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孙秋备:狼三则(二)

活动二:寻故事之“异”

这三个故事选自《聊斋志异》,这本书中讲的都是奇异的故事。那《狼三则》这三个狼故事奇异在哪里呢?问题抛出后,给学生两分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思考支架:咱们课本上的《狼》(二)讲一个平凡甚至平平庸庸的屠户,居然杀死了两头凶猛的恶狼,这故事确实够奇异。可以这样说,《狼》(二)异在一屠杀两狼。这样既有引领,又规范了表达的方式,学生思考和发言就有了抓手,思维就活跃起来,有学生说,《狼》(一)奇异在狼被吊死在树上;《狼》(一)异在屠户吊住了狼。有学生说,《狼》(三)异在屠户用吹猪的方法吹死了狼;《狼》(三)异在屠户用高妙的方法把狼杀死了。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整体把握故事的共性特点,铺设比较阅读的思维路径,为下一个环节奠基。

活动三:求故事之“同”

奇异的故事各有所奇,好故事却大致相似。这三则狼故事都写了屠户斗狼,屠户胜狼,大家把它们放在一块,比一比结构、情节、人物等等,找找三则故事相同的地方还有哪些?想一想,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呢?我们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范式:这三个故事都……

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这个环节学生能很快深入文本,比较阅读,寻找相同之处。我们需要提醒学生,不要架空分析,不要直接引用资料书上的套话,要有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句段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完整的话,说有思维含量的话。另外,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思考,并能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引导、提炼或提升。比如,有学生说,三则狼故事都情节曲折,生动有趣,故事紧凑,人物形象也比较丰满。我先肯定他的回答,然后引导他针对一个方面具体分析,比如三则狼故事情节怎样曲折的?这样,引导他认真思考并概括三则狼故事的情节。这个学生能说出《狼》(其二)中屠户经历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等事件,情节起伏跌宕。其他同学补充概括了另外两则狼故事的情节发展。这时,教师及时小结:三个故事都是讲屠户回家途中遇见狼,陷入险境,形势危急,为了活命他们用不同的办法解除困境,最后杀死了狼。故事在阻碍中发生,在冲突中发展,在转折中进入高潮。我们随三个屠户的遭遇而担心,也为屠户们的成功脱险而喝彩。好故事就是这样曲折生动,扣人心弦。

也有学生发现三个故事设置的环境相同、都对屠户进行了动作和心理描写、作者对屠户和狼的态度相同等等。学生充分活动之后,这样进行小结:三则故事的共同特征是:点明环境,渲染气氛;描写生动,引人入胜;卒彰显志,突出中心。

活动四:辨故事之“最”

三则故事都是好故事,但是,最有名以至于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的故事是第二则,也就是我们课本中的第二则。这则故事从1945年8月进入延安中级干部学习的《中级国文选》,一直到现在大家手中的教材,七十多年来一直稳定地居于课本之中。为什么最受编者读者欢迎的是这一篇而不是其他两篇呢?蒲松龄老先生感到很疑惑,请学生讨论一下,帮助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头脑中也同样打上了大大的问号时,我们要及时提供思考的抓手。我给学生提供下面资料。美国作家、著名的电视人丽萨·伯顿在《你能写出好故事》这本书中有这样的观点: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的情节后产生内在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才是故事。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一个故事,因为故事能帮助我们习得经验。当我们看到一个故事时,通过观察人物外在经历的情节,意识到了内在变化与思考,而这种变化与思考才是大脑可习得的经验。好故事就要向读者传达“与我生存有益的经验”。

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创造了故事,日常除了打猎、捕鱼,生存下去,人们就围在篝火堆旁听故事。那我们为什么需要听一个故事呢?受人欢迎的好故事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浏览材料,小组讨论。有了抓手,小组讨论就比较深入了。这时候,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阐述。比如,有学生说,因为《狼》(其二)中有屠户的心理变化。我就追问,屠户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经过点拨,学生明白《狼》(其二)中屠户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能代表一般人的心态变化,也最能给人启迪和经验。这个活动我们进行这样的小结:通过学习《狼三则》,我们看到,一则好故事,不仅要有环境,有描写,有情节,有中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情节中要写出人物内在心理或精神的变化和思考,给读者启迪,给读者有益的经验。习大大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初中学生,我们首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自己熟悉的人的故事。我们这个学期写的这些作文,是不是都是让你写自己的故事呢?

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改写《狼》(其一),《狼》(其一)已经是个奇异的故事了,但是屠户把肉挂在树上,最后吊住狼,这有很大的侥幸成分,不能传递给人经验,屠户在故事中没有变化也没有心理成长。咱们怎么改写,能让它成为最优秀的故事呢?是不是可以改动一下情节,加进去变化,传递给大家经验?也可以续写故事,让故事接着向下发展。

有学生这样编故事:屠户得到了狼皮,发了一笔小财,他兴奋极了。他想,这样的无本生意应该多做几笔呀。于是,屠户天天挑着肉在野地里闲逛吸引狼,还真吊到了几只狼,卖了狼皮,他成了富人。他吃得好穿得好,不用劳动,身体逐渐臃肿笨拙起来。有一天,他挑着担子又遇见了狼,狼向前猛扑,屠户被扑倒在地站不起来。狼看到油光满面的屠户,没有吃肉,而是扑到屠户身上把他吃掉了。

学生的续写曲折生动,并且蕴含生活道理: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不能贪婪忘本,否则终会丢掉性命。

大家知道,学以致用是写作型群文教学的旨归,但写什么需要仔细斟酌。我选择改写《狼》一,因为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涉及整篇文章的构思,重起炉灶时间有限,难度也大,学生在一节课中不能解决;同时呢,修改教材中作家作品有助于破除权威遮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孙秋备:狼三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