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过年了,你是否认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一)我们的回家是不是这样的样子

“小子,今年发大财了?”

“还行,刚好能够养活自己”

“在上海买的房子多大?”

“不考虑吧,这边的房价不是我能妄想的”

“你的二小上小学了吧?”

“找对象得有钱啊,我现在能把自己养好就行了”

回到老家一副笨憨憨,傻乎乎,人畜无害的模样,月薪四五千,够买两包烟,两瓶酒,交个房租水电话费就没了,是不是所有的灾难都自动远离了我们?

穿着普普通通,行为普普通通,鞋子普普通通,手表普普通通,手机普普通通,是不是我们在人群当中,就成了一个小沙砾?

(二)什么是真正的衣锦还乡

1、项羽的富贵本就是江东弟子成就的。不还乡对不起江东父老。主要还是项羽居然不想王霸雄图,放弃咸阳。跟还乡不还乡毛关系都没有。刘邦就还乡,但刘邦定都长安,不会因为还乡而影响大计。王者以四海为家,还乡酬谢父老不影响。。。

中国古代,不仅要富贵还乡,而且有告老还乡,辞官归故里等传统。因为宗族乡党,是社会非常重要的纽带系统。孤身不群不党,是不能长久的。

2、“衣锦还乡”也得有个度,因为乡下人非常容易眼红嫉妒,这话不赞同,这说明还是混得没跟村里拉开差距只是稍好于村里一点,别人才会嫉妒眼红。衣锦还乡的标准应该是从权与势的维度碾压的存在,是碾压!大致是你在村里人还靠打工赚个三五千一月的时候身价千万以上,广交社会贤达,黑白两道都有脸面;又或者村里还在为选个村长村支书拉人拉票时,而你是个实职正科以上,跟本乡乡长书记那是交往甚密。就是到了同村也只能仰望,哪怕你跌一跟头,瘦死的骆驼都比马大的那种。

古代的衣锦还乡,要么是当大官了,要么是巨富(相当于刘强东级别),那才叫衣锦还乡,当大官的话,一般村里人和你不是一个层次,求不到你,有求于你也传不到你耳边,巨富的话,参考刘强东回老家,几百万随手就发,安排同学儿子工作一句话的事情。然而大部分衣锦还乡仅仅是挣了几十万,就回老家嘚瑟,村里人一看,挣俩钱嘚瑟啥啊,也不怵你,反而把你当猪宰。

(三)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

这句话很有道理。它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物质享受其实就是精神享受,物质享受最终都要归结到精神享受,否则物质享受就是没有意义的。

而精神享受是什么呢?就是被别人羡慕,被别人高看,被别人尊重,受别人赞美。谁都不愿意被无视,被鄙视,被排挤,被孤立。

别人都穿破衣烂衫,唯独你穿锦绣衣裳,肯定让人羡慕,你很高兴。精神享受比锦绣衣裳给你的身体的享受要大得多。

几万一瓶的酒,比几十块钱的酒能好喝多少?什么绵软香甜,滚!主要是精神享受。你们都喝不起,我能喝起。

(四)人性太复杂,最好还是要暗爽

村里人多口杂,那种嫉妒的劣根性一直存在的,你就算天天往家里寄黄金,还是会有人说这么出息不把父母接到城里自己身边养老,这不是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问题,七宗罪里的嫉妒也是主角之一呢。

人性之一是其实除了父母伴侣孩子这样的至亲没人真的在乎关心你,都只在乎自己

你只是他炫耀用的NPC,所以你就把他当NPC就好了

人性之二最可怕的是朋友亲戚暴富,马芸有没有钱你大概不会眼红,你堂哥中大奖或者发达了,你是最难受的,曾经有案件是一个老太太把邻居家的小孙子弄死了,原因是这个邻居的奶奶总跟她炫耀自己的孙子多优秀,而这个老太太没孙子。

人性之三爽要暗爽,财不露富,可基本没人能做到,因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所以那些中了大奖的人一般结局都不算太好,当然周围人也不会希望他结局好

人性之四不要考验人性。

(五)时代一直在变化

很多词随着时代发展产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比如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比如笑贫不笑娼。本意是对荒谬事情的讽刺,现在好像成了真理。

对于80后和他们的父辈祖辈来说比较妥帖。至于随父母在城市或者城镇生活的新生代,他们对于故乡这个词,真的感觉没上一代人那么强烈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感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惆怅,不变的是生生不息的脚步。

“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有时候你读懂了这句话,就读懂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执着和挣扎。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后,万里路已走完,万卷书未翻破,对生活的个人洞见,全在新心信芯达人。送你视野破五洲,只需要驻足我的文章一分钟。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上过年了,你是否认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