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人说:为什么支付宝“中国锦鲤”能够成功?

要说近几日最让全网沸腾的事情,那就非“锦鲤”莫属了,超长的高价值礼品清单,以及那句“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让几乎所有人都惊羡不已。毕竟300万分之一的中奖概率,相当于生下3万次双胞胎、被雷劈中7.5次、连续抛21次硬币,且次次都菊花朝上…而作为天选之子的“信小呆”也一下成为了全民的偶像。自10月7号奖项公布之后,以她名字命名的微博话题在一天之内阅读量超过2.5亿,和她相关的话题在微博热搜榜前10名中占据了3席,而截止至10月10号,短短3天时间,其个人微博更是暴涨到近96万粉丝。

相信每个人都幻想过,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可以穿好看的衣服,住大房,开好车之类的自由生活。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自由的生活是要靠财力来支撑的,但根据二八定律,财富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那么相对的,大多数人必然只能深陷在苦逼的人生之中。从前之所以有很多人会去买彩票,原因就在于彩票中奖的几率虽然很低,但是却让逆袭成为了一种可能,而现在买的人越来越少了,正是因为它的不透明。不过“锦鲤”不同,它真实的造就了一次普通人的逆袭。

“信小呆”26岁的程序员,喜欢猫、爱看日剧,还是陈信宏控,喜欢听音乐,搞笑段子,微博上面提的最多的词就是“憧憬”,她就像我们一样,是一个纯粹的普通人。(虽然其所发布的微博“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很大几率为支付宝策划人员为了制造更好的话题效果而提前备好的,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大众对她就是一个真实普通人的认知。)

为大众提供一个逆袭的机会,并匹配上足够的资源,就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吗?如果你只是这么看待这次活动的话,那顶多只能算是关注到了成功的面,而对于真正促使成功的内在诱因还是不甚明了。想要一窥究竟?让我们尝试用倒推法对事件的逻辑做一个简单的剖析。

倒推一:为什么大众幻想逆袭

每个人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家庭关系中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如意,虽然内心渴望改变,但不得不承认,真正有资格改变的毕竟只是少数。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所带来的无力感,往往会让大众产生挥之不去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又会诱发他们开启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做梦,幻想逆袭。(现在什么修仙类、霸道总裁类的小说为什么会火,说白了原因也正在于此。)

大众为什么幻想逆袭?——因为“焦虑”这个情绪在幕后推动。

倒推二:“焦虑”为什么能够对大众的行为产生那么大的能量

根据情绪能量的高低和正负,我们可以把情绪大体分为以下四个象限

其中位于左上方象限的一类情绪,即高能量负面情绪是大众最易被激发并相互传染的情绪,而焦虑正位于此象限之中。弗洛伊德曾说过,“真实的焦虑或恐怖可称之为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和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视为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借用之前看到的一句话:“虽然人人都向往“诗和远方”,但无疑“眼前的苟且”更具有搅动人们情绪的力量”。

“焦虑”为什么能够对大众的行为产生那么大的能量?——因为作为高能负面情绪,其是最易被激发且容易相互传染的情绪之一。

——————————

虽然只倒推了两步,但我相信各位已经对活动成功的原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吧:一个营销事件,想要达到刷屏级的效果,那就必须能够引起大众情绪的波澜,而由支付宝所策划的“锦鲤”,正是如此,它从大众最易调动的高能负面情绪焦虑入手,围绕该情绪所映射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策划了一场真实的让普通人逆袭人生的活动,深入而透彻的戳中了大众的心,让他们为之疯狂。

——————————

Ps1:之前也有企业做过类似的活动,为什么没有火?

关键在于所提供的物品种类是否足够多(毕竟每个人对于逆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你送一套房,但是对方有房了,且觉得已经足够了,那这就无法真正触动他)以及价值是否足以让参与者真正实现人生逆袭,最后就是活动的真实度(组织者公信力够强吗?会不会有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

Ps2:这个活动以后还会有吗?

从“信小呆”微博的认证(2018支付宝中国锦鲤)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就像上文所分析的一样,大众对现实的焦虑是不会变的,他们对这样的逆袭机会的期待也不会少,同时本次的“信小呆”也很好的塑造了一个案例,花同样的费用再举办下一次活动,只会让参与的人更多,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Ps3:这样的活动可以复制吗?

当然可以,就像彩票,难道只有一个彩种吗?只是在设计上要像Ps1一样,注意三个点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圈内人说:为什么支付宝“中国锦鲤”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