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自在独处

Dare to be lonely in someone else’s arms.
——题记

对演员写的书总抱有一丝反感,因为觉得字里行间会裹挟着商业的气息,所以对于即便是看书没有固定类型的我来说,对这类书也是敬而远之,不敢靠近半分。

在这个演员演什么都像自己,不像角色;艺人出场自带影视、综艺、歌手三栖标签的时代,总会让我感觉太多的浮躁。所以对于艺人出的书我不轻易触碰,总怕自己看了之后,会有时间浪费掉的难过。毕竟商业营销讲究实际效益,在书的内容和质量上就会得过且过,甚至还不如翻看两眼小孩子的图画书。最害怕的结果就是看到的是流水账一般的人生待续的经验和阅历,坦白点,字里行间除了记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等之外,关于内容再没有其他看点,味如嚼蜡,没有文采,亦没有吐槽的必要。

可我毕竟不是一个固守自我的人,虽然有几分自己的执拗,但是对于其他的建议也并非全盘推翻,油盐不进。不久前,突然想起来之前被推荐的一本艺人写的书,顺其自然就买了一本来翻看,虽说比不上看玛格丽特.米歇尔的《随风而逝》的那种欢喜,但是大抵也没有太过于失望,毕竟作品的类型和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也不必深究。

这本书就是奶茶(刘若英)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全书序言三篇,正文八个章节。序言开篇即是张嘉佳所作,正文中提及了奶茶和五月天中玛莎、石头以及歌手宋冬野等人的交谈。说来,因为夹杂着自己喜欢张嘉佳和五月天的私人情绪,所以觉得能让张嘉佳作序,五月天成员参与其中的书,想来,不会太差。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乍看到书名,有几分震惊。试想,能够拥入某个人的怀里,这个人一定是比较亲近或者说是非常信赖的人,在这样的人的怀里,还要孤独,我想,这人不是脑子有病,就是有受虐倾向。但是,等我把书中的章节,一篇一篇翻过,又让我觉得,我敢在你怀里孤独,那是一种怎样的信赖和自在,又是怎样的自信和彼此尊重。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整本书中谈到最多的就是相处和独处。相处是牺牲自己去融入集体,独处是敢于放任自己享受孤独,而孤独不是寂寞。

现代人太容易寂寞了,上班、学习的时间倒还好说,所谓有事可做。但当一天中的学习和工作时间结束的时候,就是寂寞上场表演的时刻。而人总是容易把寂寞和孤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有本质的差别。寂寞是因为周遭的一切都安静了,是由外到内的影响,渴望周遭的喧嚣,渴望人潮汹涌的热闹。而孤独是从内到外散发的味道,是自我的选择,是主动的隔绝,奢侈点说,是一种享受。

我自己应该是一种容易在群体中感到孤独的人,喜欢在人多的时候享受一个人而忽略周遭,如果不是提前很久的约定和必须的远行,宁愿自己一个人在家且隔绝外界一切联系,曾经一度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患者”,一定是有某些方面的隐疾且不自知。

从小到大,伴随我最多的声音大概就是特立独行,当然贬义性质颇多,诸如,“她总是一个人”,“她太个性了”,种种此类的声音不胜枚举,这和自己别扭的性格多少有关系,不过现在想来,其实那时并不是非要一个人,也不是非要离开群体,而是在一直享受着孤独或者说是独处的感觉。我用了“那时”而不是说自己一直可以享受独处,是因为中途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曾经一度惶恐,慌张,不能自己和自己相处,这个其他因素就是恋爱。

