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一直以来似乎在教学中都认为教授学生知识,学生怎么掌握好知识是课堂上最要解决和考虑的问题。虽然知道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做铺垫,但是把知识作为一种手段,直到我今天看到苏赫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才感觉它跃然纸上。

        看到文章里谈到学生学词的重要性,我不禁想到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一个亲戚的孩子还只有3岁的时候,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让大家认为他那个年龄无法表达出来的词语,当时我们很惊讶,而且觉得那孩子真聪明!今天看来,其实孩子自己能够说出大人想象不到的话,说明了孩子在他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他学会了运用,也就是把原有的知识变成了一种表达的手段。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现在的家长越发重视并懂得如何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现在的孩子能说会道的似乎更多一些,经常大人们会因为孩子的一句话而哄堂大笑。

        这篇文章里面还谈到孩子的基础问题,我觉得其实就是知识储备问题。的确知识储备多的孩子,才会越发感到学习的乐趣,反之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我从自己的课堂上很容易就发现这个问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浓不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好不好。基础好的学生按照教材整体编排,以及教师循序渐进的课堂设计,学习起来没有多大难度,而且越学月带劲。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跳起来都不能摘到桃子吃。因此,学习对基础好与不好的学生而言感受截然不同,效果显而易见。越到高年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越发不均衡。然而更多的知识还会触动学生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知识会成为一类孩子学习新知识的手段,成为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另一类孩子则把学习知识当做是煎熬。

        我的课堂上我很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学生的表情。当学生的表情木讷,眼神黯淡无光时,我一般都会调节自己的语速或者是自己的语调,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笑料,通过学生会心的一笑转移她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专心我所授的教学内容。或者通过课下聊天,与学生沟通,达成学习上的共识,让他们知道自己 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再或者在学习上给他们开小灶,补习一下基础知识。

        不过无论怎么说,教师再怎么教学生,最终还是要学生将所学知识当做一种手段。通过学生自己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才是学生真正学习知识,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