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者自爱3:别把辛苦钱扔进医院的无底洞!

        前好些年,时有老往医院跑的情况,记忆中省医院的病床已是暴满,过道上也排满钢丝床,给那些临时需要输液的病人用。

        我和我爱人去医院,是因为她的师母病了。听说师母一进医院,就同院方吵了一架,责备院方让她检查这检查那,折腾得没完没了。其实,师母本人就是护士出生,知道自己的情况。这样一折腾,反倒把师母给弄感冒了,心衰竭又加重了,更增加了病人痛苦、治疗时间和用药量,钱也“唰唰”见长。


        如今很多人一病(那怕感冒发烧)就去医院(甚至一定要大医院),他们只相信医院尤其是好医院,因为他们也只能如此。 我想说的是,能否尽量做到不去医院,别把辛苦钱扔进医院的无底洞!这并非是不能做到的事,好多年了,我们一家人就几乎没有“光顾”过医院。像感冒、流鼻涕的病,仅仅是一些常见小病,在药店买些药就能解决;况且,吃药与不吃药,都需要5~7天才会见好,那么就不吃药好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呢。

        那么,如何能做到少去医院呢? 我总结了一下,有这样三条:

        其一,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状态。我爷爷(89岁仙逝)曾经常说一句顺口溜:坚持走路,基本吃素,心胸开阔,劳逸适度。查百度得知,这句话的最初版本是“基本吃素、多多散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这是毛主席1958年总结出来的“养生十六字诀”。这和全民健康方式行动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很多共通之处。其实,这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保健三原则:平衡饮食、有氧运动、心理健康。比如,《黄帝内经》上说的“子时”“午时”睡眠,是指晚上11点,中午1点应该睡觉,另外还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再比如,运动是人的生命的必然状态,然而过量运动就会适得其反(不知道坚持每日万步走的人,膝盖是否受到潜在影响)。

        其二,要有保持健康的营养方案和养身手段。营养不能含糊,这在很多保健知识里都有,其核心一点我认为是“吃出免疫力”,而科学合理的“吃”是与免疫力有直接关系的。具体就是营养均衡搭配,荤素平衡;不暴饮暴食,毫无节制。再说养生,道家最讲养生,《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那些强加的“候鸟”式的生活不知是否违背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其三,要有保健康的医学常识和自我诊断的实践。其实有些常见病、季节病,是可以自己医治的。我老妈一病就去医院,有多次医生都说要住院,又有多次医生开了一大堆药,有的竟是从喉咙到肠道都适用的“通用”药。受了不少惊吓,也“遭”了不少钱。我们只要稍微掌握些医药常识,是可以不必上医院的。上药店买药是一条捷径,只要对症用药,也会药到病除。而另一条捷径,却需要有点悟性和胆量,那就是自己开药处方!中成药都有配药成份,如感冒清热颗粒就有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等。研读研读《常用中药学》、《当代妙方》、《袖珍方剂》、《药性歌括四百味》等专著,就能为自己开出药方,用很少的钱就能医好一些常见病。有一段时间,我爱人常常给自己和家人开“处方”,几乎都能立竿见影。教训也不是没有,如感冒咳嗽用药上;药有两种功效,清热、散寒,不能用反了,否则病情会更重,需要“寒症热治”、“热病寒治”。当然,话说回来,这也需要一些“底蕴”,她的爷爷就是当年的名老中医,虽遗憾家医已失传(“WG”时期抄家时被烧了),但悟性还是随血脉相承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病者自爱3:别把辛苦钱扔进医院的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