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中五日

1

16年在上海工作的时候,零零碎碎地看过一些佛法的文字,甚至还参加过一次所谓的佛学沙龙活动,这在前文《也许,只是经过》里也有提及。后来经老朱推荐报名了当时诺那塔院的禅修活动,因他15年已经去庐山参加过一次,我甚是感兴趣。结果收到录取通知,可因为工作原因未能成行,念在心里,久久未能消减,反而愈加壮大,怕是好奇心在作祟。

时间来到今年3月,看到第七届福建长乐云门寺禅修活动又开始征集,毫无犹豫直接报名,没两天就收到录取邮件通知。满心欢喜,买好机票,静待前往。

长乐是福州下辖的一个区,走在车站附近的马路上,在去往寺庙的公交上,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的现状,年轻人都离开了乡村和县城,只剩下孩子和老人,我能体会那种无可奈何又心生安慰的情绪。

2

到了云门寺,山下广场上两个老人在收拾庄稼,我一人悄悄走过,他们并未察觉;再往上便是一路直上的石阶,和城市里的寺庙不一样,云门寺坐落在鹤山之上,山下的弥勒大佛雕塑、云门寺的牌坊、半山腰的慈恩亭以及周边的花草树木和刻字的石头已经显得禅意十足。登上95级石阶便看到云门寺大门,红色围墙和两边的葱郁的绿竹,配合门两旁石狮以及木质牌匾,再回头眼看远处山下,面对闽江,背靠鹤山,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木有林,怎能不心旷神怡!


长乐云门寺

办理好入寺手续,我便一人绕着寺庙里里外外闲逛,我不懂风水但觉得这绝对是个好地方。从大殿、罗汉堂、斋房、寮房等设计和体验来看,估计是再牛的建筑设计大师也做不来这么舒适空间了吧,整个寺庙的建筑属于明代风格,郑珪公纪念室、罗汉堂和寮房围成的空地上立着四对我一直思考是哪个朝代的塑像,分别是一对文臣、一对武将、两对神兽,这让我想到了明孝陵的石像路。(看文臣的官帽可能是明朝?)

云门寺石像

禅修活动在第二天下午正式开始,上午我和僚友跑去后山,又发现了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站在后山往下看是另一种自然的景象,对面山坡上开满了成片成片的白色小果蔷薇,远处悬在山前的雾气,甚是美丽。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屋顶的三角梅,开的肆无忌惮,颜色十分艳丽,分外妖娆,想来与清净寡欲的寺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常有趣。

三角梅


酸浆草

3

禅修体验为期5天,满打满算也就4天时间,参与的内容分别有:坐禅与行禅、讽诵金刚经、抄经、普茶夜话、洗心钟、传灯法会以及最后的皈依圆满法会;另有关于佛法的课程讲座和每日晚斋后的出坡,除了这几项之外,其实在寺庙里的所有言行都是修行的一部分,但这也只是出家人在寺庙里日常要做的一部分而已。

禅修日程表

具体的流程自不必说,日程表奉上,想来已经好久没有早上5点起床。在寺庙里的几天,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氛围,每个人都相敬如宾,没有愤怒、虚假和伪作,虽谈不上乌托邦,倒也能媲美几分。听不到喧嚣,当周围的环境安静下来之后,你能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鸟叫声、风声、雨声,若你足够幸运或许也能听到自己的心声。

法师讲解的佛法知识和“禅”也都通俗易懂,似乎往日格格不入的经书内容也没有那么生涩难解,原来平日里大家对出家人和佛教有那么多的误解,原来他们是比尘世之人还正常,不正常的是我们这些在俗世里奔忙的人。佛教对禅的定义是:禅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的境界、觉者的生活境界。佛是什么?佛就是觉者。所以学佛或者修禅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觉者的境地,也就是觉悟(开悟)。

我之前说人痛苦的原因是因为分离,和亲人分离、和爱人分离,或者和自己分离。佛法里讲,人因为执着而痛苦,没有执着就没有痛苦。我没有跟法师去沟通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原先准备了好多问题,但真正到进入到寺庙的生活状态后,发现这些问题解答与否并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看待这些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第一次参加洗心钟的时候,我念(准确地说是唱)着经文排着队等着敲钟,外面夜已经黑了,大殿里昏黄的灯光照着,那种肃穆和虔诚的仪式感让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也很讶异早晨5点起床读一小时金刚经竟然没觉得索然无味,我也知晓这并非我个人的能力,大多是周围环境的外力所致。

4

时间过的很快,出家人都讲因缘,最后一天坐禅结束后,长像酷似萧敬腾的传化法师说道:如果有因缘,我们可能还会再见面,但可以肯定的是你们其中的一些人,也许今天就是与你们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阿弥陀佛。

法师说佛法能解释和解决所有问题,我不知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方式能找到真实的自己,关照到真实的内心。在我之浅见,佛法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是能改变看问题的方式,当看问题的方式改变之后,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短暂几天的时光像一个小梦,美好又清新,念念而不舍,不至于夸张到脱胎换骨,至少有再去山上感受那份清净的欲望。

想来若是在大街上再碰到出家人,兴许能分辨出个真假,不会像以前一样带着好奇的目光,只会合掌点头示意,道声:阿弥陀佛……

道是:

来时艳阳天,去时雨潺潺。

相聚别离多,一切街因缘。


你可能感兴趣的:(庙中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