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是独处,而恋爱,是相处。

我一直相信,能够好好独处的人,也是可以处理好相处的关系,说来惭愧,自己的独处之路被中断,也是因为自己还不能享受独处。恋爱,最大的变化,就是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情,迫于“恋爱”两个字的限制,“不得不”要两个人做,比如吃饭,一个人的时候可能随便看心情吃什么都可以,两个人的时候就要想,吃什么对两人两说才比较合适。比如看电影,一个人的时候想看就看了,一杯可乐一桶爆米花,简直完美到不行,而两个人就要选择两个人都“能看”的电影,凡此种种,多不胜数。而我又是典型的水瓶座,自己喜欢自由,也会给对方自由,按理说,这样是可以兼容独处与相处的,奈何性子中多了几分依赖和缺乏安全感,于是就会施加给对方更多的压力。就会曾经一个人能扛起一座山跑个千八百米,现在非要黏在对方身边,或者见面,或者打电话,总之不能断了联系。否则不知所措,像刚开到一半的过山车突然故障,不知该上该下,忐忑不安。而终于自己的不安让自己不得不选择放弃,去终结一份感情。

现在想来,为什么那个时候就一定要维系所谓的“保持联系”呢?因为偶像剧都这么演绎,还是要证明“保持联系”,才是对恋爱关系的肯定?仿佛是非要做些什么才能证明什么。常常回想起来,吃饭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去吃,为什么电影不可以自己去看,一个人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两个人的时候就做“必须”两个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情,不是很好?可惜,那个时候被感情冲昏头脑,总是觉得“保持联系”才能感知对方,稍微断了一点联系,仿佛世界崩塌。断了联系也可能是对方手机没电,或者对方正在做重要的事情,可是自己就会脑补很多对方是不是不那么在意自己了,对方是不是已经对自己没有兴趣了......脑洞比太阳都大,恋爱中的女人像个疯子,不会相处,也失去了独处。

而后来关系的终结,自己选择了逃避,逃离熟悉的地方,逃离熟悉的群体,不得不一个人生活和相处的时候,才慢慢恍然,一个人,要先学会独处,享受独处,才能处理好相处的关系。

特别喜欢书中奶茶和她的先生钟石的相处,两个人明明已经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两个人明明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彼此最为亲近的人,但是奶茶在布置书房的时候,钟石是希望两个人能够在一间书房里,各自做着个自己的事情,而奶茶却一定要将两个人的书房分开,而且还是家中相距最远的的对角线,其先生最终也尊重了她的决定和安排,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两个人都觉得这种安排竟然是最好的安排。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相处,虽然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彼此做着各自的事情并且互不打扰,彼此默然,却是最好的相处。我觉得,这与奶茶所说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恰如其分。明明面对着最亲近的人,却保有着彼此独立的空间和时间,是彼此的尊重,更是彼此的信任。而我也非常喜欢奶茶对钟石的称呼,不是老公,不是亲爱的,而是“先生”, 汉刘向,《列女传·楚于陵妻》有云:“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先生”给我的感觉,是一种表像之上的疏远,表像之下的亲昵。女子称呼配偶老公,显得很亲密,但是却过于胶漆,称呼丈夫又似乎只是对彼此之间法定关系认可的交代,唯有先生二字,称呼起来庄重内敛,却将彼此最好的关系隐匿其中,同时又隔着几分距离,那种距离就是尊重。先生二字,也清楚得说明了奶茶和钟石之间的关系,彼此相处又各自独处,所以奶茶“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而自己从“被迫”一个人,到现在享受自己一个人,其中的欢喜难以言明,甚至因为太过于享受自己的独处,而经常被朋友吐槽太宅了。除了工作和必要的约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颇有古代小家碧玉的水准。

我倒是要为自己正言几句,比起真正的“宅”,我还是不敢恭维的。我可没有像所谓的“宅”一样,吃喝全在床上,秉承生命在于静止的终极奥义一动不动。我的“宅”是宅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安静得看书,背单词,鼓捣些“黑暗料理”,或者一时兴起,穿着女仆装在家里抱着平板看动漫,甚至有的时候,仅仅是安安静静靠着飘窗,听着喜欢的音乐,都能欢喜几分。这当然不是说我就完全拒绝和外界的相处,人是群体动物,相处是必然的,但是好在,我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选择自己独处,可以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以选择放下手机,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选择不想出现的时候就背离世界......好在,我还挺享受一个人的独处的。

学会一个人独处,甚至最后享受独处,可以和外界好好相处,才是生命最自在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自在独处)