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情

很偶然的机会,随手借了蔡崇达的《皮囊》。其实这本书早有耳闻,之前也曾看过有人推荐,也在一些榜单里见过这本书的名字,只可惜一直无缘一读。这次终于有机会能够读上一读,虽然尚未读完,但也不由得感慨一声“好险”,好险就错过了一本好书。目前读过的几章里,对《母亲的房子》一篇尤为印象深刻,感慨颇多。纵然文笔再差,杂事再多也说不得要写些东西出来。

文章的开始,母亲得知半年或一年后房子就可能被拆迁的消息。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说走的太累,天气太干燥,要休息会儿,于是坐在路边,头朝里,用手掩着脸。一看便知,这房子一定有故事。

回到最初,盖这房子的地的由来。父亲和母亲在媒人介绍后第一次约会时,父亲对母亲说,“我会把这块地买下来,然后盖一座大房子。”母亲相信了。三年后,父亲果然用几年的积蓄,母亲微薄的嫁妆以及借贷买了地,盖起了一部分房子,留下了偏房的位置。接着就是孩子们的出生,由于超生,父亲被辞退了公职。父亲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去找工作。母亲则不吭声地到处找活做。不安慰也不发火,只是默默地支撑着家庭。三年后的某天,父亲突然决定要去找工作,之后不久就离家去做了海员。又三年后,父亲带着一笔钱回来,终于在这块上盖好了完整的房子。还顾石匠把父母两人的名字编成对联刻在石门之上。石门上的红布被揭开的时候,母亲就那样盯着他俩的名字,一言不发。之后父亲也没有再去做海员。

父亲留在家里又先后做了各种生意,生意越做越小。直到一天,父亲突然中风,而后偏瘫。之后整个家庭陷入了极度窘迫的状况。父亲生病的第二年,在一天晚上,母亲把正在高三的我叫到房间。她抽出一卷钱,说我们有十万了。虽然我说要存起来,虽然父亲看病需要钱,但母亲坚持要建房子。她说,“你父亲生病前就想要建房子,所以我要建房子。”我还是点头同意了。建房子的过程很辛苦,因为钱不够,母亲又要在加油站搬油桶,又要去工地帮忙。终于,她在工地昏倒了。在医院的病床旁,我还没来得及发脾气,就听到了有人拄着拐杖拖着脚步走来的声音,是父亲。他从听到出事的消息就开始出发,一步一步挪到大马路上,自己雇了车,才到了医院。刚坐下,气还没喘匀就问,“没事吧?”母亲点点头,父亲喘着气又问,“没事吧?”稍后又问,“真的没事?”

在建好房子后,等好不容易还清了债务,母亲又执意加盖了两层。第二年,父亲去世了。再过了两年,政府要把房子拆迁了。从政府得到确认消息后,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我说,“我们还是把房子建完整好不好?”我说,“好啊。”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母亲要盖一个很快就要拆掉的房子。但是在我的坚持下,房子还是开始盖了。工程在进行,我要离开了。离开前,母亲问我,介不介意房子那块最重要的奠基石上建造者是父亲的名字。我忍着眼泪说,“我不介意。”这一切都因为,我明白了,在母亲的眼里,一家之主永远是父亲,“是他发起了这个家庭”,而她想让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的健全和完整。“这是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在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几次停下来,让自己的视线离开,望向别处,怕自己的眼泪会流下来。虽然文章讲述的是盖房子,但其实就是在讲述这位母亲的爱情。这种爱情,可能我们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是那种生死相许的爱情,不是那种海誓山盟的爱情。但无法否认这是一种单纯的、质朴的、深刻的爱情,是一种无比打动人心的爱情。文章的最后,作者说,“我知道,即使那房子终究被拆了……但我知道,我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回。”看到这里,我又一次移开了目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