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被世界温柔以待 请先善待这个世界

昨日在日记里写下一个flag ——

每天主动做一件事、说一句好话

昨天开始执行。

上周在网上买了一束花,送给刚做了个小手术的大学室友,距离上次上海雨夜的相聚已经过去一年半,我们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平日里各自忙碌,一年中也聊不上几次。,但彼此还能约着一起去旅行,相处舒服。早上看到花已经在派送,就发了微信给她——

祝早日康复,有个好心情。


对于我这类不擅长表达情感不愿意表现情绪,又社交严谨近乎苛刻的人来说,处到一个真心以待的朋友绝非易事,故而我决定,每天主动和朋友联络、嘘寒问暖,不吝啬赞美、欣赏的言词,也不吝啬讲出自己的糗事及困惑。


慢慢发觉,人和人的交往是靠这样的良性互动维系的,以前总会仗着自己对文字言词的熟稔,而在朋友间不断吐槽对方、或抖机灵说一些不讨喜的话,默认是朋友应该了解我的性格为人、无条件宽宥。现在想来,真是幼稚的可以。


有一位小我几年的同乡与我截然相反,她是那种能很快捕捉关键点,讲话令人如沐春风的姑娘,譬如买了新衣服给她看,她会具体指出衣服是显瘦好看、还是搭配和谐好看;男友排队买了网红甜点来看她,她晒朋友圈说一个人的用心最真诚;看见蓝天、看见花开、看到萌物都会写下恰到好处的温言软玉,让看到的人也能关注到事物之至美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与我们相处最多、肯花时间听我们说话的多是至亲好友,说话做事不考虑他人的反应不顾及其感受,其实很容易在关系中留下隔阂嫌隙,也是很低情商多损益的做法。

同时,人又是社会性、群体性的,每个人都在售卖自己。每个人都渴望存在感、渴望真心的赏识与真诚的帮助。

日常之中,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先入为主的销售人员、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话多而不中,反而起了反作用,令听者产生厌恶、生出反骨。

我逐渐意识到,说话的前提并非是自我认知的自由王国,而是不逾矩、 有分寸的严格运行的语言系统。


在《道德经》中,老子不厌其烦地叮咛我们:希言。意思就是少说话。

一个成熟的人会在说话前先观察别人,用10秒快速盘复措词,如果不恰当,则宁可不说。

网上一个很火的关于说话艺术的小故事:

有位老兄,去朋友家里做客。朋友家夫妻都在,恰好儿子也带着女友回家来。

看着朋友的儿子带回来的女友,这老兄说了句:这孩子跟他爹一样,会挑!

虽然只有十个字,却一举多得,恰到好处,让在场的每一位都心花怒放。


说话确实是一门艺术,需要刻意的练习 。其实背后也是一个人情商和是否用心的表现,正如一个人对阴晴雨雪的感知一样,我们其实对别人的话语、身态也都很敏感。

许了那么多让世界对你温柔以待的愿望,不如先从主动为他人做一件事、讲一句好话开始。

真心换真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被世界温柔以待 请先善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