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美

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实在谈不上强盛,因为在此之前的唐朝作为对比,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宋朝好弱。其实,这是我们在中小学的历史课本给我们对宋朝的刻板印象——冗官冗政、积贫积弱、民贫国弱。

单从政治上看,宋朝的的确确谈不上强,但我们评判一个事物,绝不能一叶障目,宋朝在历史上也有它惊人之处。

清明上河图

首先是宋朝的文化体制。宋代是科举考试的繁盛时期,在这个时期,正是科举考试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宋朝是重文轻武的,大量文官涌现,对文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1057年,苏轼进京考试那一年的会试,又叫做入围,当时给的题目叫做:邢赏忠厚之至论,用现在的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请你谈一谈你对国家法律制度应该宽一点还是严一点的看法。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对着这个题目侃侃而谈,对国家的法律制度理解得那么通彻,因此通过这样的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也都是对国家的社会制度都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就像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文人,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政治家,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像欧阳修、范仲淹和刚刚提到的苏轼这样的才子,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文人和政治家,尤其读《岳阳楼记》的时候,都会为他们远大的抱负而感动。

宋最有名的就是词了。唐诗宋词元曲,作为中华古代文学三巨头之一,以极致华美艳丽的语言风格,传达细腻的情感,给人一种高雅艺术的感觉,的确,宋词不像唐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宋词绝大多数都在文人之间,很难下到民间,也正因此,文人把宋词的内涵不断充实和提高,其中表达的情感也愈加复杂和全面。

宋词不像唐诗,字字句句都那么工整对仗,那么讲究,宋词多数都是长短句的结合,语言简洁易懂,有韵律有节奏感。宋词有个特点,就是常常与曲相结合,宋词常常是曲的填词,而歌妓又将词唱出来来表达和传颂。如果把歌与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宋词简直就是美得不得了的歌。

宋词还有一个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意境感特别强。像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蒋勋老师讲到这句词的时候,说这简直就是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也是时空剪接手法。苏轼用最简单的语言,所描述的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最细腻的描写,往往能给人最深刻的印象,直接把人带到场景里来,让你看到坐在窗前守到黄昏,让你听到雨打在梧桐叶上点滴声,把情感融入到场景,引人心生愁苦。宋词所营造的意境,和想表达的情感,不断引人共鸣,可以说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宋代还有一种美,叫做素雅。唐朝的著名的瓷器叫做唐三彩,唐三彩用色艳丽,多种颜色的交错,是唐朝国力强盛、百业俱兴的体现,而宋朝的瓷器则是以单色系为主,像汝窑、定窑,瓷型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汝窑含蓄莹润,堆积如凝脂,如玉一般;定窑的图案极其工整严谨,令人叹为观止。宋朝的瓷器不以色彩的多样和华丽博人眼球,而是以极为朴素的外形和散发的优雅气息,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宋瓷的典雅涵蓄、高贵朴实,也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的最好体现。

定窑

宋朝的美,不在于开疆拓土,不在于政治开明,而在于文化的繁荣。宋朝虽然说军事很弱,国家也不够富强,但是它背后科举考试制度体系的完备,那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以及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的宋词,共同组成了它的文化,而这样的文化绝对是中华文化中强得惊人的存在。

这样的文化,完全值得现代教育去借鉴,这样的文化,也完全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