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匠心

图片发自App

                         

  电影芳华走进了大众的心里,它真实也质朴的情节撩拨着人的回忆,演员平实却富有张力的表演也让人动容,于是,它成功了。这份成功是导演精益求精的打造,是演员扎实功底背后日复一日的信仰与执着,是编剧最开始温暖的诉说。我想,这份精益求精,信仰,执着,日复一日便是匠心的体现。

  而如今,像芳华这样走心的电影越来越少,电影趋向"泛娱乐",像物质主义跪拜,向消费社会妥协,靠流量明星支撑,于是,历史被戏说,文化被曲解,一大批所谓的“作品”产生,也就脱离了最初精心打磨,打动观众的初心。

  当今时代不也如此吗?我们慢慢变得浮躁,变得焦虑,变得马不停蹄,变得身心俱惫。我们疲于奔波,为销量,收视率,产量不停战斗,为年薪,生活而焦头烂额,我们似乎回不到从前那种制心于一处,制身于一境,打磨自己,实现梦想的状态了。那是什么让我们逐渐丢失自己的匠心的呢?

  其一,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优越,城市高楼耸立,物欲纵流,繁华似锦,我们沉浸在这种喧嚣中,享受着这份热闹。朱光潜老先生说:“我愿意放弃市井的雕梁华林,车水马龙的热闹繁华,而独自步行于人迹罕至的后门大街,只为保留那一点诡异的自由。”而现在鲜少有人会置身一处,抛除杂念,静心得打磨一件事情。

  其二,人们的物欲越来越重,倾向享受和攀比,更不想脱离舒适区。追梦者曾经想着努力奋斗,如今也渴望捷径一步登天。舒适区使人止步不前,止步不前意味着倒退。那份曾经的执着与坚韧丢失了,坚持不了当下的每一次困窘,不愿意死磕到底,也就半途而废了。

  然而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是每一次死磕到底的坚持,是日复一日的打磨,是专心笃定得做好一件事的赤诚,是纯净又坚韧的匠人之魂。退休工人王震华,与世隔绝五年,历经十万多道工序,20000多个小时的孤独死磕,60000公里披星戴月的往返,成就了他的梦想——用全榫卯结构复刻了天坛祈年殿,传承也发扬了即将丢失的传统文化,他是匠人,亦是犟人。

  愿我们重拾匠心,愿它生生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拾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