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三楼模型17“生物思维”-202007

Part0 【对应课程】

创新学院-模型课17|生物思维:为什么要构建生物型组织?

创新学院-案例课17|“从进化论思维谈互联网产品设计”之《生物思维》

Part1【理解】概念复述

一、概述

      达尔文进化论是研究的是种群随时间的演变,以及个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则理论,是当前生物学科的第一性原理,其基石假设一遗传变异,基石假设二自然选择。

公式表达:变异(遗传变异)+选择+隔离=进化

      在现代进化论世界观下商业领域应用场景中,企业业务同个变异(遗传变异)进行自下而上、多样探索,获得多样的创新,其中来源于突变、孵化、杂交;

再通过内部之间有持续的竞争及市场选择长出第二曲线,虽然是对原有曲线的自我破坏,但也是让整个公司母系统得以延续的方式;

在新曲线生长时,需要在边缘区域用独立小机构进行隔离最终形成新业务曲线(新物种)。

        生物思维的应用模型“分形创新”,分形算法是第一曲线子曲线的连续性创新,只有当子曲线经过自然选择后独立长出第二曲线则视为完成分形创新

、知识点

(一)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是继牛顿机械论后的新一代的世界观级的理论;是两种世界观的转换。

1、进化(随机演化,无明确方向)论:“种群随着时间演变”个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则;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进化论

逻辑奇点1:遗传变异

逻辑奇点2:自然选择

第一性原理:进化论

2、达尔文两次革命:第一次废黜了人、第二次废黜了上帝;将人类和上帝拉下圣坛。

3、进化算法

(1)设计个简单规则

(2)输入一些原始数据,让它们自行演化


(二)变异、选择与隔离

1、变异(遗传变异):自下而上、多样探索

多样性是创新的来源,充满可选择权的环境是企业创新起点;但牛顿机械论下的管理天然就是扼杀创新,原因是企业的上限及下限外的都给与负反馈机制;

变异(创新)的来源于:

突变:十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

孵化:培育内部多样性创新源

杂交:人工干预引入优秀育种

2、选择:一二曲线、自我破坏

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同个物种中个体间的竞争——@马尔沙斯《人口论》

“自然选择”:有利于生存竞争的被保留,不利于就被淘汰,实质是淘汰;

熊彼特:受达尔文影响,提出“创造性破坏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创造性自我破坏;母系统中子系统间的竞争才能拿保持母系统的延续。

重新定义基业长青:公司持续长出第二曲线,内部之间又持续的竞争,让整个公司体系得以延续。


3、隔离:独立机构、边缘创新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新物种;

新物种诞生总是在边缘地带的 新生存环境;

独立小机构不等于独立股份,但需要独立的氛围、独立的文化、独立的价值网


4、生物思维的应用模型——分形创新

并非多元化布局,起点发生在原有第一曲内的子曲线,是子曲线经过自然选择后独立生长出来的第二曲线。


(三)头条系的进化算法

1、变异与多样:

第一曲线是今日头条app背后的推荐引擎算法,是字节跳动底层相同的遗传部分;在第一曲线中有众多子曲线分形:

分形中遗传了推荐引擎算法,变异是内容、呈现、产品载体、渠道,并且每个子分形中还有更小分形;


2、选择和破坏:

每个10倍数的变好的某个子分形曲线被环境选择,把这些子曲线独立出来单独发展;


3、隔离和独立:

头条的有3个核心职能:技术:留存、用户增长:拉新、商业化:变现,也是一个移动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核心;

分形的子曲线都配置技术、用户增长、商业化的人员成立独立小机构;

公司用中后台赋能小机构,共享底层算法及用户数据;


4、分形与新生

逻辑上正确的事情一定是对的,而且还有人已经做,并且做好了;我们没做好,不是因为这个事错了——@张一鸣;

张一鸣的头条是先假设再mvp分形验证的公理化思维路径,因此即使是在欺骗性失望区时也非常笃定的继续投入研发资源进入短视频内容领域的探索。并且在内部形成了分形创新机制,其中的分形的关键:可迁移的、自相似的同构性;

如内容衍生为独立业务,其中内容/汽车/懂车帝,威胁了汽车之家

如呈现/短视频/抖音的留存最好,视频阅读量十倍速变化

如分发分形-->社交分发-->弱社交业务,进入社交分发,威胁了腾讯

如分发分形-->商品分发-->电商业务,从电商导流到自建电商,涉足阿里核心业务范围


5、头条的使命: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信息的创造和流动

流动:主航道——分发

信息创造:分形业务


        头条的分形也符合公司的使命,并是继承了第一曲线的核心能力“推荐引擎算法”作为遗传基因后进行多种维度方向的变异:内容、呈现、产品载体、渠道,此其中“抖音”则在市场选择中脱颖而出,长成了第二曲线。


、秒懂案

海尔已经是目前国内比较成功转型成为生态化组织的企业,目前海尔内部已经是通过“平台、小微”等组织结构变革,海尔实现了与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变成利益共享共同体。

