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反思

今天下午,一年级的美术课,我早早的走进教室,刚进教室,同学们就欢呼起来,异口同声的喊“美术、美术…”这种感觉,让我自豪,因为孩子们还是很喜欢美术课的,喜欢美术课,也就是喜欢我这个美术老师(有些自恋),感受到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热爱的氛围(这种氛围也许有佐藤学教授所说的教室的“气息”吧,我开始是这样认为的,不过我还认为,教室的“气息”不光只有学生的“喜欢”,还有整个班集体日积月累所沉淀下来的学习氛围)。

我被同学们热情所感染了,便和同学们交流,谈谈学生的生活,比如看到一位小女孩的头发扎了很多小辫子,就夸奖了她的头发扎的很漂亮,说她很可爱,她的爸爸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等等一些鼓励性的,教师角色不明显的语言,孩子们非常高兴,都和我聊天,围在我的周围,和我聊了许多有趣的的事情,此刻,我感觉孩子们没有把我当做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能和他们分享快乐。我们所追求的师生关系也许就是这样的吧。“如果能让学生把老师当做朋友,我们就一定放下自己的身段,弯下腰,走进学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

临近上课,转移了话题,收一下在云霄深处的心,回到课堂,简单的总结了刚才的交流。“刚才和大家了解了很多趣事,我很想到大家家里感受一下你们的快乐,不过我只知道了我们学校的位置,不知道怎么才能去你们家。”孩子们都指了指自己家的大体位置,由于“位置”的知识点是在数学3年级下册才出现的,我没有过多的说,只是问了同学们生活中常遇到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抛出问题“如何让我们通过你所画的画,了解到自己家的位置。”我先让同学们闭眼回忆自己上学时走的路,先回忆,在交流,同学们就开始回忆了,我转身板书课题《你的家 我的家 学校连接你我他》。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也是很简单的,通过回忆,想象的画一下方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按照学共体的理念,是同学小组协同学习的,讨论交流,促使知识在交流中发生,所以,我把时间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交流“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把自己的家,学校和同学们的家表现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通过你画的“指示图”找到你的家。”

接下来的时间,孩子们就投入交流中了,我也走下讲台,在各个小组间观察他们交流的过程,听听他们的交流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难题,“倾听”,老师做到“倾听”了,而同组的伙伴们没有,都在说,课堂混乱了,我也混乱了,这种局面如何控制?关于“倾听”,我理想化的理解是,班级内分成了8个协同小组,如果交流的话,每个小组应该只有一个小伙伴再说,其他同学在听,这样,8个小组,全班就只有8位同学在说,课堂纪律不会显得太杂乱,这应该是我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上,没有做好,应该给孩子们建立“规则”,同学在讲的过程中,自己要学会倾听,对小伙伴的陈述中的疑惑,到自己陈述的时候,在说出来。协同学习,应该是这样的吧,陈述—质疑—解惑—质疑—解惑…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内化理解。(这是我的理解,可能不对,各为老师可以质疑解惑,这样才能使我对学共体课堂有更深的层次的理解)

在同学们的探讨过程中,我感觉到我的尴尬,这节课,我应该怎么去组织呢?还需要我组织么?按照以往的常规课,我应该让同学们欣赏教材上的范图,学生有了感性认知,知道自己该怎么去画后,在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然后是展示评价。而这节课,我不知所措,所以,我就干脆放手学生,让他们交流吧…

这节课,我也没有控制好自己,没有做到完全倾听,因为我担心课堂会乱翻天,就打断了同学们的交流。就要求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谈论”,以学校为起始点,在大概的方位画出自己的家。同学们画的很精彩,经过观察,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把自己想法表现出来,用不用的符号代替不同的物体,把建筑物的特征表现了出来,如在一座建筑物上画出五星红旗,表示学校,把自己的家画的很大等。可以说基本上把学习任务完成了。

反思本节课,一个尝试,有惊慌失措,也有意外惊喜,孩子们在一个自我陶醉的氛围中创作自己作品,在欢快的交流中,碰撞出独特的意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术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