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讨人喜欢的事

1、穷养自己的一代人

最近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96位老人日常花费中,30.74%花在日常开支,23.51%补贴儿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穷养自己。

我一个阿姨,自己和老公辛苦一辈子,全部积蓄30万块钱。那些年女儿还没就业结婚的时候,家里苦的很,阿姨10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没打过一次车。用她的话来说,夫妻两个人干了一辈子普通职员,这些存款就是硬从嘴里勒出来的。

买菜从来都去批发市场赶早市,出门就算提着再沉的东西也只坐公交车,一辈子没迈进过美容院,白头发长出来统统自己染…就这样拮据着过了一辈子的夫妻俩人,在女儿结婚的时候,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给小两口添置了家具和车。后来女儿生了孩子,叔叔阿姨两个人又开启了24-7全年无休的“保姆”模式。叔叔负责早起买菜三顿做饭,阿姨负责照顾外孙,所有买给女儿、女婿、外甥的都是最好的,老两口吃穿则是能省就省。

另一个阿姨退休以后,跟老伴一起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去北京给女儿带孩子,老两口把全部的积蓄“贡献”在了女儿女婿北京的房子上,为了方便照顾两个外孙,在隔壁小区租了一房一厅的公寓。朝7晚7跟上班打卡一样,每天带着早饭去小两口家“上班”,7点等两口子下班回家吃完饭,给他们刷完碗才会回到自己的小公寓。

这样围着子女过生活的家庭,比比皆是。很多老人有一种观念,就是子女好了父母就好,其实结果恰恰相反。他们虽然嘴上市场挂着“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在实际操作上恨不得把自己的福气都给子女享。

我记得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若强于我,要钱有何用,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钱有何用,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就是告诉父母,这些牺牲自我成全别人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伟大。

2、解放老人才是正确操作

在我看来,为了帮助子女,卖掉老家的房子,不值;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搭在照顾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上,不值。

在英国,一般妈妈生完孩子后就会离职,在家里当全职妈妈,直到孩子10-12岁再重新工作。他们认为孩子由母亲自己带,更利于成长;隔代教育势必会爆发矛盾和冲突;外国老人都有自己的晚年计划。

在日本,如果生活在沿海地区,或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常会见到日本老年人结伴出来旅游。自立是日本人的观念之一,其中强调日本年轻人已经独立,可以自己看护自己的孩子。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般都是分居,不会住在一块,更不会替他们照顾子女。

在美国,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会尽所能的延续他们对下一代的感情,比如定期探望,比如适当的经济补助,但不会延续对自己儿女那样的抚养、教育,因为他们很明确的知道那是父母的责任。

也许会有人说,这些国外的教育理念缺乏中国式亲情,可我并不认为为了自己的子女搭上父母的生活品质,是增进亲情的表现。很多年轻父母并非有意推脱责任,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比如辞职在家带孩子那个人价值无法体现;比如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请保姆,所以只能让免费的父母来帮忙…的确,入托前家庭带孩子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改变,但年轻父母亲自负担起抚育、教育孩子的职责,解放老人的思想应该得以贯彻。

毕竟,生孩子是两个人对于他们未来生活的共同选择,孕育一个生命,然后陪伴这个孩子走上一程。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就该负责到底,没有任何人应该为了这个决定牺牲自己去为你买单。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不讨人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