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为何一定要吃鸭子

今年“七月半”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我老家泰宁有吃鸭子的传统习俗的文章:《过“七月半”,吃鸭子》。有简友在评论区提出问题:“七月半” 为何一定要吃鸭子呢?有什么说法吗?

几十年过去了,我也只知道到了“七月半”就是吃鸭子,至于为何要吃鸭子,习俗是怎么来的,往往也不是吃货考虑的范围。

既然说到来历,我也有兴趣去了解和打听了一下。下面我结合我从父母祖辈那儿听来的,以及网络上查询的结果,给大家分享一下。

各种说法的基础,都是要基于对“七月半”这个节日性质的了解:“七月半”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民间传统称为“七月半”,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现在称其为“中元节”的比较多一些,各种日历、台历上也都是标注其为“中元节”。不论是“七月半”或是“中元节”,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个祭祖的传统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祖先、烧纸钱。只是说,我们这的传统祭品中必须有鸭子而不能是鸡。

第一种说法:载祖先回家探亲

传说已经离世的祖先会在“七月半”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第二种说法:运载祭品

据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七月半”时一定要吃鸭子。

前面这两种说法,都是与祭祖的传说有关。既是传说,就没办法说靠不靠谱了。总之,就是这样一代接一代传了下来。久而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七月半”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如同年三十吃饺子一样。

第三种说法:庆祝丰收,犒劳自己

这是一种相对科学的说法。

为了提高产量,多收点粮食,原来我们当地的农民都是要种双季稻的。由于我们这边地处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对于水稻来说,一年可以种两季。一、二季的交接期,叫“双抢”,就是“抢收抢种“的意思。为了让第二季稻谷能够在秋季降温前成熟,必须在第一季收割后马上就种第二季。这个”双抢“是当地农民最为忙碌的时期,也是最为辛苦的时期,因为这时正值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

当地农民会在一季稻谷播种的时期,每户人家都会买上十几二十只的鸭子回来养。据母亲说,原来小鸭苗很难养大,成活率只有60%左右,除了生病还有老鹰等各种野生动物会来侵害它们。

在一季稻谷收割后,鸭子可以吃在田里掉落的谷子和泥鳅、蝌蚪等小动物,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在二季稻谷播种的最忙、最辛苦的时候,此时也正值农历七月中旬,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第四种说法:找个理由犒劳下自己

据我了解,”七月半“吃鸭子并不是全国性的风俗,在很多地方甚至没听说过中元节要吃鸭子。

对于在中元节吃鸭子的地方来说,也许因为这个时节的鸭子味道最好,正好吃。

由于古代人们生活比较贫苦,除了家里有贵客光临外,那么,只有到节日才舍得杀鸡杀鸭自己吃。那么,这个”七月半“的时候,又是鸭子最好吃的时候,当然,”七月半“自然就有杀鸭子吃的理由了。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七月半“就可以杀鸭子吃。然后就配合”七月半“的祭祖习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说。

各位简友,你觉得哪种说法各靠谱一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月半”为何一定要吃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