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寻找 只为圆满

原创 璎花

    在观察了很多家庭的生活现状,了解到很多人的成长史后,发现了一个很客观的真相,那就是,每个人在寻找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同时,我们都想过一个完整而圆满的人生。想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体验,包括七情六欲,人生八苦,依恋、理解、包容、看见、自我选择、爱与被爱,我们用尽各种方法想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希望快乐,同时接受痛苦,在这寻找的途中我们要经历从被动抚养到自我建立再到自主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遗憾,而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们余生努力填补的方向。

一个0-3岁期间没有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建立好最初的依恋关系,在长大后总在寻找父母的爱,童年中那三年的缺失成为这个人此生一直补不上的缺口。人的年龄在增加,那个缺口也在放大,好像一个很用劲填补但也怎么也填不满的漏洞。有人会一直粘在父母身边,即使结了婚,也无法将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还是会在关系中将父母排在第一位,总觉得待在父母身边自己才是安全的;有人会依恋伴侣,总在向对方寻找父母般的宽容与关怀,希望伴侣可以像父母一样对待自己,爱自己,即使自己再怎么无理取闹,对方也可以对自己不离不弃,像父母那样包容爱护自己,童年的缺口即使是成年了还存在,并一直希望可以填满。

童年被父母打骂过的孩子,或者遇到精神虐待的孩子,会在潜意识当中认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看见的,甚至是自卑的不自信的,内心的解读是:或许父母并不爱我,或许我的存在是多余的。这样的想法会促使成年后思维与行为的改变,余生中一直希望被看到自己的存在与价值,试图改变自己曾经被否定的童年经历,不断的强调自己是有作用的,可以带给别人益处,希望受到夸奖;有时也会有看不起别人的骄傲与优越感,其实这都是源于自己曾经不被看见的童年,那些没有被共情的感受与体验。

有的人在人格建立初期遇到不太好的抚养者,有的人思想被父母的意志阉割,有的人18岁之前没有安排过自己的时间表,有的人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只有服从,被安排,被动接受,自我没有建立好的后果就是长大后这些账都得还上,而且还得加倍的还。

有位朋友说起她的孩子,从小很听话,让不玩就不玩,让学习就学习,从来不与家长争辩,但是在考上大学后,大三退学回家,后来又再考大学,上到大三又退学回家,已经快三十岁的人,在家里每天打游戏,吃零食,自由作息,不上学,不工作,不外出,不惹事,父母养着,就这样呆在家里。孩子很乖,是父母对孩子唯一的描述,这种乖有多么可怕啊!

童年没有过玩耍的时间,成年后会用加倍的时间去玩耍;童年受苦受穷过,长大后会对储蓄金钱有着过分的渴望;总接受别人安排的人长大后会经常反驳别人的意见;受过暴力行为的人会对别人怀有戒备心甚至产生敌意;没有得到过爱的人一生都在追寻着被爱的感觉。

有时影响我们后来人生之路的不一定是童年,青春期也可以,我会发现有些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女朋友的个例,分析后发现人品很好,家庭情况很好,没有不良嗜好,但是和异性接触起来会非常不自如,言语不畅,交流尴尬,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青春期父母害怕早恋都不让男孩子和女同学交流,孩子也因为听话,放弃了和女同学的言语交流,再长大一点便不会和异性相处,所以和同性相处自如,但是一遇到相亲对象,就有了无处安放的表情和无法阐述的话语。开始缺的课,后面想要补上太难了,尽管还在努力,但时间漫长......

青年期遇到的伤害同样会造成我们人生的缺失,创业的失利,恋爱的失败,亲人的离逝,命运的突袭,都会改变一个人未来的行为与命运走向,只是越早承担命运中的伤害,改变的几率越大,缺口也越大。

寻找或者弥补都是人类的本能反应,这本无可厚非,只是寻找的路径不同,人生的感受和结局将会完全不同。有一位男士在少年时经历家庭的衰败,父母的争吵,随后双亲先后过逝,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有任何人给予帮助,还被别人投来嫌弃的眼光,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独自打拼,白手起家,后来在面对自己家庭时,他珍惜生活,善待亲人,不计得失,用行动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只是不想让亲人再受到自己曾经时的痛楚,改变自己,爱护家人以及别人是自己选择填补自己人生的路径,心中有爱,宽以待人,妻子理解丈夫的不易,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身心健康。用爱的方式来圆满的人生选择,这种圆满让人们感受到幸福的真谛。

也有人选择了别的路径,那就是恨。当父母对自己的人生安排,唠叨,反复叮嘱,指手划脚,永远只看到缺点不足,不断指责与训斥,强势父母的作为在自己思想深处埋下了种子,尽管当时的自己并不想接受这一切,但是无奈没有能力反抗只能是被动接受,承受着父母的脾气、父母的情绪、父母的思想。在结婚成家之后,也会要求伴侣接受自己的安排、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思想,伴侣不想接受时,就是矛盾激化时,指责对方的不足、错误、冷漠,把对方当成

因为自己曾经受到过的伤害,想通过另一个人的接受,转化和降低自己的伤害,对方接受了自己就会好过些,就会觉得曾经受到的伤害可以被理解,有人和我一样受到过这样的待遇,那我受伤害的缺口补上了。但现实往往是另一个人不会接受,所以矛盾层出不穷,吵架接二连三,甚至会走到分道扬镳的结果。用恨的途径去补缺口,用改变别人的做法来达到自己圆满的期望,结果就是你不高兴,我不快乐,大家都别好过。

亲密关系是最基础的,这样的相处模式还会泛化在其它关系当中,只是在亲密关系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而已。我们会看到选择路径不同,结果完全不同,选择爱还是选择恨,选择改变自己还是选择改变别人,同样的人生起点和遭遇,却会呈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人生体验,其乐融融还是郁郁寡欢!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但其实幸福的人也可以用一生治愈童年的创伤,青年的不顺,中年的危机,老年的落寞,只是如何去治愈,是将爱传播还是用恨讨伐?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生寻找 只为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