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斯加海岸地区,有一种叫大马哈的鱼,每年7月份,在太平洋中游弋了数年,通过其他小鱼和浮游动物滋养到性成熟的大马哈鱼,为了繁殖后代,会聚集成群,企图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淡水河流中。
凭借对太阳和地球磁场的特殊感应能力,它们从海洋洄游而上,开始了一场浩荡而惨烈的归乡之旅。
归乡之旅的路途中,一直牵动着海陆空三处的掠食者:海中的虎鲸、鲨鱼和海狮捷足先登最先吃到美味;空中白头海雕见机行事,不时饱餐一顿。与此同时,棕熊和狼也走出森林,在河岸处静静地等待。
它们都极为重视这次盛宴,棕熊尤甚,如果错过了这次饭局,对它们而言可能真地会错过自己的一生,因为它们一年当中近乎90%的食物都来源于此。
这时候的棕熊妈妈,往往会提前好几天带着熊宝宝靠近海岸。第一批的大马哈鱼的到来,熊宝宝面对这样的场面,很不淡定,四处扑腾,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展现的淋漓尽致。
不远处的熊妈则要稳重很多,时而打盹,时而用充满慈爱的眼神看着熊孩子,全然不顾别的生物的干扰。
这种看似懒惰的行为,而是深知真的大餐在后面。
广阔的海洋给了大马哈鱼足够的逃逸空间,其实捕猎是很难成功的。只有等到大马哈鱼通过河口游进河流时,收缩的流域,大马哈鱼的密度瞬间增加。这时候奔入河流中,几乎百发百中。
就这样,熊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大快朵颐,何乐而不为。
给我们的启示: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学会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重点的事物中去,往往能带来新的突破。
深圳机场有一句华为广告词:“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华为用这样的图片做广告,表达的东西也一直贯彻在华为的战略实践中,就是集中战略资源把握战略机会。
任何生物的成长,都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互动中,逐渐提升认知的过程。
当有一天开始意识到自己具有的能量越来越有限的时候,才会真正理解“不在非战略节点浪费战略性资源”的智慧。
尤其三十岁以后的中年人,更应理解这个道理。
摘自:30岁的华为与9岁的小米 | 米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