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随着孕妇体内发生复杂的生理性改变, 孕妇及胎儿对营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以满足母体生殖器官发育、产后泌乳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孕妇必须摄入充足的营养。而孕妇获取营养的主要方式是膳食,合理的膳食通常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摄入适量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叶酸等,并随着胎儿生长速率及母体生理和代谢的变化,对营养结构和营养摄入量进行适当调整。
第一节 能量
与孕前相比,孕妇需要的能量有所增加,主要用于自身基础代谢、日常活动消耗、母体生殖器官及胎儿生长发育、产后泌乳的脂肪储备等。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显示,孕妇对能量的需求随着妊娠进展有所增加,孕早期的能量总需要量是1800kcal/d,孕中期的能量总需要量是2100kcal/d,孕晚期的能量总需要量是2250kcal/d,乳母的能量总需要量是2300kcal/d[3]。但孕妇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些数据标准来控制每天的能量摄入,而应根据自身的活动状况、能量消耗以及体重增长来调整孕期能量摄入,以达到适量的能量摄入水准。因为一旦能量摄入过多,容易引起孕妇肥胖或超重,进而导致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难产等一系列不良的妊娠结局;而能量摄入不足则不利于孕妇自身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主要食物来源:
与普通人群一样,孕妇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这三种能量营养素。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机体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主要存在于淀粉中,乳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等可作为补充性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脂类是能量密度最高的能量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油料作物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虽然不是供给能量,但在机体能量消耗过大,供能不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以分解成氨基酸来获得能量,维持机体必要的生理功能。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作物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第二节 蛋白质
胎儿早期肝脏尚未发育成熟而缺乏合成氨基酸的酶,需由母体提供所有必需的氨基酸。随着妊娠进展,孕妇自身对蛋白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在孕1-10周蛋白质增加量为0.6g/d,孕10-20周为1.8g/d,孕20-30周为4.8g/d,在孕,30-40周为6.1g/d。而在孕早、中、晚期的蛋白质日增加量分别是1g、4g和6g。整个妊娠期间,孕妇大概需要925g蛋白质用于满足胎儿、胎盘、羊水以及母体组织等的生长发育。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早期的蛋白质摄入量为55g/d,孕中期为70g/d,孕晚期为85g/d。
孕妇除了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也应该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通常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1/3以上,以便母体更好地消化吸收和利用,为孕育健康胎儿和产后顺利泌乳作准备。
第三节 脂类
脂类是孕妇的重要能量来源,包括脂肪和类脂(主要是磷脂和固醇)。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储备3-4kg的脂肪用于产后泌乳,胎儿也需要吸收磷脂、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脂类,促进脑细胞、视网膜及其他组织的发育,这就要求孕妇必须摄入充足脂类以满足自身营养和胎儿发育的需要。
孕妇可以从膳食中获取一定量的脂肪,但不宜过量摄入。一旦孕妇摄入的脂肪过量,可能引起血脂升高、肥胖症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问题。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膳食中摄入的总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0%-30%,与非孕妇女相同。其中,摄入的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可接受范围是小于8%。此外,由于在孕期和哺乳期需要摄入充足的DHA,加上人体不能自行合成α-亚麻酸(ALA)和亚油酸(LA),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孕妇需重视从膳食中合理摄入脂类。建议孕妇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类,以供给胎儿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帮助促进胎儿脑部和视网膜发育。
主要食物来源:
ALA仅存于大豆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核桃等少数食物和油脂中,LA富含于大部分的植物油中,ARA仅少量存在于动物食物中(动物脂肪、肝、蛋中的脂类和鱼等),EPA和DHA主要存在于富脂肪鱼类(三文鱼、鲱鱼、凤尾鱼等)、鱼油、虾和鸡蛋中。
第四节 维生素
