种种表现。生活多磨难,求学意志坚。

初恋卡兹米尔,因家庭身份地位失败。有遇到皮埃尔·居里,生活工作的至亲,相扶相伴。育有伊伦娜(约里奥·居里)、伊芙·居里两个女儿。1906年,皮埃尔·居里逝世。5年后,1911年,传出与保罗·郎之万的暧昧文章。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获得诺内尔化学奖。

感慨于玛丽的求知欲,对工作的热爱等等,也敬佩她的执着,自身的优秀。

跻身圈子,才能有资源。不可否认,是皮埃尔带给了她成就的极大便利,为她的事业提供良好的道路。学术圈的扩大,也为她带来更多的思想碰撞。个人努力和外界帮助是紧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蒂芬·茨威格-《三大师传》- 张玉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