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秦腔穿透西安古城墙

秦腔于2006入选为国家级非遗;自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故而名为秦腔。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

有待点评:

如今的西安城,夜幕下依旧有人唱着古老秦腔

——有待,有所为,方有所待

(来源:非遗美学)

秦腔,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具有8000年文明史的天水,也是秦腔的发源地。

秦腔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的唱腔定型发展在唐朝,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富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丰富。长安也是国际化的都市,秦腔的发展也就自然不在话下。

今天的天水每到了有重大的庆典和节日,当地的人们都要组织演唱集会。家里盖房子也要请秦腔的艺人来家里安神

秦腔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特别是泾河、渭河流域诸县的语言发声为“正音”。

明清时期的艺术发展可谓是地方戏百家争鸣,秦腔戏曲艺术在关中平原等地兴起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清代地方戏花部的主力军。

流派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

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为南路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即西安乱弹)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

脸谱

秦腔脸谱艺术,以其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的秦文化内涵、鲜明的秦地民间艺术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脸谱文化中的优秀代表。

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

剧目

秦腔的传统剧目,大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周、秦至清的各代历史故事戏、神话戏、民间传说戏以及社会风情戏等。

整本戏多,折子戏少。陕西省剧目工作室已抄存的传统剧目就有2748本。经常演出的目有《春秋笔》、《八义图》、《麟骨床》、《鸳鸯被》等。

绝技

秦腔的绝技很多,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吹火

变脸

顶灯

近年来,民间剧团迅速壮大,乡村舞台遍地开花,为秦腔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城乡集市到节庆庙会乃至社火场地,到处都能看到秦剧的表演,听到秦腔的旋律。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深受西北人民热爱的秦腔艺术,经多年的不断改进完善,已经开辟出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已有了正规的学院和学校,还有不少学者从理论到未来的改进与发展作深层次的研究。

非遗科普

中国戏剧有哪些?

秦腔属于传统戏剧的一种,那中国戏剧还有哪些呢?可以说种类多种多样,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特色剧目,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是中华戏曲百花苑的五大核心剧种。 中国古典戏曲堪称国粹,她也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更多非遗故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chyoudai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声秦腔穿透西安古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