从海尔U+、COSMOPlat、大顺逛等全球平台横空出世,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全场景定制化“生活X.0”概念实现惊艳四座,快速迭代升级的生态品牌开启了海尔新的历史篇章。 海尔U+智能生活平台融合了全球资源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包括食联生态、衣联生态、住居生态、互娱生态等物联网生态圈,

而生态型组织的底层就是生物思维。


、应用场景

用于探索商业或个人发展领域的目前未知及盲区,主应用模型“分形创新”。

(1)如何达到你想去而又找不到路的领域

(2)如何到达你无法连想象的领域

(3)如何开辟全新领域



、关键步骤

在商业领域分形创新

1、遗传:自上而下、同一遗传

2、变异:自下而上、多样探索

3、选择:一二曲线、自我破坏

4、隔离:独立机构、边缘创新


Part2【思考】思考及感受

        课程中“如果你想更好的投资,要更深刻的理解世界,而更深刻理解世界的钥匙,是在基础学科。"——@查理芒格,老爷子点出了打通商业底层认知的重要方式。

而生物学则是第一次把观测者人类也放入研究的学科研究,是完全不同于牛顿机械论简单系统的,针对物种演化的复杂性系统研究。因此要更理解当今世界,达尔文进化论是理解当前商业世界的底层思维逻辑。同时“复杂性系统”又是采用跨学科的手段,研究不同复杂系统之中共有的涌现行为和统一性规律,因此我有意识把“生物思维”和“复杂思维”连起来一起学习,提升我对复杂系统的认知。


      生物思维达尔文进化论世界观在企业创新中为什么难以起步,举步维艰?

1、机械论的设计和控制的机械论思维形态深植与当今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者心智;领导者需要用掌控力给与自我心理安全感;是知识盲区的同时也是心智禁锢,并非真正从内心愿意接受“走出控制”。

        其中根源性是当前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的人员大概率集中在60后至80后这个年龄段;这个阶段的人们在受学习教育阶段基本处于应试教育及听话才是好孩子的是牛顿机械论世界观下,当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的前5年也是被植入了领导权威以及螺丝钉的奉献文化熏陶中;可以说在心智成熟前就已被机械论世界观影响而不自知,而我此前也是其中之一,深有体会。


2、生物思维进化论式的分形创新需要多样性这个创新的来源;但在成熟企业里牛顿机械论下的管理天然就是扼杀多样性的存在,缺少了充满可选择权的环境分形式创新就没有创新源头;而少量冒出来的创新更大概率被负反馈的管理机制所扼杀在摇篮里。


3、“自我破坏”还是一个很反人性的认知,只有充分理解生物进化论思维对商业企业管理及未来商业价值并且让全体决策层从内心真正认可“自我破坏”的意义,分形创新才可能在隔离后形成新物种,只要有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认同就有大概率成为内耗事件。


4、此前看到一位同学作业提出关于"行军蚁的死亡漩涡”的生物案例,担心生物型组织的企业也可能有同类问题。

      案例说明:行军蚁的死亡漩涡现象或许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第一次观察到是1936年,蚂蚁生物学家T.C. Schneirla 偶然遇到一个由几百只行军蚁组成的小团体,它们不停地围绕一个圈快速爬行,这一现象持续了一整天,这一天里还下了一场大雨,但是大雨并没有打破这个怪圈。到了第二天,大部分蚂蚁已经死亡了,但是还有一些幸存者仍然在虚弱地转着圈,处于濒死状态。虽然进化给与了蚂蚁成功的生存策略,但是它们仍然有一些致命的缺陷。

        这方面如果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个人认为比较容易避免的:所有的分形和MVP都是有前提假设下的验证,可以预先设置一个负反馈的临界值;当某个子分形或者mvp触发这个负反馈临界值,就切断资源供给甚至撤销项目即可避免“死亡漩涡”。


衍生讨论:

      教授课程里说:第一曲线破局点后重管理主要关注效率,适用机械型组织的强管控设计;而在跨越非连续时期要分形创新要关注活力,适用生物型组织的自组涌现。

        个人在这里想探讨下,第一曲线破局点后是否也适合生物型组织的自组涌现;在我看来,这背后本质是说生物型组织的自组涌现是否也能在效率方面支撑快速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生物型组织的特征其实是独立小机构作为面对用户客户的前端,同时有统一的中后台给与这些独立小前端赋能,有更多自主决策权的独立小机构的自组涌现从逻辑推演上应该是能效率更高服务于用户客户的。而效率不高的阶段可能是在未突破阈值还没进化达到自组涌现前的不可避免的混乱期的效率低下。

      这段时间虽然没办法避免,但是可以利于“单点破局”找单一要素思想实验做假设并快速验证来缩短这段混乱且低效时间周期;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核心能力(如字节跳动的技术、用户增长、商业化)人才池,利用标准化供给来加快小团队内的磨合来缩短这段时间周期。

      而生物型组织的适应边界是由企业核心能力是由知识工作者创造还是体力工作者创造来区分;基于知识工作者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创造业务价值,而创新活力又是生物型组织更关注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是已知识工作者创造企业价值的企业就适合生物型组织的落地,这个无关当前业务是在连续性时期的第一曲线,还是在需要跨过非连续性时期。


以上思考认知仅我个人想法,供大家一起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沌三楼模型17“生物思维”-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