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鼓励

        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我不像别人家的闺女那么会撒娇,生活中我坚持的原则是: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觉不惊动我爸妈。打上小学第一天起就自己步行往返学校;大一入学自己背着被子和箱子去北邮报到;22岁一个人联系医院完成了近视眼的手术;工作以后所有的竞聘、考试、甚至调动,基本都是自己拿主意。现在想来,我的独立,或许来自我父母给我的不一样的鼓励。

         上小学的时候,每到下雨天校门口给孩子送伞的家长就排成长队。放学路上,我总是期待能在长长的队列中找到我爸爸妈妈的身影,却每每失望而归。淋着雨怀揣着怒气回到家,责怪他们不给我送伞,我妈妈只说,我知道你有办法能自己回来。就这样,下雨天我或是淋着雨小跑回家,或是和有伞的同学结伴同行,知道每次下雨天自己回家都是爸爸妈妈对我的考验,好像也不容易生气了。

        工作以后,偶尔在面临抉择有些胆怯和担心的时候,也会打电话给我妈,我妈妈总说:“怕什么,别人能做好的事情,你也可以。”简单又朴实的一句话,却总是能让我的内心充满力量,让我能放下压力,轻松去面对人生的选择。因为别人并没有比我多出三头六臂,只要我用心去做,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习过正面管教以后,我才知道,父母虽然没有接触过正面管教,却在教育我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鼓励,让我有拥有了力量。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怎么去回应,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须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反思我和恬的日常,我对她恰巧是缺了这份自信,不相信她能照顾好自己的日常,不相信她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相信她能承受批评,更担心她不能承受学业的压力。因此,我选择了为孩子包办一切,为她穿衣喂她吃饭,天冷担心她感冒天热担心她中暑,更别说让她自己淋雨回家、自己安排生活和学习。我地剥夺了太多培养她生活能力的机会。生活的技能长大了也能学,可是由此激发出来的自信,却可能会永远缺席。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选择相信她,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就是最好的鼓励和陪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一样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