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B、C、D、E、K等,它是维持人体生命必需的有机物,同时也是维持生长发育和调节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妊娠进展,孕妇对维生素的需求有所增加。其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K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故较少出现缺乏的情况,但在产前数周,孕妇仍应该适量补充维生素K,以预防新生儿出血。而维生素A、B、C、D,则应按照相应标准适量补充。孕妇维生素A、B、C、D推荐摄入量(RNI)见表2-2
主要食物来源:
①维生素A:动物肝脏、鱼卵、蛋黄、全脂牛奶、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等。
②维生素B1:粗加工的粮谷类、豆类、坚果类、动物内脏、瘦肉、禽蛋等。
③维生素B2:动物内脏、蛋黄、奶类、绿叶蔬菜、豆类等。
④维生素B6:鸡肉、鱼肉等白色肉类、动物内脏、蛋黄、豆类、坚果类、蔬菜和水果等。⑤维生素B12: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脏、鱼类、禽蛋类、贝壳类、乳及乳制品等。
⑥维生素C: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般菜叶类含维生素C比根茎类多,酸味水果比无酸味水果多。
⑦维生素D:主要依赖于体内合成或补充,户外活动和日光浴是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途径,维生素D的强化食品或补充剂是主要的补充措施。
第五节 矿物质
妊娠期内,孕妇对钙、铁、锌、碘等矿物质的需求均有所增加,需要在原有的摄入量基础上额外摄入。孕妇摄入必要量的钙,不仅仅是满足产后泌乳所需,也是胎儿骨骼、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刚需。如果钙摄入量不足,孕妇可能出现小腿抽筋、手足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骨质软化症和胎儿先天性佝偻病等。除了适量增加钙摄入量,孕妇也应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以满足孕期血红蛋白合成增加和胎儿铁储备的需要,预防缺铁性贫血、早产、流产等。如果孕妇缺铁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铁。此外,孕妇还应摄入足量的锌,以促进胎儿发育和预防先天性畸形。另外,摄入适量的碘对孕妇和胎儿健康都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孕妇缺碘,会使得甲状腺功能减退,进而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或难产,增加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先天缺陷、患克汀病等风险。
主要食物来源:
①钙:奶类及奶制品中富含钙,是膳食中钙的主要来源;豆类和绿色蔬菜也含有较多钙;芝麻酱、虾皮、海带和发菜等少数食物含钙特别多。
②铁:动物内脏、血液及鱼肉类含铁丰富,深绿色蔬菜含铁较少,但摄入量多,因此也是铁的重要来源。
③锌: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和贝类(海牡蛎等)含有丰富的锌,禽畜肉、肝脏、蛋类、鱼类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锌,谷类、豆类胚芽等植物性食物里含锌较少。
④碘:海带和紫菜含碘丰富,其他海产品如海鱼、海参、贝类等也含有少量碘,植物性食物和淡水中碘含量较少。
第六节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的供能营养素,是孕妇和胎儿能量的重要来源。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早期发生的妊娠反应往往会影响进食,导致母体无法供应充足的葡萄糖给胎儿利用,不得不动用脂肪来供能。而脂肪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酮体的代谢产物,它不仅容易导致孕妇出现酮血症或酮症酸中毒,而且过高的酮体对胎儿早期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利。因此,孕妇每天必须摄取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约170g谷类),以预防酮症酸中毒对胎儿神经系统的损害[4]。应首选米、面、薯类等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若孕吐严重或已经到了进食困难的地步,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必要量的碳水化合物[4]。
主要食物来源:
膳食中的淀粉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其中粮谷类食物大概含有60%-80%的碳水化合物,薯类食物含15%-29%,豆类食物含40%-60%。单糖和双糖主要来源于糕点、甜食、蔗糖、蜂蜜等。
第七节 叶酸
叶酸是维生素的一种,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期最初的4周),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以满足母体组织、胎儿及胎盘迅速增长的需要。这个时期是胎儿神经管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从母体摄取的叶酸不足,可能增加胎儿出现神经管畸形和早产的风险。此外,孕妇本身缺乏叶酸也可能导致孕妇巨幼红细胞贫血、增加先兆子痫、胎盘早剥发生率发生率等。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每天摄入的叶酸应达到600µgDFE。
主要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蛋类、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都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但存在于天然食物中的叶酸,容易在烹调加工或遇热时分解流失,生物利用率较低;而合成的叶酸稳定性相对较好,生物利用率高。因此,孕妇除了每天保证摄入400g各类富含叶酸的新鲜绿叶蔬菜外(约提供2000µgDFE叶酸),还应每天服用400µgDFE的叶酸补充剂,以满足孕期对叶酸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