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记

  璃龙学长原创

  不知列位是否看过本人写的钱迷眼(欲看有关钱迷眼的文字请点此处),此人嗜钱如命,无论做什么事,他也得花功夫琢磨琢磨怎么才最省钱。您要是捣窜他花钱买享受,他准能气的心肝乱颤,非得给你个大嘴巴子不可,可就这样的人竟能坐拥几家商铺和饭庄子,钱两就跟长了腿似的直往腰包里钻,真是羡煞旁人。

  在一次酒宴中,钱迷眼正与邻座之人闲谈,那人恭维他是财神爷下凡,正巧钱迷眼吃的酒酣耳热,听此番话十分受用,当即哈哈一笑说“吾五代先祖曾有万顷良田,粮食堆积如山,半座城池的商铺皆为其产业,故称钱半城。他咳嗽一声整个城都有抖三抖!他老人家才是财神爷转世呐,哈哈。

  此话一出,不少人来了兴致,嚷求着这位爷讲讲他那先祖的传奇经历。

  钱迷眼见状也不推辞,也是趁此机会显摆显摆自家的显赫身世,他解开身上的褡裢,从里掏出一颗珍珠,众人观之,见此珠白如雪,透如玉,当属珍珠之极品,钱迷眼手指摸索着珍珠,当下缓缓讲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旧事。

  有言道:

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一饱便思衣,  且喜衣食皆得体,盼想交融美貌妻,取得娇妻生贵子,又恨门前车马稀,香车豪宅都备妥,无官无势怕人欺,委任简任都嫌小,特任大员有何其,借问何时才如意,除非撒手去归西。

  此诗说的便是世人终为私欲奔波劳累至死也不罢休,有人是投胎到了好人家,自打降生落地便是吃香喝辣穿金戴银,而有人则是投不了好胎,挨苦受穷自不必说,想要咸鱼翻身,就得有一番作为,此称发迹。

  世人发迹无非几种,一为遇贵人提携发迹,如徐达、张良之辈,趁天下大乱,时局动荡,跟某一方豪杰揭竿而起,辅佐君王终成一世霸业,封候拜将,光耀门庭,造福子孙后辈。

二为靠天发迹,此辈皆是财运亨通,财神爷开眼。走在路上平白无故都能捡个金元宝。

三为凭自己本事,勤勤恳恳,踏实肯干,积少成多攒了一大笔钱,或经商或操持本业历经多载家业渐厚。

  本回话单表大清嘉庆年间,我国西南临海之地有一人,姓钱名利,外号钱裤衩子,为何叫他钱裤衩子呢?只因他浑身上下除了身上穿的衣衫,就剩下这么一条破糟裤子,据他所言这裤子可有老鼻子年头了,他爹他爷爷都曾穿过,这就叫老猫卧房脊——一辈传一辈。打从身上穿上就再也没洗过,料子都朽的不成样子,怕一洗就烂,他钱利就直接光腚出门了。

  因此处临海颇近,盛产珍珠,自古而来多朝廷征收珍珠,以南海之珍为饰,

古书《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的嫔,即蚌之别名。

  自明洪武二十九年起,帝召采珠朝贡。后历代皇帝大多嗜珠如命,故采珠之风愈演愈烈,无数人于深海波涛中捞蚌取珠,更有甚者缺氧窒息而亡或葬身鱼腹,这璀璨迷人的珍宝不知沾染多少人的鲜血。这正是:珍珠非是真其物,此等皆为民血泪。

其中疍民为主要采珠者“其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各分港澳,不相凌躐。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习于卑贱,不齿平民,而钱裤衩祖上便是疍民的一支,到了顺治年间,清廷颁布《迁海令》(针对台湾郑成功而行的海禁政策之一)其祖后迁移至此地。

  直至满清入关定鼎中原,当世皇族受佛教影响,偏爱东珠,不好南珠,故南方采珠业渐渐没落,其祖失了业,要么有两条路,一位耕地二为出海打渔,后选了第一条路,祖祖辈辈给当地地主当了好几代佃农,直至钱裤衩这一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采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