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你连怎么积累都不知道,现在开始还不晚

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查理芒格

已经不止一次在请教前辈的时候得到这样的回答:“慢慢来,稳扎稳打,多做积累。这才是最快的方法!”

每次听到这样的教诲,就会点头称是,心里也是无比认可的。可是,经不住时代媒体大流的冲刷,没过两天就继续开始焦虑,然后会把“慢慢来”这样的话抛之脑后,甚至有时候会怀疑,人工智能都来到身边了,我再慢,岂不是等于慢性自杀。

于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陷于低水平的勤奋,每天刷各种信息,生怕错过什么重大时机,被甩开个十万八千里。全民焦虑,真的不假。

我也不例外,有阵子特别夸张,我跟老公可能潜移默化互相影响,我俩每天都急匆匆,脑袋好像有想不完的事,大门钥匙被锁家里3次,最明显的是,吃饭上厕所走路都拿着手机……

如果说我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能就是在认知视野上,加长了时间维度。以前追求的是当下的结果,现在更注重长远的目标。

长远的目标不是突然就达成的,就算是发生跃迁,突然提高一个能级,那前提也是你的前期积累是足够的,这样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才能抓得住。

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词“积累”。

大家都知道要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资源。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人在5年实现逆袭,有人却在5年原地踏步?因为后者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才叫“积累”,到底该如何“积累”。

什么才是“积累”?

“积累”可以想象成是一个养花的过程,大家在都没有养花经验的时候,聪明的养花人会慢慢在实践中总结一些经验,比如浇水的时间段、施肥的量、不同花种对应的阳光需求,然后会把这些经验写下来,下次不管遇到什么花,他都可以搬出之前的养花经验,轻轻松松开花结果。

真正的经验累积的成果是一个“系统”,一个类似流水线的系统,可以让你下次遇到类似事情时直接搬来套用

如何“积累”?

听起来很简单,好像谁都懂这个道理,可是就是差了最关键那一步“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写下来”。

你真的相信你可以不用写就记住吗?记住的可能就是一个观点,一个感受,那不叫系统累积。

查理芒格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说他只是更会使用“模型”去判断和决策。“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都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以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所以正确的姿势,是把我们的经验转化为有价值的系统,并把个个系统写下来,保存到你自己的知识库里。

1. 把通用的概念放到概念库。例如二八法则、幂率分布、边际效应等等,在思考的时候多多使用,遵循万物的运行法则。

2. 把一些思维方法总结成模型,放到模型库。例如SMART法则、4C法则等等,在需要分析相应的场景的时候,直接有参照模型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思考。

3. 把按顺序进行的事物总结成流程,放到流程库。比如最近做了一个社群运营的流程图,下次如果工作中又遇到要建立社群,就可以直接拿出来一步步进行。

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没有新鲜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已经过往发生过的。持续积累,这样我们就会拥有自己大大小小的库。这些库里的系统就像是工厂的全自动流水线,我们只需要关注放入生产线的资源、问题、素材等等,然后按着流水线加工一遍,最终就会生产出想要的成品。大大节省了心力,也会不断让系统更完整,更有利于下一次的生产。

以上就是“累积”,查理把那些互相强化并极大地放大彼此效应的因素发明了一个词组“lollapalooza效应”。通过不断的“累积”系统叠加放大,能力会不断的快速提升,在慢慢的累积工作中,不知不觉已经超过很多人,当系统足够多足够强大,就会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酣畅淋漓!

你可能感兴趣的:(厚积薄发,你连怎么积累都不知道,现在开始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